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到底包括哪四大圈层?

文|叶书利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中国都市圈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国城市化将正式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名字叫都市圈化阶段。


对于北京都市圈,到底包括哪些地方呢?


央府此时为什么要出台都市圈发展的顶层设计?


在市场规律面前,越强调自己的特色,越显得无知得可爱。相反,顺应市场规律,便是最大的不折腾。


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都市圈顶层设计《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央府解释了为何此时发布此规划的缘由:“坚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


那么“坚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中,这里的“规律”到底指什么规律?


在壹书生看来,这里的“规律”指的是一个国家城市化的发展规律。


具体来说,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30%时,这个国家的人口、资金等开始不断地向城市集聚,这个时候,一二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会进入普涨期,相应地,房价也进入普涨期;而当这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50%时,这个国家的人口、资金、产业等开始向大城市集聚,相应地,城市化进入大城市化阶段,也叫都市圈化时代。相应地,都市圈的房价继续上涨,而非都市圈的城市房价进入滞涨期。


不管是总量人口仍在增长中的中国还是总量人口已处于负增长中的日本,皆逃不过上述人口流动规律。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刚好超过60%,中国的人口流动已进入都市圈化时代。


与此相呼应的是,2018年年末,网易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超过50%的省份人口已进入负增长。而633个城市中有246个城市的人口已处于负增长,占38.86%,接近四成。与近四成的城市处于人口负增长困扰不同的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却受困于人口过多,中国人口流动的大城市化已成现实。


与中国不同的是,总量人口上处于负增长的日本,人口流动同样继续大城市化:在日本全国1719座城市中,2018年72.1%的日本城市处于人口负增长的状态。而日本政府1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东京圈净迁入人口逼近14万,已实现连续23年正增长。


因此正是基于中国接下来人口流动的都市圈化的市场规律,为了更好地“坚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央府于此前出台了中国都市圈发展的顶层设计《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且明确道“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以进一步助推都市圈化的发展。


往上追究的话,本次央府发布的都市圈发展顶层设计,也是2016年12月16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地措施。当时便明确提出了“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都市圈将如何一体化发展?


在央府出台的都市圈发展顶层设计中,对于如何引导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该顶层设计提出了下述逻辑,值得关注:


A,顶层设计中明确道,“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该表述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首先,接下来中国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是大城市化的城市群化,而非环一线的三四五六七线城市将从中国城市化的大幕中正式退场。


其次,在都市圈化时代,央府要主动促进大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化,以形成都市圈。


以北京都市圈为例,目前北京东部的通州将强化与北三县的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管控”。而北京南部的大兴将与廊永固五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监督考核”,以助推环京的北三县与廊永固的北京化。


B,推动都市圈内交通的一体化。


顶层设计中指出:“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在有条件地区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统筹布局都市圈城际铁路线路和站点,完善城际铁路网络规划,有序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充分利用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等提供城际列车服务。创新运输服务方式,提升城际铁路运输效率。大力发展都市圈市域(郊)铁路,通过既有铁路补强、局部线路改扩建、站房站台改造等方式,优先利用既有资源开行市域(郊)列车;有序新建市域(郊)铁路,将市域(郊)铁路运营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探索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张网”,推动中心城市、周边城市(镇)、新城新区等轨道交通有效衔接,加快实现便捷换乘,更好适应通勤需求。”


在都市圈内推动交通的一体化,主要包括消灭断头路、推动大城市的地铁向都市圈周边城市延伸、大量建设城际、市域(郊)铁路等以串连都市圈等。比如北京都市圈内,地铁平谷线已确定串连燕郊与北京。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环京东南片区会以平谷线为模板,出现更多的进京地铁。


C,推动大城市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城市延伸,从而在都市圈内部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同城化。


以都市圈顶层设计的原语便是:“鼓励都市圈内开展多层次多模式合作办学办医,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和三级医院推进集团化办学办医,开展远程教学医疗和教师、医护人员异地交流,支持中心城市三级医院异地设置分支机构。在都市圈内率先实现与产业链相配套的中高职学校紧缺专业贯通招生。推动病历跨地区、跨机构互通共享,推动医学检验检查结果跨地区、跨机构互认。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允许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按同等城市标准配置教育医疗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布局三级医院,降低与大中城市公共服务落差。增加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多元化供给,鼓励都市圈城市联建共建养老机构,加快城市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推动博物馆、剧院、体育场馆等共建共享。”


