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文 | 茵轩

近日,数十场别开生面的音乐舞蹈演出在华中师大音乐厅轮番上演。这些由华中师大音乐学院师生跨院系、跨院团的合作演出,是该院“第五届桂子山音乐美育展演季”的主要内容,也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卓越音乐教师”和“音乐美育引领者”的实践体现。

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不仅吸引了学院内外师生的广泛参与,也吸引了大批周边社区居民和毕业生家长的热情参与。华中师大音乐学院用艺术实践融合音乐美育与思政,优化改善科研与教学的协同育人成效,在同类院校中走出了一条自觉探索的创新之路。

经典铸艺魂 颂歌献给党

6月10日晚7:30,以“经典铸艺魂、颂歌献给党”为主题的庆祝建党100周年音乐会,由华中师范大学多个院系学生组成的“阳光”爱乐乐团、合唱团以及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共同演出。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音乐会开场,热烈豪迈的交响曲《红旗颂》瞬间点燃了全场气氛。由钟晓红副教授演唱、邱耿华老师指挥的合唱作品《南湖的船,党的摇篮》,带领观众仿佛回到浙江嘉兴的那条红船,回望中国共产党人肩负人民重托、民族希望的地方。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34年,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远征。由优秀校友汤俊军、张丽领唱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带观众再次翻开长征这部史书,将画面定格在工农红军化被动为主动的重要转折点,聚焦于长征史上精彩神奇的光辉篇章——四渡赤水。

由刘盛昌老师领唱的《过雪山草地》,拨开历史硝烟,回眸艰难历程,和观众一道领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精神风貌。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合唱《大会师》,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同学们的演唱下,让全场观众仿佛置身于红旗飘、军号响、战马鸣、歌声亮的壮观景象,谱写出红军各路人马大会师的革命传奇。

由冼星海作曲、华中师范大学杰出校友光未然(张光年)作词的歌曲《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由陶联合副教授演唱。他用澎湃的热情赞美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一往无前的气概。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由兰晓薇副教授演唱、张凯教授伴奏的歌曲《忆秦娥·娄山关》,歌词是毛泽东1935年带领红军在娄山关取得长征第一次重大胜利时写下的一首词。乐曲气势磅礴,展现了红军战士必胜的决心。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由陈岭副教授演唱、张晨博士伴奏。展现出人民解放军不怕苦、不怕累、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和祖国在一起》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创作的一首歌曲,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由陈真老师、周燕副教授演唱,谭述晔副教授伴奏,李海歆、朱雅婕中提琴伴奏。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万莉博士带来的师生小合唱《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歌曲采用了大量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熟悉的曲调令观众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由杨秋海老师演唱、张凯教授伴奏的歌曲《跟着共产党走》创作于1940年6月,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9周年,抗日军政大学两名学员在二十分钟内创作出了这首歌。歌曲曲调流畅、铿锵有力,表达了人民对党的热爱和信赖,反映了广大群众跟着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党啊,亲爱的妈妈》,由张雅坤师生演唱,庆祝党的100岁生日,由衷唱出在场观众心底的赞歌。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追寻》是为电影《建国大业》量身创作的歌曲。由赵雨薇教授、杨秋海老师领唱,作品以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为背景,再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困苦、顶住重重压力、自力更生、追寻理想的感人故事。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施光南作曲,描绘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歌曲旋律悠扬热烈,富有中国民歌气息。作品由周燕副教授和李思仪、龚清扬同学演唱。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跟你走》《我爱你中国》《不忘初心》几曲,将心底蕴藏着的最炽热、最真挚、最高尚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些歌曲的深情演绎,激励当代青年人要传承我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梦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全体演员共同演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再一次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在艺术实践中融合美育与思政

在此次“桂子山音乐美育展演季”之前,华中师大音乐学院在2020年末已经启动了“音乐大舞台”美育与思政融合的实践课程展演活动。三场高水平的音乐与舞蹈演出,引发了师生挖掘阐释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美育功能的热烈讨论与深度思考。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这一展演系列中,除了“中国古典舞经典专场”“原创舞蹈作品专场”外,还有综合性专场交响音乐会《祖国颂》。表演内容既有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古典舞《秦王点兵》、中国民族民间舞《山灵》;更有体现时代精神、讴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当代舞蹈《八女投江》《我等你》等。原创舞蹈中的部分作品直接取材于华中师范大学的代表性人物和代表性事件,以讲述身边故事的方式,切实践行着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在协作实践中共同成长

让更多的人站上舞台,在协作中共同成长,是“音乐大舞台”音乐美育与思政融合展演系列的另一特点。

华中师范大学阳光爱乐乐团是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基于参与合奏课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和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架构,于2016年组成的双管编制交响乐团。阳光爱乐乐团曾联合武汉青年交响乐团,受邀参加第五届琴台音乐节演出活动;与比利时鲁汶大学爱伦堡交响乐团进行联合演出;参演中英湖北音乐节开幕式、闭幕式音乐会等一系列高水平演出活动。乐团曾经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表演类专业组银奖等多个奖项。

参加“音乐大舞台”展演系列的合唱团,由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合唱指挥》课程的同学们组成。合唱团涵盖了声乐、钢琴、作曲等不同专业的学生们。他们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合唱训练,虽然大部分团员以往并没有太多参与合唱的经历,但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对校园美育的崇高使命感,他们用最和谐美丽的艺术协作,为校园增添一抹动人的桂子山声景。

思政与科研紧密结合

探索音乐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之路

除了音乐思政的实践融合探索,近年来,华中师大音乐学院在学术研究的价值导向上也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音乐学术研究要呈现湖北地方特色、中国民族风格与精神气质”,成为该院师生科研、教研活动的共识。在此方向引领下的团队建设、课题群设计、项目申报、活动开展,均有鲜明的学术导向。比如,钢琴系的“中国风格钢琴音乐文化”系列研究,密切围绕中国钢琴复调音乐、中国钢琴家教育家群体、中国钢琴组曲、套曲、重奏曲、改编曲、教材等领域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陆续获批多个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舞蹈系的多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扎根湖北大地,深入研究了土家族摆手舞、舞蹈教育史等领域的相关问题。在这些教研、科研活动过程中,师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地方音乐舞蹈文化产业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认识,以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与民族观的深度共鸣与思考。教师们将这些学术成果与思考及时转化为深厚的学养与情怀,浸润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具体过程中,对培养未来的“卓越音乐教师”和“音乐美育引领者”有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爱乐乐团   音乐学院   领唱   美育   教育部   音乐   合唱团   副教授   中国   合唱   师生   华中师范大学   观众   演出   旅游   歌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