猪大王霍刚的传奇人生

作者 林艾

2014年初夏一架波音747型客机满载千余头大白和长白猪从英国的约克机场飞往中国的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机舱内每一头猪仔一个木笼,一路上哼哼呀呀不停地乐乎。它们翻山越岭,远渡重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滋生后代,让中国人品尝后辈儿孙们的美味佳肴。当飞机落地的一瞬间,海关等部门严正以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检验等事宜。当地政府还限制运送活猪的车辆进入G6高速公路,严防猪瘟疫感染这些来自英国的“客人”们。真是前有警车开道,后无车辆跟随,享受着“总统”般的待遇,浩浩荡荡地前往察右前旗三岔口乡政府所在地附近的养殖基地。绘制这张大手笔蓝图的,也就是这些猪仔的主人,现朋诚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霍刚。霍刚中等个头,黝黑的皮肤,睿智的眼睛,由于精于“猪学”,说起猪来头头是道。


猪大王霍刚的传奇人生

霍刚养猪的名言是就把母猪当做老婆,种猪就是自己,小猪便是儿女。由于常年与猪滚打在一起,对猪的性格、脾气和生活习惯极为熟悉。养猪二十多年来,经历了好多次瘟疫,由于预防措施到位,他的猪一次都没有被感染。霍刚养猪还要研究政策、市场、疫情三大风险。如果猪肉行情看涨,便增加出栏率,反之便大量淘汰母猪,保本也要把从英国进口的大白猪留下,以便卷土重来。这位猪博士还被聘请为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的教授,除了给学生们授课外,还经常跨省为大型养殖场传授养猪经验。只上过初中一年级,十二岁便在社会上滚打的猪博士,可能是乌兰察布市的唯一,下面我们就从文章主人翁的身世谈起:


猪大王霍刚的传奇人生

霍刚1959年出生于一个旧军人的家庭,父亲早年参加冯玉祥的部队,长城抗战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1945年日寇投降以后,霍刚的父亲解甲归田来到了集宁,从小买卖做起利滚利维持生计,由于经济智商高,到了解放初期集宁西郊的赵兴沟砖窑已颇具规模。霍刚父亲性格开朗,爱说笑话,“文革”开始不久,他在街上卖他家养的几只兔子,说他的母兔万寿无疆,小兔身体健康。那个年代这可是非常敏感的字眼,再加上他本身是国民党军队的旧军人,“文革”期间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小资本家,后又被无线上纲定为反革命分子,要执行枪毙的刑法。当时军管负责人周衣冰看过霍刚父亲的档案以后,觉得他没与人民军队打过仗,不存在所谓的沾满了人民鲜血的双手,便要求刀下留人,放过了这个信口开河者的一命。


霍刚父亲因为历史问题和现行问题经常被批斗和关押,他对生活完全丧失了信心,便决定离开这个世界。他在赵兴沟的一颗老榆树上系好了绳索,站在一块石头上便把头伸进去,双腿一蹬便什么也不知道了。过了好久他从榆树枝叶的缝隙看到了蓝天白云,觉得自己并没有死,原来是被一位好心的老者搭救。老者问他为啥要走这条路。他说实在不堪忍受精神折磨和皮肉的疼痛,才上吊寻死的。当老者获知他还是七个孩子的父亲时,便严厉指责他不负责任。你眼睛一闭一走了事,但老婆孩子谁来抚养。再大的事情扛一扛就过去了,世上难道还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

霍刚父亲听从了老者的教诲,从今以后再也不做这种傻事。后来随着运动趋于缓解,他也就熬过了一劫。如果说军管负责人周衣冰是霍刚父亲遇到的第一位圣人,那位不知名和姓的老者便是他遇到的第二位圣人。如果霍刚的父亲在“文革”初期就离开了人世,那么只有六七岁的霍刚是否能够长大成人都是未知数,还哪有今天的乌兰察布猪大王!


猪大王霍刚的传奇人生

那个年代大人都性命难保,哪能顾及孩子们的事情?只有十二岁的霍刚只读了一年初中便走向了社会,与父母一道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当时一块儿土坯一毛五分钱,霍刚脱土坯卖钱,他用赚来的第一桶“金”为母亲买了一辆自行车,好让妈妈干活再不用受步行之苦。那时集宁只有一路公交从西跑到东,出行非常不方便,自行车便是市民们必备的交通工具。


霍刚看见姥姥天气暖和了就把衣服里边的棉花掏出来洗洗当夏装,天冷了再把棉花装在里边当冬装,他就给姥姥买了一套绒衣绒裤。姥姥还是清末年间缠裹的一双三寸金莲,他在市场看到了小脚袜子,一下子就买了一摞。霍刚买回熟猪头肉,第一口先塞进姥姥的嘴里。姥姥泪眼婆娑地说这辈子的福全享了,死了也不冤枉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幸福指数非常低,稍有待遇就容易满足。霍刚从小吃苦耐劳和尊老爱幼的品质也奠定了做人的规范,他一直拒绝麻将、酗酒等恶习。他把别人娱乐和享受都用在了学习上,能够成为著名的养猪企业家并非偶然。