以北京都市圈为例,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五中、北京景山学校等皆在北三县建立分校等,以助推环京教育资源的北京化。


D,助推大城市产业向周边城市疏解,以推动都市圈产业发展的一体化。


对此,都市圈顶层设计中强调:一方面,“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推动中心城市集聚创新要素、提升经济密度、增强高端服务功能。通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等方式,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另一方面,“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充分利用中小城市土地、人力等综合成本低的优势,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形成以先进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最终形成“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超大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向周边城市(镇)疏解,推动中小城市依托多层次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吸纳中心城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E,人口管理上,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


顶层设计中指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共建。”


在这块内容上,可注意两点:


首先,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此举意味着除北京与上海等少数特大城市外,在新一轮的都市圈化圈人战中,城市间的抢人战将愈演愈烈。


提醒一句,在中国人口即将负增长的背景下,除少量不愁人的特大城市外,未来各大城市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抢人、抢人、还是抢人。因为有了人,城市才有资源讨论其他的,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正是基于此,壹书生一直呼吁,环京也应该果断加入抢人大战。


其次,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比如以环京为例,如果外地人在燕郊落户,需燕郊当地三年社保。以此规定的话,如果A在香河有三年社保,A可持香河三年社保落户燕郊,以促进人口更自由地流动。当然目前这个,只是处于解释用的比喻,还不是现实。以央府的这个都市圈人口管理逻辑,上述假设未来不排除成为可能。


F,都市圈发展目标: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


在央府发布的都市圈发展顶层设计中也明确了中国都市圈发展的目标: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梯次形成若干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北京都市圈到底指哪些地方?


在中国的都市圈中,未来的格局一定是“3+X”,其中的“3”便是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3大都市圈。


具体到京津冀,北京都市圈到底包括哪些地方,或者再把边界扩大点:京津冀城市群到底是怎样的?


在壹书生看来,京津冀城市群可分为四大圈层:


第一圈层:中央政务区,主要以东西城为主,打造中国版的华盛顿。


第二圈层:北京城,中心在通州。


北京这座城市除了中央政务区外的地方,便是新北京,中心在通州,主要发展方向是北京东南部。


第三圈层:距离北京天安门70公里内的环京区域,主要指的是北三县的三河(包括燕郊)、大厂、香河及廊坊市区、永清、固安、霸州北、涿州等。


以壹书生的“七环论”来概括第三圈层,那便是“东南飞、七环边、交通旁、政策区”。


第一圈层+第二圈层+第三圈层=北京都市圈。详情可见下图:


京津冀城市群到底包括哪四大圈层?

在第二圈层与第三圈层的同城化中,北三县对应通州,廊永固涿对应大兴。


比如此前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通州视察副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强调:“要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做实与河北廊坊北三县的合作。”同时进一步指出,“副中心要加强对东部地区交通辐射,加强与北三县的交通连接,优先满足公共交通需求。”


第四圈层则是距离北京天安门70公里以外的津冀区域,主要领导者是天津与雄安(保定),主要还包括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等。


北京都市圈+第四圈层=京津冀城市群。详情可见下图:

京津冀城市群到底包括哪四大圈层?

根据现有的规划,到2022年时,北京都市圈的大架构将基本建成。主要包括:


首先,中央政务区已经成立。


其次,2022年左右,北京政府东迁全部完成。


第三,2022年时,作为新北京中心所在地的通州,城市的基本架构将完成,包括环球影城、副中心站、运河商务区的搭建、北京新机场投入使用等。


第四,2022年时,通州与北三县的交通架构以及北京新机场圈层的交通搭建架构基本完成。


因此,2022年北京都市圈的架构初现,而到了2035年,北京都市圈基本完成,届时,北三县与廊永固不管在产业、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全面北京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香河   通州   城市群   大城   中小城市   北京   中国   轨道交通   规律   人口   铁路   交通   周边城市   城市   旅游   都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