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文/陈慧

在我旁边摆摊的一个女人,五十岁出头。她和常年活跃在这个菜市场里的部分买进卖出的二道贩子不一样,所出售的都是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春天,她卖山里挖来的毛笋、山脚下摘来的马兰头、黄花艾、个个红(一种野果子)。夏天,卖自己种的茄子、长豇豆、花生、西瓜。秋天,她卖糯玉米、土豆和有限的几只鸡蛋(真正放养的土鸡蛋)。冬天,她卖番薯、冬笋和自己手工制作的蕃薯粉。年底的几天有上半年储存的笋干、几只关在竹鸡笼里的大阉鸡。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生意不忙了,我很喜欢伸长脖子打量她卖的那些个东西,总觉得有种四季分明的意味包含在里面。


女人的长相一般,喉咙音粗粗的。话不多。她和我相邻数年,倘是我不主动与她搭讪,她绝对不会先开口来找我。她不擅长和人建交-------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她说话“直笃笃”的。直笃笃是小镇方言,大致是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直来直往,不善拐弯。


她的穿着极其普通,甚至可以说是很潦草。有一年的春天,她来街上卖赶早从山里掏出来的毛笋。掏笋是个力气活儿,春笋的大半截身子深埋在地底下,不大容易对付。即使是身强力壮的男人,掏半天的笋也会累得吭哧吭哧的。女人要想干好这力气活,难度可想而知。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大概是因为和两蛇皮袋毛笋近身搏斗了几个钟头,她的头发乱糟糟得像只破败的鸟窝,两腮上还刮着几道黄黑交加的泥印子。外衣的拉链两边敞开着,鸡翅膀似的振翅欲飞。她匆匆忙忙地把毛笋按大小顺序排好队后,才腾出手来整理自己。她先脱掉外套-----外套里层是一件起满毛球的咖啡色毛衣。然后一屁股坐在马路牙子上,褪下了糊满黄泥巴的黑色中帮胶鞋,鞋底向天,啪嗒啪嗒地磕动着。也就是那时候,我看到了她的袜子。怎么说呢?那真是一双空前绝后的袜子-------袜子头破了一大半,十只脚趾头连大带小“突围”了七只。袜子底部坏得更彻底,导致她的整个脚后跟无处遁形。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不光是我,还有旁边一起摆摊的几个女人也恰巧看到了她那双破袜子,大家的脸上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神情。而她,全然不知。


不大的功夫,她的毛笋卖光了,推着三轮车慢慢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有个卖水果的大婶忍不住开腔了:“XX(卖笋女人的名字)脚上的袜子怎么这么罪过?!就不晓得穿得体面点?唉!难怪她的老公对她不好喽!”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我笑笑,没有接这个茬儿。假如我不认识这个卖笋的女人,不对她的家庭背景有大致的了解,我说不定也会就此事奉上几句热气腾腾的评论。毕竟“丈夫不好,主要原因还是在妻子”的惯性思维经年日久地流传下来了,市场依然很大!


但事实上呢?一双破袜子背后的真相是这样的:卖笋的女人早就和老公分居了,带着正在读初中的女儿租房另住。她的丈夫未必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只是懒,不爱干活,三天两头地打点零工胡混日子。抽烟喝酒且不去说,挣来的一点小钱还没在口袋里捂得热,马上送去了麻将场。赢了,好吃好喝一通。输了,回家骂天骂地,甚至不顾廉耻地伸出爪子去偷老婆卖菜的辛苦钱。哪怕被老婆发现了,他也是不惧的。反正老婆打不过他!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一个又懒又偷的男人已经令人心碎了吧!他居然还有个“相好的”------麻将场子里找着的。这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鱼烂蟹,气味相投”之类的俗语,不是没有道理的。


她的丈夫我以前见过。也就是一个扔在人堆里不起水花的货色,偶尔现身街上,经过妻子卖菜的小摊前,昂首挺胸,走路带风。不要说屈驾移步了,哪怕是富余的眼白部位,都不愿施予妻子半厘。那种傲气与嘚瑟,就像他已经打垮了巴菲特和索罗斯,自己当上股神一样!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他没看见自己的妻子吗?不是------他就是那副高高在上、自我感觉棒棒哒的死相。令我不解的是:这种蠢货的蜜汁自信又是源自于何处呢?


卖笋的女人也不鸟他!神情木然地望着马路对面的某个点,当他透明人!那一瞬间,我的内心复杂得如同驻扎着一个大型居委会。同床共枕多年的夫妻啊!竟然沦落到连路人甲都不如的地步,这又何尝不是一个莫大的笑话?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他和她,一个是专业的甩手掌柜,一个是专业的补漏匠。逍遥自在的是他,吃苦受累的是她。可我听得出,就“破袜子”发出感叹的大婶,前半句貌似是在同情她。实质上,还是把一口叫做“活该”的锅扣在了她的背上。这些年,我接触到的一些女人,也许自己的婚姻疤痕累累一地鸡毛,对丈夫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但当她们以旁观者的身份查看别人的痛处时,嘴里、心里却在诚实一致地贬低着同样陷于被动局面的女同胞。


