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已死(拾遗增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始三线建设,将许多重要的军工生产企业迁往内地;即使在上海,重、大型企业也集中在上海县——也就是现在的莘庄,因为那里算是上海的“内陆”。然而现在我们去莘庄只不过20至30分钟的车程,那里已成为上海有名的卫星城甚至与城区连在一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开始进入大家的生活之前,人们的夜间娱乐生活还是很少,相邻的几户人家会在晚上走家串户、聊聊家常。后来当我们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视,将声音做个伴儿或是听点信息,如果没有电视,那时的生活都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然而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我们已习惯于夜晚对着电子屏自娱自乐。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非常普及了,电脑、手机的信息铺天盖地,眼花缭乱的让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纷飞的广告条和跳跃的图片强夺着眼球,于是我们不由自主地点击、猜想、验证,直到失望——在网络中游荡的时间75%是浪费了。

从早晨睁开眼睛,我们就不属于自己了,就像是失去了控制力。准时出发去上班,机械收发邮件,不带任何感情的打一些电话,中午同一个时间吃午餐,参加一些被认为很重要的会议,在大家公认的下班时间离开,回到家吃个混沌的晚饭,看着电视主持人有话没话地谈论着看似很有哲理的话题,或者在手机上徜徉到昏昏欲睡。这就是典型的一天。

于是奢望能够有属于自己思考的空暇,去想一些平时来不及想、或是没有时间想的问题,或关于未来、或关于理想、或关于人生。看看日历,貌似只有在年假的时候才可以吧!现在连晚上做梦都在想会议议题或整改方案,上面的问题看来还不是最紧迫的!

我们就是这样从早到晚地忙碌着,多数昏昏沉沉、偶尔时带亢奋。失去了时间,我们也就丧失了属于自己的空间。

诗人死了。曾经有的美好的诗句不会再有了,因为诗人没有思考的时间了——他们也在忙忙碌碌中写作,虽然有着和经典同样的文字,却没有等同的内涵。他们也在烦燥捕捉大众喜欢的话题,追着时间交样,故作矫情的卖弄宣传,为自己作品销量而涅磐。以前的朱老师能看到荷塘,在月色下静静地享受,而我们已经看不到荷塘,也不会心静如水地欣赏月色。清静世界也只会在下半夜才有,而那时的我们又有几个是在清醒中?荷塘也罢了,现在那里成了蚊虫滋生之地,不去为妙。

诗人死了,因为最近几年没有看见摄人心魄的诗句了,更不要说类似于唐诗宋词的美好意境。诗人尚且已死,我们呢?我们是活着,还是正在死去?我们是清醒,还是在死亡前挣扎?

最近看到网上的争论内容无奇不有,有些息息相关,有些是事不关己的。我们有幸能够看到整个事件的发展,我们仿佛是个局外人先是冷冷地看,按奈不住到愤怒时也会跳出来骂几句——向世界宣告自己掌握真理,也好让自己爽快发泄一下。实际上,真理常常并不在我们认为的那里,没有了时间、没有了空间,我们自认为掌握的真理却常常违背真理,因为所谓事实和经验愈来愈无法所用了。

诗人尚在死去,我们呢?

(作于2005年,稍作增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诗人   空暇   水地   卫星城   荷塘   诗句   月色   上海   真理   清醒   晚上   美好   话题   时间   电视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