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河西不一样(八)


视频加载中...

嘉峪关、玉门关、阳关,多多关照

4.关隘-嘉峪关

嘉峪关成名还是在于对于万里长城的表述——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其实这仅仅是对于明长城的记载。历史上自战国起各国就修筑长城做军事防御,至汉代长城已经绵延千里,据史书考证汉长城已经到达了敦煌以西与鄯善接壤之地。今天的嘉峪关城经过修缮保存完好,关城呈东西走向,据说正对明都城位置,查了一下纬度参数确实相差甚少——或许为偶然。

我的河西不一样(八)

嘉峪关示意图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嘉峪关整体防守布局呈向西的Y型布局:南角楼延伸7.5km至北大河旁有长城第一墩,北角楼向西北延伸8.4km至黑山成悬壁长城,整个嘉峪关城布局宏伟、扼守山川、气势磅礴,实乃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防线明朝经营200多年,至明代万历时期有60里长城和边墙,近70座墩台,多座军事营堡(卯来泉堡、嘉峪关、寺营庄子、野麻湾堡、新城堡等),是明国家西端防御体系,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讨赖河峡谷、黑山、新城草湖天险,长城、墩台、营堡倚凭天险而设,在这个狭小的区域有如此众多的国防设施和军事工程世界罕见,也充分证明这里曾经何其重要,嘉峪关防线是世界上利用天堑最经典的国防工程。在河西和中亚范围,再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适合建立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戍守成本最低)的国家防御工事。嘉峪关防线神奇之处还在于它的外围有更大的天险和天堑保障——祁连山、黑河流域以及两岸的巴丹吉林沙漠。在古代人类无法绕行祁连山和黑河,于是嘉峪关就成为中原文明西出和西域文明东进不二通道。嘉峪关防线处在16世纪世界前后两大帝国的分界线上,处在影响欧亚大陆经济商贸的丝绸之路的要冲上。嘉峪关对明、蒙古、西域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的河西不一样(八)

巍峨的嘉峪关城

后来明朝开始闭关锁国政策,嘉峪关扼守帝国西域,关闭了华夏与外域沟通的通道,又恰逢海洋时代的兴起,中华文明终于错失了这次发展崛起的机会,在近现代开始落后于世界。嘉峪关成为人类文明的拐点。

5.关隘-玉门关

我们现在看到的玉门关(小方盘城)位于疏勒河古道南侧。置关时间约在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左右。史书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列四郡、据两关”,“筑塞西至酒泉”,这四郡为河西四郡,玉门关则为两关之一。又史书记载西汉太初三、四年(前102年~前101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二次征伐大宛失利后败退至敦煌,武帝闻后大怒,派使者遮住玉门关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李广利害怕汉武帝敕令不敢进入玉门关内,只好留军在敦煌,可见此时敦煌位于关西。唐初僧人道宣《释家方志》有记载“至肃州,又西稍北七十五里至故玉门关,关在南北山间”,也可见当时玉门关位于敦煌以东。按照方位推测,最早的玉门关是在今嘉峪关市石关峡。石关峡地貌夹在祁连山与黑山之间,附近可以找到黄草营村,以及由黄土、芨芨草、骆驼刺、石块层层夯制而成的古墙。随着历史疆域的变化,玉门关遂西迁敦煌西北一带,石关峡原址改置为玉石障。学术界对小方盘城附近存在玉门关没有争议,主要的争议集中在小方盘城是汉代玉门关还是玉门都尉府、关口在他处上。敦煌博物馆的李岩云提出玉门关口“应在小方盘城西侧150米处的南北长城线上”的论述,他给出的理由是:小方盘城的地理位置、地貌、占地面积与古书描述的玉门关有差异,古代设关均选在人们车辆同行地势险要之处或建关在长城线上,小方盘城与此都不符;而且发掘的汉简有“出入东门”与“出入关”显示,唯独缺少西门表述,因此暗示玉门关为西门。李岩云最终认为:小方盘城为内城,其周围还有一层外城,玉门关位于其外城西侧。

我的河西不一样(八)

玉门关遗址

东汉和帝时(89~105年)匈奴屡屡犯边,玉门关被迫关闭东移200公里,至今玉门市玉门镇,后来朝廷派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兵西进,重开玉门关,并率领西域各族大破北匈奴呼衍王,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东汉中期,玉门关东迁至瓜州晋昌县境内、疏勒河岸的双塔堡。东迁原因与当时瓜州通往伊吾路的开通有关。伊吾路的开通使得瓜州与伊州(今新疆哈密)直接连通起来,无需绕道敦煌,缩短了里程。唐代玄奘西行求经时就经过此关。可见现在的玉门关景区也只是在西汉后期才置于今址。随着从瓜州到高昌的莫贺延碛路之后,隋朝亦将玉门关东迁到瓜州,新玉门关开始扼守丝绸之路,而旧玉门关便彻底废弃,从此只在唐人和后世诗词的余音中回响。

但到了东汉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玉门关。唐朝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说的即是双塔堡附近玉门关。此时的玉门关附近应该有雪山(祁连山)、有城。另从王昌龄之句“玉门山障几千重,山南山北总是烽”可看出玉门关附近应该有连绵不绝的山峦、有烽火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玄奘于公元629年九十月份抵达瓜州晋昌城(今瓜州县锁阳城)问路西行,有人告知从此北行 50余里有一瓠芦河“下广上狭,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门关,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之后玄奘连夜渡河遇到玉门关。这里的瓠芦河即疏勒河,可见玉门关在锁阳城北。据推测此玉门关在今双塔堡附近,南边为晋昌城,与之相隔的为乱山子,符合王昌龄诗歌记载。而此次东移,时间大约在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主要为了避免绕行敦煌、由瓜州到伊州的伊吾路路线的开设导致玉门关东移到瓜州(伊吾路在唐文献中也称第五道,又称莫贺延碛)。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玉门关   玉门   嘉峪关   黑山   黑河   西行   疏勒河   石关   西域   河西   敦煌   伊吾   天险   长城   东汉   防线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