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之声 | 乐评

新“生”之声 | 乐评

文 | 陈芸萱

7月10日晚,第十二届上海夏季音乐节开幕音乐会在上海捷豹交响音乐厅·主厅举行。继新冠疫情肆虐席卷全球以来,在音乐厅少见如此宾朋满座之场景。这也是自捷豹品牌冠名上海交响音乐厅后首场演出。笔者看来,这是一场预示着新“生”之声的音乐会。

本届夏季音乐节以“万物生长”主题。作为开幕音乐会的选曲,就有心契合了这一“自然”元素,每部作品中均吐露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作曲家对自然纯真与年轻活力的向往。

开场的作品是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全曲以明快、开朗的基调,展现了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与清新,又有神话与幻想的融合,颇有自然与生命的梦幻交融之意味。随后的曲目是莫扎特《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K.365)。这部协奏曲同样也是莫扎特惟一一部为双钢琴的创作,削弱了乐队的作用仅作为陪衬或穿插,大大增强了两架钢琴之间交流音乐思想时的对话。

在莫扎特结束后并未安排中场休息,直接续接埃尔加为弦乐四重奏和弦乐队而作的《引子与快板》(Op.47)。在埃尔加的笔下,独奏与协奏的界限并不明晰,两者时常相融在一起,有时能听到类似于“幻想曲”的设计处理。除此之外,作品中还能听到不少高难度演奏技法,在体现了演奏家精湛技术的同时,还让单一的弦乐展现出丰富色彩。最后一部同样也是炫技之作,是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创作于1924年的交响诗《罗马的松树》。在作品的第三乐章中,音乐厅中还投屏播放鸟之短片与鸟鸣的音频,让观众仿若亲历满目青翠的“自然之境”中。返场的两首作品,同样以自然为题。为弥补演奏厅中“无鸟”之遗憾,余隆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带来了由泽基纳·德·阿布雷乌创作、克利夫·科尔诺改编的《雀鸟》,及邹野改编的《茉莉花》《Hey Jude》。在“自然”主题的统领下,音乐会在激情澎湃中走向尾声。

担任本场音乐会演出的是上海交响乐团。这支始建于1879年的“古老”乐团之所以永葆活力,在于其始终坚持补充新生代年轻艺术家为新鲜血液。本乐季中可见许多新面孔,比如上交141年最年轻的首席、95后柳鸣。在莫扎特《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中,担任独奏的同样也是两位年轻的新生代钢琴家。她们同为美国钢琴演奏家、教育家罗伯特·麦克唐纳教授的得意门生,分别是1998年的罗帷和00后的王雅伦。她们琴下的莫扎特活力大胆,演绎过程中不时用眼神交流,举手投足间的配合精妙,显得默契十足。除此之外,“新生代”还有为埃尔加《引子与快板》担任独奏组的“上海女子四重奏”。该组合成立于2019年,在余隆总监的推动下,由乐队首席柳鸣、第二小提琴副首席陈家怡、中提琴首席巴桐和大提琴首席朱琳组成。她们的技巧高超精湛,处理细腻而别具风格,不输成熟艺术家们的风采。这些新生代的人才,充分展现了中国音乐界的延续与传承,年轻的人才辈出,有着继往开来的使命魄力,体现了一种健康的艺术生态。

夏季音乐节的设计初衷,除了展现音乐本身外,还有意用音乐勾连我们城市中的种种,如探讨“音乐与城市”“音乐与青少年”“音乐与未来”的多重关系,以自然之声构筑人类都市。本场演出只是为这场音乐盛典拉开一个序幕,未来两周中还将在三个场次呈现另外21场不同的演出,带来更多新的生命,更多新“生”之声。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莫扎特   音乐节   音乐厅   协奏曲   独奏   新生代   上海   音乐会   首席   钢琴   演出   自然   年轻   作品   旅游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