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声音多学科融合,2021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声音学术周在京举办

音乐与声音多学科融合,2021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声音学术周在京举办

学术周现场

文 | 卢旸

近日,“2021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声音学术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学术周通过多学科视角,在音乐、声音及其相关领域促进学科的融合发展;鼓励自由选题,开放对话,联结和拓展学科发展的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回应当下媒介生态变革不断提出的新课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音乐与声音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音乐与声音高峰主题论坛、录音大师班等活动在学术周期间举办。

音乐与声音专业委员会成立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是由国家民政部批准、接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业务主管的国家一级学会。作为学会增设的专业委员会,音乐与声音专业委员会于7月9日举办成立大会,将为我国高校音乐与声音艺术领域的学科建设提供新的支撑。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院长李俊梅表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音乐与声音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开展院校合作、吸纳各高校力量共同巩固高等教育办学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实际行动。

成立大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王达品对中国高校影视学会音乐与声音专业委员会成立表示祝贺和期待。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胡智锋表示,希望音乐与声音专业委员会搭建优秀平台,团结全国同行,推动中国影视音乐、声音学科发展,推出具有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引领学术潮流,搭建优秀平台,为中国影视音乐、影视声音人才培养作出新的贡献。

录音艺术、电子音乐制作、影视音乐等专业,都属于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新技术为音乐和声音创作,提供新素材、新方法,有利于创造新的声音形式,塑造新的声音景观。”成立大会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音乐与声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俞锫介绍了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与设想。专业委员会主要由高校教师、部分特邀理事组成,希望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共享平台、合作平台。专业委员会聘请的国内音频、音乐制作领域专家将带来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方向,有助于音乐与声音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声音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音乐与声音高峰主题论坛启幕“2021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声音学术周”。高峰主题论坛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周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陶经、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副院长刘嘉、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吴爱芳分别围绕音乐与声音艺术、专业建设等方面发表主题演讲。

此外,本届学术周设置“声音科学与艺术”“音乐产业”“剧院管理运行与创新发展”“听觉文化”等分论坛,以及音乐与声音研究生论坛。其中,分论坛“声音科学与艺术”聚焦新锐思想、技术与艺术、经典与前沿、中国与西方声音艺术等可讨论、有实际意义的话题。“声音科学与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碰撞出的一朵智慧火花,它既存在于远离大众的工业厂区,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四川音乐学院讲师李勇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创新是它们共同的灵魂。分论坛“音乐产业”交流音乐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探讨推进学科的融合发展与建设,旨在为我国音乐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提供专业性、前瞻性的观点与建议。分论坛“剧院管理运行与创新发展”是首次加入学术周的主题,旨在探索、推动剧场管理运营的系统化学科建设与产学研融合发展。

音乐与声音研究生论坛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广西艺术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十余位研究生,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音乐与声音科技相关领域学术交流研讨。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韩璐结合大量影片案例,从电影音乐创作入手,研究如何把多元化民族符号与工业化电影创作融合;中国音乐学院博士黄司祺借助声学测量技术,系统分析民族管弦乐音响特征,提出配器音响建议等。中国传媒大学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雨田表示,声音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形态,希望同学们能保持探索精神,深入思考,积极挖掘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观点,为声音科技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与高速的产业进化同向同行

近年来,声音设计在国内影视行业中作用日益增大。但是,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不能紧跟行业步伐。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导演专业负责人黄鹏认为,现阶段,大部分培养计划还是秉承声音作为画面的补充来进行教学,缺乏整体观和工业化标准。“目前,影视声音教育面对行业的发展多少显现出一些无力。”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副院长刘嘉介绍,影视声音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大体思路是以实践教学的模式为主导,依据业界成熟的声音制作工艺环节组织教学,学生走出校门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产业劳动者,但是对于文化产品而言是不够的。“工艺技术训练是以艺术创作为最终目标的,可以加入更多艺术创作相关内容,更好地促成技术和创造力的融合。”刘嘉认为,支撑完成高水准的影视作品,除了有熟练的制作技巧之外,更要有创意和想法。

“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应把握社会需求,培养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业内应当有充分的交流、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俞锫表示,专委会将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音乐与声音领域的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

本届学术周还将视线投向游戏声音设计,其间举办的第十七届录音大师班,首次针对游戏声音交互设计开展讲座。游戏在文化娱乐行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声音设计是游戏制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8082Audio声音设计师李佳骐表示,目前,国内游戏声音设计领域存在人才稀缺、从业者水平差异大、行业规范尚未成熟、外行领导内行等情况。

“游戏声音设计和录音的思维方式不同。游戏声音的内容资源是为设计与功能服务的,一个游戏声音设计师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设计制作内容资源、设计确定功能及实现方式、制定时间表与计划、交互数据整合、测试与混音等。”腾讯NEXT Studios声音设计师杨杰说,游戏声音设计师,要通过听觉可信度、丰富节奏、丰富层次、扩充单一对象的创作空间,来完成虚实结合的目标;通过挖掘所有的可能性,将之变成可以听到的内容,同时也要关注时间和成本的投入。

网易游戏Zen工作室音频总监陈柏翰认为,声音设计应具备独特性,例如通过乐器、乐风和乐种呈现时代风格、生活态度、文化特征,将游戏声音的呈现剧场化、舞台化、电影化,进行写实与意境的结合。他鼓励声音设计者在生活中积累声音细节和听觉感受,大胆尝试和实践,并保持积极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与高速的产业进化同向同行。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音乐学院   声音   学术   中国传媒大学   学科建设   音乐   人才培养   专业委员会   中国高校   领域   产业   艺术   影视   旅游   论坛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