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读懂了“粮食和蔬菜”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天才诗人海子1989年1月13日写的诗句。尽管诗作两个月之后,3月26日,海子就在山海关卧轨而死,但是,并不妨碍这首诗的广为流传,甚至成为很多人的人生理想。

我常想,到底有多少人读懂了海子。“粮食和蔬菜”指认的是什么?那所“房子”又是怎样的房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吗?

记得作家张新颖有过关于这首诗的解读。她说,这首诗为人喜爱,是因为它的开阔和明净;喜爱它在这么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境界里,散发着暖融融的、清新的幸福气息;喜爱它对幸福的界定,是这么单纯、基本。人的幸福意识也许越来越复杂、精微和装饰化了,对它的追求越用力,反倒离它越远。幸福也许就在那些简单、普通却基本的事情中,或者就是那些事情本身,就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就是和别人愉快相处,“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粮食和蔬菜”,作为关心的对象,作为幸福的元素,出现在这里,对熟悉海子诗的人来说,感觉是非常自然的。“粮食和蔬菜”,平凡、普通、中性的大类,幸福需要的正是这样没有尖锐性的、可以包容很多东西的大类,不需要独特的与个人经验、意识、情感紧密相联的具体物种。“粮食和蔬菜”确实是海子关心的东西,在这里,他却把独属于他个人的意识和感受搁置了起来。“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这里涉及幸福的可沟通性,可分享性。幸福是可以说出来的,是说出来之后其他人马上就能够明白和理解的;幸福是可以传递的,是在传递过程中不但没有损耗而且还会增加的东西,不仅传递给了别人而且传递幸福的人也会更加幸幅。总而言之,她认为,海子这首诗就是海子的一个决定:“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海子还说过,“月亮下/一共有两个人/穷人和富人/纽约和耶路撒冷/还有我/我们三个人/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麦地》)。

我不是标准的诗人,更不是文艺批评家,我解读不了海子的诗歌,更无意解读当年的和今天的海子。我的问题是,粮食和蔬菜以及一所房子的真谛?还有,从明天起,而不是今天或者当下。

当代诗人陈勇在《肉眼不可见》一文中说:“与身边的生活一拍即合乃至一拍两散,诗歌对现实的反复介入与惯性抽离,使得诗人在神思闪烁中,总是试图背叛各种教条与禁锢,却又不得不时常与自己的肉身达成妥协,用永无休止的、不可遏制的欲望,来填充被洪水挤破的心理堤坝。”作为诗人的陈勇,在此处,他谈的当然是诗人和诗歌。

勿庸违言,不论是海子,还是陈勇,我们都无法“捕捉到一首诗最本真的内核”。但是,对现实,甚至是对人性,反复地介入,都是每一个人日常的平常。只是因为不过日常和平常,人们忘记了“惯性抽离”,或者说疏于抽离。于是,人们也忘记了“粮食和蔬菜”。陈勇进而说:“……对生活的每一次介入和抽离,都带着对这世界反复打量与重新组合的努力,带着对人与社会或多或少的申诉和判定。”这句话点出了“介入和抽离”的要害,也是非常要命的。

“粮食和蔬菜”,是不是对生活反复介入和抽离后,对这个世界“反复打量与重新组合”之后的选择呢?至少对我个人而言,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是否读懂了“粮食和蔬菜”


我们是否读懂了“粮食和蔬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山海关   耶路撒冷   粮食   蔬菜   组合   大类   惯性   海子   诗人   诗歌   喜爱   意识   房子   明天   幸福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