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景首部钢琴协奏曲首演

郭文景首部钢琴协奏曲首演

郭文景(前右二)在作品首演后谢幕 (凌风/摄)

文 | 纪晨

7月30日晚,北京交响乐团迎冬奥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当晚,谭利华执棒北交与钢琴演奏家薛颖佳共同完成了作曲家郭文景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海坨戴雪》的世界首演。

用时两年半完成创作

2018年,北京交响乐团想要委约作曲家创作一首冬奥主题的协奏曲。指挥家谭利华想到了郭文景,“我曾多次向郭老师委约作品。郭文景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作曲家,他交出来的作品,一定是高规格的作品,不然他首先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关。”在接到北京交响乐团的委约后,郭文景提出想写一部钢琴协奏曲,谭利华表示十分支持。谭利华说:“委约创作,肯定是让作曲家写他最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样才能写出发自肺腑的好作品。”

了解郭文景的人都知道,他是学小提琴出身的作曲家。郭文景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钢琴是在15岁那年,而开始学钢琴是197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后,从“拜厄”开始练习。一般初学钢琴的人左手会比右手笨拙,但由于郭文景从小拉小提琴,左手手指灵活有力,再加上较强的读谱能力和音乐理解力,到大四钢琴修毕考试时,他已能演奏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和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选段。

写钢琴协奏曲,一直是郭文景的一个梦想。为了准备这部钢琴协奏曲,郭文景听了很多国外经典钢琴协奏曲,尤其是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这种既有钢琴家身份,同时也是作曲家的人写出的钢琴协奏曲。相比之下,他觉得国内很多钢琴协奏曲的协奏性都不够。因此,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写出钢琴协奏曲的规格和品质,同时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中国特色。当然他也认为,“不能因为是中国作曲家写的钢琴协奏曲,就拿中国特色当幌子,协奏曲一定要符合国际化的标准。我希望这部作品可以拿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舞台上去验证,不能让外国人指着它说‘这不是协奏曲’。”

从2018年12月开始创作,到2021年4月作品完成,在经历艰难的创作过程后,郭文景完成了人生中的首部钢琴协奏曲——C大调钢琴协奏曲《海坨戴雪》。两年零五个月的时间里,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这部作品上,也为此放弃了很多其他委约作品的机会。作为一位血液中就带有浓厚川渝文化印记的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郭文景运用了很多戏曲元素。这些元素经过他的理解、吸收,传达出了他对戏曲的理解。

第一乐章明亮的快板,主部主题以北京的单弦和京韵大鼓作素材,副部主题以西皮作素材,同时也加入了他极为擅长的民族打击乐。而这种戏曲表达,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戏曲曲调,而是将元素拆解、打散、融化后的重构,是属于当代的,人人能够听得懂又能理解的中国元素。第二乐章跌宕起伏的夜曲,以西方的交响乐形式表达中国传统的高雅意境。第三乐章昂扬的快板,主部主题是号角式的,副部主题是劳动号子式的。从整体布局来看,乐曲的三个乐章比例并不完全按照速度划分,重在营造不同氛围。与此前郭文景为西洋及民族打击乐器创作的协奏曲和竹笛协奏曲有所不同,这部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既带有中国古典美,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还兼具国际范儿的作品。

演奏难度堪比“拉二”“普三”

郭文景首部钢琴协奏曲首演

薛颖佳演奏C大调钢琴协奏曲《海坨戴雪》(凌风/摄)

