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我镇暂【现在】通美哩,不用干活。吃饭,就这糁子饭,饥喽,能怼三碗,不饥喽吃两碗……”

扒拉干净碗里不多的玉米饭,梁大叔抬头望着相机,很纯真的笑了。对于带着相机来到山里,老人表现出莫大的好奇,放下饭碗后,就跑到镜头后面,给他看自己的影像,大叔笑得合不拢嘴。

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河南省西部,栾川县白土镇是当地较为偏僻的一个乡镇,王梁沟村又是这个镇子最远的一个村子,不知道是因为村里姓梁的人家较多,还是发音念转了,村部写的明明是王梁沟村委会,附近的人却都叫做“王连沟”。

上午9点左右,70岁的梁大叔正坐在没有院墙的院子里吃饭,面对公路。停车后,一条黑狗飞奔过来狂吠,梁大叔站起来,喊住黑狗,说:“来吧,狗不咬人!”

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你们,通常指两个人以上】吃饭秒?蜀黍饭呀,喝点吧?”大叔回屋里搬出来一个凳子,递给作者:“坐吧,坐那儿歇歇!”

豫西深山里,山民们不会因为你是陌生人而拒绝来家里,见到人来通常都会很热情的搬凳子,询问是否吃饭,尤其不要在山里讨水喝,他们所谓的“茶”,可是满满一碗荷包蛋。

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就是呀,你们吃饭没有?渴不渴?清早我去放牛【ou】了,回来有点晚,娃子他爸老早吃吃去上班了,俺俩才吃,锅里还有好些饭哩呀,木吃了,蛮够哖俩吃……”女主人站在沟沿上的蜀葵丛里,也是嘘寒问暖。

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根据梁大婶的介绍:孩子们在栾川县城居住,他们三个人住在山里老家。老人是家里的大哥,已经70岁,精神有些不太好,耳朵听不清,不会干活。每天早上,梁大婶把玉米糁盖到锅里,小火慢炖着,把牛赶到附近的山坡上,放一两个小时,也割了一大捆青草,回到家,锅里的玉米饭也焖成了。

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深山里的主粮是玉米和土豆,不种小麦,一季玉米通常生长半年以上,玉米饭都是用较大的玉米糁煮成粘稠状,筷子直着插进饭里也不会倾倒。

梁大叔的耳朵不好,需要面对着他,依靠观察嘴动,进行回答,很多时候答非所问。

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问他多大年纪了,大叔回答:“一顿能吃3碗饭。”

再问他抽烟多长时间了,大叔回答:“没钱……”

大叔还告诉作者:“我不去坡上放牛,我老怕咬,坡上有好些草虱子、牛虻,咬住了身上肿很大的疙瘩,我老怕……”

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大婶告诉作者:“他干活不中,年纪大了吧,还有点憨。本来地里也没啥活,有活我就干了。俺掌柜的就在附近矿山上上班,晚上就回来了,家里养了大小5头牛,清早放一会儿,白天了割点草喂着。孩子们都在栾川,添了个小娃娃,有时候我去带小娃子,给他们蒸点馍,他们兄弟俩在家……”

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大婶告诉作者:公爹去世前,一家人就在一个锅里吃饭,长辈去世后,大叔的生活更是完全靠她来照顾。

“他通憨哩,连衣裳也不会洗,我去栾川几天喽,得赶紧回来看看。俺娃子他爸上班老忙,没时间,他是不会,隔几天我得回来给他们洗洗衣裳,蒸一锅馍……”

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灶台里面的锅里,温着半锅水,上面盖着几个柿子面花卷馒头,这是专门给大叔准备的。

“俺大哥半晌里会饥,一饥光乱跑,我总是给他馏点馍,盖到锅里,他啥时候想吃了吃点。白天天热了,我再上坡,捋点连翘,挖点草药,咱山里【ra,人家】总是缺钱花么,弄点药了,多少能卖点钱……”

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最后的锅巴还有一碗多,倒进木头做的狗食槽里。

大婶说:“他这人说不来,有时候能喝两三碗,有时候喝两碗,我总是得多做点,怕他不够吃了,真多了也没事,多了叫狗吃。咱山里吃饭就这样,吃饱肚子就行了,咱不是跟城里【ra】一样,得吃香哩,咱就是吃饱。就这,现在都好的没样了,有米有面,以前吃那是啥饭,糁子饭也是清汤寡水,里头丢好些坡上那野菜叶,能照出来星星……”

山里亲兄弟不分家,弟媳早上放牛带做饭,70岁哥哥不干活吃3碗

对于不会干活的大哥,梁大婶说:“咱庄稼人就是吃碗饭,别说他是俺哥了,就是村里人,咱也蛮能管起他吃,就是想着他将来别害病,万一要是不会动了,有点麻缠,他那么大个子,不会动了,我招架不动他……”

随着国家对山里五保老人的照顾,他们每年能有一万多元的补助,健康的时候可谓是生活无忧,一旦患病,会比有儿女的老人更加凄凉。一位村干部曾告诉作者:山里人搬出去得越多,他对滞留村里的五保老人越发愁。做工作让他们去敬老院,他们不去,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也没法去,亲属们得有人专门回到山里照顾,不仅仅是一家的负担,甚至会成为几个家庭的负担……

对于深山里的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栾川县   山里   弟媳   黑狗   娃子   亲兄弟   大婶   凳子   清早   衣裳   村里   大叔   玉米   大哥   早上   家里   哥哥   老人   作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