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新田“咿呀呓”乡村文艺队的前世今生


仁和新田“咿呀呓”乡村文艺队的前世今生


一张老照片,一段故事,它为我们纪念过去联系未来,成了时间的纽带。这日饭后闲来和小伙伴们去走走新田的吊桥,没想到吊桥背后和新田的乡村文艺队“咿呀呓”还有着很深的渊源。吊桥有些旧了,踩在上面嘎吱嘎吱响,一端通向新田村主干道下方的小路,一端通向新田的电站。当然这只是新田村民们为了记住历史保留下来的风景桥,随着经济发展新田早已有了大桥供人和车辆通行。

仁和新田“咿呀呓”乡村文艺队的前世今生


这张照片是县文化馆刘汝璋老师在新田的这座吊桥上留下的合影,县文化馆的刘汝璋老师现如今已70多岁,对新田的“咿呀呓”文艺队的应运而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吊桥,合影,咿呀呓,就这样无形的连在一起。现在让我们一起穿梭到60年代,去看看咿呀呓乐队的前世。

60年代,一个物质匮乏,生活单一的年代。灰白色的照片却是那个年代里最宝贵的物件。那时候知识青年下乡去,用一腔热血改变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此光景到也和现在的我们这些扶贫工作队员有着相通。而此时的仁和就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把热血、新思想、生活方式带到了最基层——新田。这时文艺队的种子已悄然埋好。

63年到65年间碧泉林叶业局工作队到仁和碧泉一带工作,铺一条林区路。很多工人也陆续入住新田,这些工人中也是人才济济,他们在工作之余还组建了一支文艺队,经常给新田村演戏。对于一个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新田小村庄来说,这无余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支文艺队用表演来宣传党的政策,希望广大青年能够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于修路的工作中去。新田作为边远地区是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文艺队给自己演出,第一次感受到新鲜事物带来的美好。

仁和新田“咿呀呓”乡村文艺队的前世今生


那时候新田村甚至是更多的边远地区的山村没有很强的卫生意识,没有厕所,随意的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这种情况直到文艺队的表演后有了很大改变。那时住在村里的文艺队编排了《花灯戏》这个节目,用节目来影射农村不修厕所的现象。没有想到,这个很平常的节目却在村民们的心中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村民们家家户户开始修起厕所,主动讲究起卫生来了。

接触的演出多了,新田村的广大壮年劳动力似乎也受到了启发,外出到瑞丽这些地方当修路工人,学习新的技术,在修路之余开始模仿这些工人组建新田自己的文艺团队。就这样文化的种子在新田自家村里开始发芽。有了自己的团队,自然得让他发光发亮。回到村里后这支文艺队也得到村公所的大力支持,村公所给文艺队提供场地,演出的机会。那时因人们的思想还在封闭保守,要接受一件新鲜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文艺队只能在春节期间表演。

文艺队的发展也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75年仁和镇的宣传队如雨后春笋,这也引起了县文化馆的重视,更是在刘汝章老师的培训下,大量的文艺队产生了。这时候也是文艺队的盛行时期,一批又一批的文艺队相继发展。就这样新田的文艺队开始稳定发展,在刘汝璋老师组织下,新田的文艺队曾多次在国庆节、交流会登台表演。新田的文艺队也得到了公社团委及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县文化馆张之仪老师也曾亲自到新田来辅导。不仅如此文艺队还得到了文化馆馆长焦维基老师的鼎力支持。在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下,叶春茂代表新田队出席了省文化局召开的云南省群众文化工作会议,并受到表彰。1980年云南广播电台专程来文化馆录音,由省台播出。

仁和新田“咿呀呓”乡村文艺队的前世今生


80年的时候,电视、录像这种新奇的东西进入新田村民的视野,新田文艺队的演出也渐渐收到冲击。村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电视和录像上。90年的时候录像、电视的热潮渐渐褪去,文艺队的演出又渐渐多了起来。文艺的种子在新田由生根发芽到落地开花同时也离不开国家的一次又一次的巨变。

在脱贫攻坚的影响下,新田的文艺队再次被捡起,他们有着同样的宗旨,宣传党的政策,为新田甚至是更多的农村改变民风,增添活力。

仁和新田“咿呀呓”乡村文艺队的前世今生


2018年春节,新田的文艺队再次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和我们见面。这时候它有了自己更加美好的名字《咿呀呓》,咿呀呓用水田话说:我们欢聚一堂,多快活。这支乡村文艺队的宗旨和目的并未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过。从初衷到现在从未改变。

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传承和发扬广大水田人家的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他们也曾多次接受文广局的邀约去镇上,碧泉演出。这群人热爱生活,白天辛勤劳作,晚上用心排练。就是这样一群从物质匮乏到现在精神生活丰富还依旧坚持文艺的传承人,他们从始至终都用自己热爱的艺术来致敬生日。

仁和新田“咿呀呓”乡村文艺队的前世今生


照片也有由灰白变到了彩色,我们的乡村也由原来的没有卫生意识到乡风文明,村貌整洁。这或多或少都和我们的文艺队有着联系,“咿呀呓”文艺队 也渐渐地变得越来完善,可以说乡村文艺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村子的风气。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舞蹈,音乐上,哪还有其他的心思去做那些既不雅又伤身的事呢。

仁和新田“咿呀呓”乡村文艺队的前世今生


咿呀呓乡村文艺队无论是在那个照片灰白色的年代,还是如今色彩缤纷的年代它都用它自己所想要的方式影响着新田的一代的又一代人。它也如同现在的脱贫攻坚工作,用心、用情, 默默无闻的为我们的家乡尽着一份力量!

仁和新田“咿呀呓”乡村文艺队的前世今生


 吊桥还是那座吊桥,文艺队还是那支文艺队,只是我们给它变了个名字“咿呀呓”。我们这支文艺队从最初开始到目前为止一直都坚持自己的原创,自己编排舞蹈,自己作曲,不断挖掘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让它在以一种健康的文艺的方式和我们见面。

文字:小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新田   乡村   文艺   吊桥   灰白色   文化馆   匮乏   村里   前世   工人   今生   演出   年代   老师   照片   更多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