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树的念想/秋之声

也不知道是在那位有心人的建议下,这株丑陋的皂角树被从偏僻荒凉的卤泊滩移迁到渭南。现在,这株皂角树就长在职工灶的旁边,树冠下摆放了石桌石凳,供人乘凉休息。

皂角树的念想/秋之声

这株皂角树树龄大概有五十多岁,主杆直径约三十公分,树杆一米处分岔,长成了倒人字型,算不上好看,但其长势旺盛,枝繁叶茂,每年还能还挂上很多一拃长的皂角。每天从它的旁边经过,看着它丑陋的身子,我总是从它的身型联想到我们工作的性质,“积极改造,重新作人”。对年长的人来说,这株皂角树能成为老卤阳人的念想。对年轻人来说,从树下经过或乘凉也许会听到一些关于它的来历,引出些关于卤泊滩的话题。

九十年代初,我被分配到卤阳农场工作,工作上经常要去大库拉料,认识了看门的王师,知道了些王师的过往和这株皂角树的来历。王师是蒲城人,因为是乡党,每次到大库去,王师对我还算热情。另一方面,在我们这些小干部的头脑中很少有固化的阶级观念,不会因为王师是“老就”(七丶八十年代刑满释放原地转工人员)而象老干部那样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们。

当时王师约莫五十多岁,我们二十来岁,年龄差距大,也不好意思问人家名字,一直就以王师相称,直到现在也不知其名。其实在上个世纪,大多数“老就”的住房距厂部较远,质量也差,从事着喂马喂牛,看滩,看场等杂活,平时和厂部的干部职工很少交流,他们是一群“重新作人”,被边缘化的人。除财务,政工方面,知道他们名字的人不多。

王师是七十年代从某监狱释放,安置到卤泊滩农场西站大队工作。就业后,四十岁的王师和其它“老就”一样重新作人了,获得了自由,拿上了一份微薄但算是固定的工资,他们中大多数人开始在周边寻找自己的幸福。王师在老家蒲城找到他的另一半。妻子是二婚,但对他这个有历史污点的人来说,他很知足。八零年,王师从西站大队调到大库看门,他有了自己的房子(门房),有了院子,妻子也搬来常住。

妻子是个勤快人,不长时间,房子旁边种上一小片洋姜,一小片菜地,又养了一只羊,库房院外,又开出半亩荒地种上油菜,种上水飞蓟药材等。

为了节约用度,解决洗济用品,妻子从老家挖来一株锨把粗的皂角树苗,栽在库房后面,希望着树长大后,打下皂角洗济用。九十年代初,那株皂角树己长到碗口粗,每年可以摘下几十斤皂角。

这就是这株皂角树的最早来历。

两千年后,王师退休回到老家蒲城。这株皂角树也就孤寂地生长在大库房院子,没有几个人会注意到它,更不用说它丑陋的树型。

这株皂角树几十年来和我们一样生长生活在偏僻荒凉的卤泊滩,2015年随单位迁来渭南。我猜测不出这株皂角树会给老卤阳人带来什么更好的念想?这株皂角树作为绿化苗木不上档次,它唯有耐干旱,耐盐碱,耐苦暑,耐寒冷,树冠大,枝叶浓密,生命力顽强是它的优点。它的优点像老卤阳人的生存生命的写照,如今条件好了,它又能和我们相伴,不离不弃,让我们以不怕吃苦的精神继续着改造人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蒲城   渭南   厂部   树冠   库房   西站   偏僻   来历   荒凉   大队   新作   丑陋   老家   妻子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