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这席黎家宴

/陈妙兰 /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提供

黎家人喜欢摆宴,他们生也盛宴,死也盛宴,从少年到白头,人生中每一件大事都是一场又一场用美食堆砌而成的盛宴。来海南旅行,怎么可以不吃一席呀诺达黎家宴!

吃了这席黎家宴

乘坐海南环岛高铁,避开热闹的三亚,翻山越岭前往呀诺达景区。

从踏入景区大门的那一刻起,就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亲切问候:“呀诺达”!“呀诺达”是一种海南方言的音译,表示一、二、三,但在景区中,“呀”表示创新,“诺”表示承诺,“达”表示践行,而“呀诺达”则表示欢迎和祝福。

我们一路经过许多贩卖纪念品的小店,在游览区大门前看到了黎家菜馆。顾名思义,这是一家主打黎族美食的餐厅。餐厅大门设计形似黎族船形屋,干净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中间高、四边低的造型。过去,黎族世代以船形屋为居所,在他们传统的家族观念中,男人负责养家,承担耕田耙地、狩猎等活计,女人则包揽家务、纺织、染绣等,所以支撑船形屋的高大柱子象征着男人,两边略矮的柱子则象征女人。

吃了这席黎家宴

黎家宴用竹簸箕做盘,簸箕底部垫着新鲜翠绿的芭蕉叶,叶上荤、素、主食、杂粮一应俱全。简单朴素的食器和丰盛的菜肴,很贴合黎族人质朴又热情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黎家宴和苗族长桌宴、壮族簸箕宴等少数民族宴席具有相同的内涵:用丰盛的食物来庆祝丰收、庆贺团圆,传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吃了这席黎家宴

到黎族人家做客,讲究进门一杯山兰酒。山兰酒又被黎家人称为“biang”酒,用当地山上特产的旱糯稻山兰稻酿制而成,它味道醇正,浓而不烈,营养价值极高,享有 “海南茅台”“山兰玉液”等诸多美誉。每逢重大节日或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时,陶坛里的山兰酒就成了宴席上的主角。饮酒时,“席间置公式一埕,插小竹管两支”,两旁宾客轮流吸饮,颇有几分与兰亭“曲水流觞”异曲同工的雅趣。

黎家宴当然不只有山兰酒,还有以“色”诱人的三色饭。与图案精美、色彩鲜艳的黎锦一样,在吃这件事情上,黎族人民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餐桌美学。在他们看来,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不仅要吃得漂亮,还要吃得够“色”。

黎族有一句谚语:“食在家,菜在野”。过去,黎族先祖以山为家,山林里丰富的物产赋予他们更为宽广的想象力。他们往往就地取材,通过原始而传统的烹饪方式,做出最朴实的菜肴,传达大自然的气息。

比如将雷公根等山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用果树枝条烤制山鸡……就连家养的五脚猪(喜欢用嘴拱土觅食的小种猪),饲养时也是任其在野外自由觅食和活动,因而它的肉质结实,肥而不腻,用来油炸和白切都风味绝佳。白切时配上虾酱+辣椒+酱油+青金橘汁制成的蘸酱,说不出的美味,越吃越想吃。

吃了这席黎家宴

​一群人共坐一桌的热闹,丰盛却各有滋味的菜肴,既是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也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一如《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所说:“食物确实是文化,不仅能看到不同的生活样态,还看到了自然的山水,也看到了族群生存的一些痕迹。从对食物的追索中,我们找到了和祖先共通的饮食血脉,让历史变迁变得真实可感,也让人们更加了解所处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家宴   船形   黎族   兰亭   糯稻   簸箕   海南   景区   柱子   宴席   菜肴   丰盛   盛宴   食物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