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伟人学做事,发现事情根本不难

最近第二次刷《觉醒年代》,忽然发现了一个细节。这两件事让我意识到,第一,实践才是真正的开始,嘴上说要做什么那不算开始,所以实践很重要;第二,培养良好习惯会受益终身。第三,培养良好习惯就得从实践开始,身体力行了,才算数。

说来惭愧,这念头在我头脑里盘旋了三个月,想法是很好的。比如党史可以用编年的办法去对照,重点记录这一年涌现了什么新思想,什么革命家开始活动。把这个大枝条顺清楚之后,再去一年一年的去看对照革命家所写的著作。如果看不懂,无法直观理解,比如某些当时确定的路线,或者救国的路线是要和当时中国情况结合在一起看的,就应该去看一些当时作家写的文学作品,了解当时的社会,就能明白为什么党当时要号召某种主义,某条发展路线为什么会被确定下来。

可我为什么脑子里想得这么好,一直没动手做呢?因为我第一懒,第二畏难。懒是懒得开始做这件事,总和自己说没时间,可明明还有空在今天上午和人因为一个我也没搞懂含糊不清的事情争论了一个多小时。有这一个多小时,学习党史架构的大纲能写出来一个雏形。说没时间,就是因为给懒找借口。这第二个是畏难,我看过《近代中国文学史三十年》,那本书特别厚,里边列举的人名和书名特别多,我总有一种感觉,仅里边列举的名家名作,我这一辈子都看不完。想想,才三十年的文学路啊,就已经这么多了。我要去梳理搞清楚一百年的党史是怎么来的,走的什么道路,以及道路中出现的各种曲折,搞清楚这条路走的时候周围环境如何,现实如何,还有国际局势,那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量,我一个人是有点痴心妄想了吧?因为觉得不会成功,于是干脆就不开始,这就是畏难。

但我畏难了三个月,今天终于结束了。就在刚刚。我拿出来我的活页笔记本,在每页纸上标上年,开始每页填写关键字。我仅用了三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最初步的工作。过去共产党百年的历史,终于不是散乱不堪的散布在脑海中,而是成了一幅有框架的画卷。与此同时,我还发现了我这么学习党史的一个小窍门,那就是我可以优先对我感兴趣的关键词进行重点学习,用这一个点,带动这一年发生的其他事情的面。但这不是最大的收获,最大收获是我真正开始做了之后,发现这件事并没有我想得那么难。我也完全不用对自己要求那么高,用学者考证的心态面对,多数时候可以查查网络资料做辅助,偶尔还能通过查资料发现优秀的纪录片,这样能避开一些不容易懂的理论,更形象生动地理解党的发展历史。

今天的事情让我突然就明白了理论和实干的区别,也让我意识到了很多问题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彻底结束了以前我遇到什么问题就总爱顾忌这个顾忌那个的心理。平日里自己做事,做的事一不犯法,二不违反道德,三又不需要大量金钱投资。为什么不能先做了再说,想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做,做的过程中再找问题解决问题,总比什么都不开始的要强。而且一旦开始一件事,会发现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为一旦开始,就会发现事情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难,想做的兴趣就会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标上   事情   发现   痴心妄想   革命家   党史   枝条   身体力行   名作   伟人   路线   道路   重点   时间   旅游   历史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