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的城市化,将深度影响中国每个家庭的财富

文|叶书利


未来十年的中国城市化,将进入新型城市化阶段。


新型城市化将具备哪些特点?在新一波的城市竞争中,哪类城市将会从中崛起,哪些城市将从此开始沉沦?这些答案,将深度影响未来十年中国家庭的房产投资决策。


在壹书生看来,新型城市化将具备两大主要特点,而这两大特点,将深刻地重构中国现有的城市链和不少中国人的家庭财富。


新型城市化的主场是都市圈


城市化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顺应客观规律,就是顺时势。


城市化的运行规律在于,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30%时,这个国家的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期,人口开始由农村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因此期间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会成为人口流入的受益者。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60%时,城市化将进入都市圈化,或大城市化阶段,即人口由全国各地向都市圈集聚,期间越来越多的非都市圈城市将成为人口流出地,因此也成为该阶段城市化的受害者,而都市圈将成为这个阶段城市化的最大主角和受益者。


2019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60.60%,中国社会进入都市圈化时代。正是因为如此,2019年起,央府至少三次下文,以推进都市圈化。


比如在2019年2月21日,央府公布的都市圈顶层设计《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


此前,定调未来五年中国社会发展基调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涉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层面,主要提及的两个核心关键词是“区域协同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即“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事实上,“区域协同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这两个关键词背后,皆指向了当下城市化的关键主角:都市圈或城市群。


再说一次:接下来十年,中国城市化的主角是都市圈。


经过这一波城市化洗礼后,中国城市链中,最后的胜利者或许只有两种:都市圈和一省一城或一省两城,而其他的城市都将逐渐成为背景,更多的非都市圈三四五线城市会渐渐地步入“收缩的城市”。


日本城市化的今天,或许也是中国城市化明天的倒影。所以如果你想借一面城市化的镜子,以照看一下中国城市化明天的样子,那么今天的日本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新型城市化的重点将由“地”转向“人”


新型城市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城市化的重点由“地”基础上的规模化扩张,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内容化管理。


具体来说,过去的城市化,核心经营中心点是“地”,“面“上是围绕着“地”而修路、建房、扩工厂等,“里”子里则通过“地”来筹钱进行城市化,以“地”换来钱,然后反哺城市的建设。比如卖“地”的土地财政和以地作为主要抵押品的政府融资等。这种城市化是粗放化的,主要的表现特点便是城市的规模化扩张。接下来的城市化,核心经营中心点将由“地”转向“人”,目标是“让人在这个城市活得更舒服”。于是,教育医疗配套、交通配套、生态绿化、城市的人性化管理、就业环境、知识创造能力等内容,将成为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谁能够在这些城市内容上做得更好,让人在这个城市活得更有尊严和更舒服,城市的吸引力就更高,城市的活力就更大,于是更宜在新一轮城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相应地,在这些内容输出上做得更差,就越易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落伍和沉默化。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更市场化的南方,必会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力压权力化更重的北方,于是在可预见的中短期,南北差距只会越拉越大,难以缩小。权力化更重的北方,只有强化市场化,才能拯救自己。


中国的新型城市化刚刚才开始,且将往前进行近10年时间。到2030年时,中国的城市版图或许与今日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相应地,很多人的财富也会随之而发生重大的被动式改变。


何以解忧?唯有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中国   中心点   受益者   年时   日本   国土   深度   规律   人口   主角   核心   阶段   区域   战略   未来   财富   家庭   城市   旅游   都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