猪大王霍刚的传奇人生

霍刚脱了几年土坯,觉得这样的重苦力不是常远打算。学一门手艺才是一辈子的事情,便跟随木匠师傅当小木匠。他先后打对柜、立柜、写字台等家具,那个年代这些都是新婚夫妻的必备。后来又在工地上支盒子板,再后来便尝试着学瓦工。世上有七十二行之说,他几乎都要尝试这做,像土木建筑熟于心计。偌大的厂区不用设计单位的图纸,长约百十余米,宽约十几米的排排房屋拔地而起,屋顶与墙壁配合的天衣无缝,真是属于天才级别的建筑大师。


霍刚从2000年开始继续扩大养殖基地,2008年和2012年分别在集宁区马连渠乡罗家村北和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十四号村北,建立了万头规模的人工智能现代化原种猪场。其中规划、结构、建筑、水、电、暖、通风等工艺流程全是他自己设计。人只要勤快就无所不能,学校只是启蒙教育的一个必修阶段,一辈子充实和再学习非常重要。霍刚的求知欲望强烈。几乎每天都要在书本和网上不停地充实自己,他就像一个垦荒者一样,在未知的处女地上不停地耕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


猪大王霍刚的传奇人生

霍刚更像一个不安分的小伙子一样蠢蠢欲动,像盖房子不用图纸那样总是不按规矩“出牌”。1998年心血来潮开始养猪,当时只有五头小猪。1999年建立了五十多头的养猪场,经过一个阶段的试运行,他觉得这样小打小闹只能解决温饱,要想发家致富,事业必须往大做。人生每一次尝试都是在赌博,成败就此一博,任何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霍刚于2005年至2006年赶赴欧亚的部分国家考察集约化、现代化养猪事宜,并学习人家的先进管理方法,准备轰轰烈烈大干一场。这就为2014年引进千余头英国大白、长白猪埋下了伏笔。


养殖不同于建筑,一栋大楼,一个小区只要把好质量关,就是房子不涨价,也赔不到那里去。但养殖有着异想不到的疫情风险,就像霍刚说过的把疫情当作三大风险之一。我曾经写过察右前旗同发养殖场师义霞的养鸡故事,当瘟疫袭来一只只鸡就在眼前倒下,一夜之间几乎全部死掉了,真是欲哭无泪。师义霞经过多少次的挫折养殖业才有了如今的规模。而更多的养猪场却倒在了去年全球蔓延的非洲猪瘟疫上,猪瘟病毒摄氏70度以上才能死亡。世界各国抓紧研究疫苗,但病毒的抗疫性也在提高,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非洲瘟疫至今还没有完全消灭,这也是去年以来全国猪肉大幅度涨价的主要原因。


猪大王霍刚的传奇人生

不过霍刚的猪场由于防范措施到位,还没有遭遇如此严重的势态。因为我写这篇文章需要大量的素材,霍刚带领我们走进了养猪室。他说如果我们也是养猪场的工作人员,那是万万不能亲临猪舍的,说不定会把猪瘟带进去,那样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外来车辆和人员要消毒,工作人员不停地进猪舍消毒。猪饲料由包头可靠的厂家提供,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才能保障猪的安然无恙。

霍刚大手笔的“画卷”感动了无数有识之士,各级政府也没有忘记这个养猪大王。在养殖场运行期间,乌兰察布市委、政府分管领导协调察右前旗人民政府在方方面面给予“绿灯”放行。这就像霍刚所说的政策风险一样,各行各业都要有事可干,如果卫生、防疫、环保等部门经常前来履行职责,你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酬。


猪大王霍刚的传奇人生

如今霍刚用于建厂、购猪、扩建的八千六百万人民币已经全部偿还。现存栏母猪五千多头,一头母猪一年下仔二三窝,一头母猪最多能下二十八个仔,猪仔的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四以上。一头小猪三个月出栏就是四五千元,不但今年就是明年的猪仔已全部预定出去,这就等于没等猪仔落地,已经有了“东家”。

目前国家正处于缺肉时期,可以说霍刚的商业战略眼光非常敏锐。当年从英国调回的世界名猪不但补缺了市场的缺口,赚得也犹如他的大白猪一般膘肥体壮。霍刚的脸上充满了自豪感,他的言语豪迈,尤其说起他的猪更是收不住口。人的嗜好很重要,霍刚这辈子与猪有着浓厚的情感,经常进舍与猪为伍,几乎到了双方能够交流的地步。许多畜牧业教授都是照本宣科,而我们的猪大王确在实践中探索取经。他的知识似乎比专家教授更管用,不信你们去朋诚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看看,出集宁北口走机场路,在立交桥不远处左转就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集宁   乌兰察布   榆树   猪瘟   前旗   土坯   养猪场   猪仔   英国   母猪   大白   瘟疫   老者   姥姥   大王   父亲   传奇   人生   旅游   霍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