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崖城:三亚故居

/枕寒 /图虫网

在三亚寻古探幽往何处去?“崖城”这个答案不由分说跃入脑海。于三亚而言,镌刻着历史印记的崖州古城,即是故居所在。

千年崖城:三亚故居

于三亚而言,镌刻着历史印记的崖州古城,即是故居所在。

崖州古城距三亚市区数十公里,往来两地,车程最少一小时,若从崖州站前往,几分钟方可抵达。史料记载城墙延绵两千多米,但如今仅存“文明门”一段矗立在市井的喧闹中。经过修缮的墙垣已不见灰败的痕迹,藤蔓攀爬其上,平添一缕生机,城门上的望楼“尊经阁”古韵犹在,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城门一侧的林荫下立着几座铜像,那是古崖城百姓生活的写照。

穿过城门,将熙攘之声甩在身后,与“少司徒”牌坊不期而遇。“少司徒”指的正是10岁考中秀才、被称为“岭南巨儒”的钟芳,牌坊为表彰其父子侄三代登科而设,背面还刻着“世科”二字。牌坊背后青瓦赤砖宛若宫墙、自右向左写有“德侔天地”的建筑群,则是钟芳少时求学的学府——崖城学宫。

崖城学宫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是古代中国最南端的孔庙及州治学府,曾遵循风水进行多次搬迁,后于清道光年间迁至现址,落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布局十分严谨,主建筑均建在南北中轴线之上。至于崖城学宫的历史地位,从东西侧门所立的“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便可见一斑。

千年崖城:三亚故居

大成殿的檐上塑有双龙戏珠石雕的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雕像与十二哲人牌位,千年来香火不断。

沿中轴线向前,或许是古时学子每日所行之路,依次穿过“棂星门”牌坊、泮池,可前往大成殿与崇圣祠。学宫为“庙学合一”建筑,檐上塑有双龙戏珠石雕的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雕像与十二哲人牌位,千年来香火不断,大殿两侧则摆放着编钟等乐器,可见古时崖州学子诗书礼乐样样讲究;崇圣祠中则供奉着朱松、孟孙激、王防叔等先贤的牌位,梁上还悬挂着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所题牌匾:“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从崖城学宫走出的人才不少,除了钟芳,还有参与《永乐大典》修撰的裴士龙等。

若沿着两侧檐廊漫游偏殿,则能在娓娓道来的“崖城古综”等四大主题图文展板中获知崖州的前世今生,并与黄道婆、鉴真等先人的铜像相逢。纺织家黄道婆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倒是意外鉴真也与崖州古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记载,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遭遇风浪,漂流至崖州,在崖州度过一年后返回扬州,留下了许多佛学经典。

除了崖城学宫,崖州古城内还有一条同样充满历史印记的街道——崖城老街。

崖城老街坐落在崖城学宫西侧,与海口骑楼老街、定安故城中的中南门街有些许神似之处,但更具人间烟火味。扫了一辆共享电动车绕着老街骑行,只见沿街大部分骑楼建筑已修葺一新,不少居民在家门口摆起摊子做生意,品类还不少,热带水果与椰青是保留剧目,也不乏便利店以及陕西等地的小吃食铺,古城周遭生活可谓便利。

若将时间回溯到明清时期,崖城老街或许更为热闹。《崖州志》记载,崖州州治自明代起十分鼓励贸易,并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期,沿街开满商铺。沿着老街往下走,与一条名为“打铁街”的街道不期而遇。后来了解到,此街因旧时遍布铁匠铺而得名,“叮叮当当”的铁器打击声过去是老街居民每日生活的背景音。现今已不见铁匠铺踪影,制作铁器的需求日益减少,曾经的铁匠应该早已换了别的营生,就像走过的老街道,还保留着岁月沧桑痕迹的老建筑已寥寥无几。

作为三亚的故居,崖州的老物不只这些。崖州古时是流放官员的重地,许多被谪贬的名士的后裔仍留在当地生活。“水南村”“保平村”等历史悠久的村庄中,保存着文人故居与大量明清古宅,同样适合寻古探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骑楼   故居   司徒   老街   牌坊   大成   孔子   铁匠铺   牌位   殿内   古时   城门   印记   古城   千年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