担任此次作品世界首演的钢琴演奏家是薛颖佳。为了演好这部作品,他心无旁骛地练习了整整一个月,每天至少练习七八个小时。作曲家在乐谱上一般都会标注表情记号,“行板”“快板”或“优美的”“灵活的”,帮助演奏家和乐团理解作品。而薛颖佳在6月底拿到乐谱时,在谱面上看到了“阴风沉沉,黑云密布”“与月亮对话”“月光如水”“与月亮告别”等表情记号,这样的标注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为了让薛颖佳更好地理解作品,郭文景于7月初专程赶往上海与薛颖佳见面,为他讲解作品。“比如第二乐章中有一段标准的ABA结构,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动机。郭老师告诉我,这段像是戏曲中的‘跑圆场’一样。”薛颖佳说。7月中旬,郭文景再度前往上海听薛颖佳演奏,这时薛颖佳基本已能完整演奏整部作品,郭文景表示很欣慰,但仍希望演奏家可以再加快速度。薛颖佳说,“对近现代的新作品来说,加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传统西方作品有一定的逻辑性,演奏家经过多年训练,很多地方自己不用看谱也能顺下去。而这部作品运用到十二音体系,演奏者没办法预知后面的音是什么,想要增加速度,就要对乐曲非常熟悉。这部作品中丰富地运用了各种钢琴技术,技巧难、音很满、速度又快。无论是钢琴音色上的控制,还是力度上的需求都很高。”在薛颖佳看来,郭文景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难度已不亚于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中国需要有国际水准的作品

郭文景首部钢琴协奏曲首演

谭利华执棒当晚音乐会(凌风/摄)

“你有票了吗?”“有渠道能买到票吗?”早在音乐会前一周,很多乐评人、记者、音乐爱好者之间就开始互相询问,而演出票早已售罄。音乐会当晚,郭文景站在大剧院北门门口给他的朋友们送票,有朋友问:“郭老师怎么亲自送票,没找个学生帮忙?”郭文景答道:“学生们都想听,但实在没有那么多票。就不让孩子们白跑一趟了。”

时逢暑假,前来国家大剧院观看演出的观众既有资深乐迷,也有来北京旅游的游客。但观演现场却十分有序,即便在乐曲弱音的部分,也没有一点嘈杂的声响。整部作品用时42分钟完成首演,当最后一个音落下,现场掌声雷动。作曲家、指挥家与演奏家们共谢幕了五次,观众们才愿意起身离开音乐厅。音乐会结束后,池座的观众们围到郭文景身边拿出节目单请他签名。现场一位学习钢琴十余年的女孩,拿到郭文景的签名后激动不己,“能够听到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世界首演,实在太兴奋了,也太荣幸了。今晚,我会铭记终生。”

乐评人唐若甫在听完作品首演后评价:“郭文景的钢琴协奏曲另辟蹊径,无论在乐队写作还是钢琴表达上都使用简短细小的音值反映宏大的叙事。听他的钢琴协奏曲,就好比观摩一幅中世纪拜占庭帝国强盛时期的马赛克壁画,或者一幅梵高晚期的油画,细看之下多是细碎的笔触和粗劲的几何,但当画卷慢慢在面前铺开,视角完整到足以一睹全貌时,就会看到、听到波澜起伏、精心动魄、出神入化的音乐写作。”

“北京作为惟一一个举行过夏季奥运会,又即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需要有一部有分量的器乐作品。”作为委约方,也作为指挥这部作品首演的指挥家,谭利华认为,“这部作品几乎完美地完成了世界首演,并且超乎想象地得到现场所有观众的喜爱。这样大型的作品能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面向大众演出,获得如此强烈的反响是非常难得的。一部作品的首演,决定了它的命运。”谭利华和北京交响乐团对这部作品都十分重视,“面对作曲家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交出来的作品,我们要向对待西方经典作品一样认真对待它,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中国的音乐家、中国的交响乐团,首先也是必须要有演好中国作品的能力。中国也需要这样有分量、有国际水准的作品。”谭利华透露,这部C大调钢琴协奏曲《海坨戴雪》还将在冬奥会前多次上演,让更多观众有机会听到这部作品。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普罗科菲耶夫   协奏曲   钢琴   指挥家   快板   演奏家   交响乐团   大调   戏曲   乐章   北京   中国   首部   作曲家   观众   作品   旅游   郭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