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打击网络诽谤行为,让违法人员付出代价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 的当下,一些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为网民的“发声”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也让每个网民都有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但由于“发声”太过容易,有些人也开始借助自媒体平台,盲目追求经济利益,通过以偏概全、歪曲事实、炮制虚假信息等手法,故意炮制出大量的网络谣言,甚至还进行网络诽谤,以此来博取网民的眼球,从中牟取非法利益,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了巨大伤害,而且也破坏了网络环境,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这些年对于网络诽谤等恶劣行为,相关部门都予以了高度重视,也加大了打击力度,竭尽全力保护当事人的权益,避免其受到伤害。不过由于存在行为成本低、维权难度大等因素,网络诽谤等依旧是屡禁不绝,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

不难发现网络诽谤带来的危害非常大,只要是受害人,都会出现很大的心理创伤,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家破人亡,失去工作,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只要被认出,就会遭到指指点点,这样的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是一种煎熬。其实这些受害人都是非常无辜的,只不过是成为了某些不法人员的诽谤对象,被用来吸引流量,从而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全然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做法会带来何种严重后果。在这些人员的眼中,只有流量,只有金钱,只要能够吸引到网民的关注,那么即便牺牲其他人的利益也是在所不惜。不得不说,这些人员真的是丧心病狂。

就好比之前轰动全国的浙江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就是如此,受害人只是到楼下取快递,这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行为,然而被一家便利店的店主拍下了一段视频,随后编造出“少妇出轨快递小哥”的聊天内容,发到微信群内。很快,通过不断转发,这段视频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包括受害人所在的公司,以及亲朋好友,而她也因此背负了无数骂名。不仅是不知情的朋友将她骂了一通,认为她不检点,而且公司领导也专门找她谈话,随后将其劝退。毕竟这起事件带来的影响太过恶劣,已经对公司的形象造成了破坏。可以说,这让受害人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完全不知道为何自己仅仅只是取了一个快递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仿佛“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这让她无法理解和接受,而事后受害人也患上了抑郁症。

从这起事件可以看出,受害人完全是遭遇到了无妄之灾,而这名店主才是罪魁祸首,是他故意编造出假的信息来进行诽谤,让受害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事实上,这样的网络诽谤事件还有很多,而且层出不穷,为何?说到底在于违法成本太低,而受害人的维权成本则是较高,由于不对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诽谤的出现。根据现有法律规定,诽谤罪只有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程度才属于公诉案件,而一般情况下,网络诽谤很少被作为公诉案件处理。而且,受害人在进行取证、举证上也都存在一定难度,如果光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正因为如此,完善打击网络诽谤行为的法律体系,不断加大对网络诽谤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以此来强化对网络诽谤行为的打击力度。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环境出现了重大改变,原有的司法解释在行为特征、转发条数的立案标准上,已经无法适应社会,这就意味着必须要设置新的规范准则和立案标准才行,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司法工作人员明确诽谤罪的公诉界限,从而维护好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让违法人员付出应有的代价。

网络诽谤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将会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人的生活,乃至整个人生,所以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也要加大打击力度。除了要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外,还需要通过增加罚金等手段,来显著提升诽谤成本,以此来产生强大震慑力,从而彻底消灭网络诽谤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小哥   诽谤罪   人员   网络   受害人   当事人   严厉   网民   力度   快递   代价   成本   事件   标准   媒体   社会   旅游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