老古话讲“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意思倒也不是说妻子非要把希望全盘吊在丈夫身上。现而今的女人都很自立、很努力,真正仰仗男人发放长期饭票的,少之又少。我一直认为,婚姻中的女人可以不依附于男人,但男人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家庭的中流砥柱,要有撑得住大局的气魄。不是我尖刻,如果一个丈夫不懂责任为何物,乃至于连妻儿最基本的生活都归置不好,还一天到晚要求妻子这样,嫌弃妻子那样。套用华妃娘娘的金句-----贱人就是矫情!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成日为琐碎所累的女人,辛辛苦苦赚点钱:每天的家用多少?老人孩子的开销多少?亲戚间的人情往来多少?万一有个突然的头疼脑热呢?你说她怎么舍得从有限的收入里再劈出服装费出来?思来想去一番:算了吧!省一点是一点,反正天天山上田里的干粗活,旧衣物穿穿也是一样的。-------我尝过婚姻赠与的苦涩,所以,我能理解,也深深地同情那个穿破袜子的女人。


放眼身边,不难发现,日子过得舒心的、女人满意度高的婚姻,无一例外都是丈夫比较给力的。这个“给力”不是特指经济方面。有的男人婚姻解体了,往往把“女人爱钱”当成罪魁祸首挂在嘴上,端端不肯反省自己。


钱这东西,多有多用,少有少用。普天之下的女人,也不个个都是看到黄金珠宝就口水滴答的财迷。女人选男人的态度,其实在若干年前亦舒师太就一语中的:要么有钱,要么有爱。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男人不会挣大钱不要紧,体贴妻子的心大一些,幸福一样的可行!都是升斗小民的命,有多少女人会不切实际地要求丈夫给自己开几个金矿回来?你赚钱不多是吧!没关系呀,家务多分担一些,孩子的学业多费心一些,妻子有个腰酸背痛的,丈夫真心诚意的关心多一些。有了这样的“给力”做铺垫,两口子怎么会不和和美美一辈子呢?


我还是小姑娘时,邻居家的姐姐遇人不淑,嫁了个四肢不勤又大爷做派的男人。婚后的生活一言难尽。她是独生女,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当宝贝似的养了二十多年,白白胖胖的,十指不沾阳春水。为人妻、为人母后,一家子的生计差不多是她在一肩挑,整个人的变化简直沧海桑田:又黑、又瘦、又憔悴。她的妈妈心疼女儿,但凡她回娘家,必定大包小包地准备吃的穿的给她带走。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吃的穿的给了女儿,唠叨自然不会少。她和我妈妈坐在一起闲聊,说来叹去,不过是一个意思:女儿太没用了,连个男人都调教不好!你看我--------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也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女晋升为苦逼潦倒的女中年。再回头梳理一下当时的场面,实在是不敢苟同她“女儿没用”的高见。她家的老头子根正苗红,敦厚勤劳,什么事都习惯了一马当先,挡在妻子前面。又岂是她那个废柴女婿可比的?!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再说“调教”,这个词本身就贬多于褒。妻子不应是手挥皮鞭的驯兽师,丈夫也不是鲁莽无知的动物。男人和女人在走进围城之前,都应该先是一个独立的、端端正正的人。


相比于“调教”二字的直白,网上一些所谓的情感专家更倾向于给女人灌输诸如“伴侣的缺点其实是反映给你看的,需要你去改进”或“婚姻中,好女人是男人的老师”。。。之类的毒鸡汤。要么是女人结婚离婚好几次了,有丰富的情感经历垫底,宛如斯巴达克女战士附体一样所向披靡。不然的话,大家都是第一次结婚。女人也是首次代入“妻子”这个角色中,凭什么非要把一个单纯地想和丈夫并肩同行的姑娘推到一个不合理的讲台上去?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好吧!退一步讲,即使女人被迫成为了老师,学生不也有学霸与学渣之分吗?学霸体质的丈夫,不管老师在线与否,人家头顶照样笼罩着金光闪闪的自律光环。学渣体质的男人,老师哪怕上蹿下跳,累得口鼻流血,恐怕也感动不了他们的铁石心肠。远的,像邻居姐姐家的丈夫,据说年过五十了,还是那么骨骼清奇吊儿郎当。近的,像卖笋女人的男人,要他脱胎换骨,估计也只有回娘胎重造一条路了!


记不清在哪一本书上看过一段文字,大致的意思是:中国的女人,最合适的角色是女儿。但最终,她们中的绝大部分却在婚姻中进化成了伴侣的母亲。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男人不作为,真的是女人太要强了吗?不是的!婚姻如同海上泛舟,男人与女人各持一把桨。如果男人坐着装睡,怎么叫也叫不醒。那么,无奈的女人在经历了最初的焦灼与恐慌之后,定然会鼓起勇气奋力向前。


我当然不介意你把她的独自行动理解为要强!事实上------她只不过是在孤独地自救!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别相信丈夫不作为是妻子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毛笋   丈夫   妻子   笃笃   大婶   不作为   要强   袜子   多年   不好   女儿   婚姻   老婆   老师   男人   女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