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杂谈)巴菲特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今天不写那么多数字,主要从模糊的正确这个角度来聊一聊困境反转这个策略。

其实单从这个名字来看,这个策略显得有点野路子,正儿八经的学院派是没有这一说的,有做价值的,有做成长的,有阿尔法,有贝塔,还有宏观对冲或是期货CTA;要说这个困境反转大家耳熟能详玩的最好的那应该是彼得林奇了。


(策略杂谈)巴菲特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彼得林奇在他的著作中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困境反转这一策略的几种类型,并且举了几个典型成功的案例,今天我主要想谈一谈这其中的一种类型——出资救我否则后果自负型。1982年这一策略在克莱斯勒身上上演,如今,我认为它会在东方航空身上上演。


对于东航现在是不是处于困境这一点我相信不用再拿财务数据来佐证了吧,这一点大家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那么重点就是,困境能够反转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策略杂谈)巴菲特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刚需,但是这几项刚需“刚”的程度不一样,显而易见吃是最硬的刚需,不论发生什么撼天动地的事情我们都要吃东西,最近消费股的表现也是很好的交易心理体现,真的是防御型板块长着一副成长股的样子。


相比较而言,行就是“软刚需”,即使不发生疫情也是如此,而坐飞机又是典型的低频消费,并且受到汇率,油价,经济形势等各种因素影响。但是这里想强调的核心逻辑点是,不论是硬刚需还是软刚需,这种需求是不会被消灭的,因为这本就是一种人性。


这也是我认为巴菲特坚持清仓航空股所违背的根本逻辑。


我承认航空业并不算是一门好生意,我这里再举一个可能并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来形容困境反转的一个逻辑,比如有一个学生平常正常发挥考试能得60分,单从分数来看这个学生非常普通,徘徊在及格线根本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有一次考试前一天他生病发烧结果只考了30分,那么我们能确定的是,等他病好了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能再考到60分左右,也就是说这30分左右的差距就是困境反转策略的逻辑所在。


(策略杂谈)巴菲特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至于这次疫情的“烧”什么时候能退?这是目前让投资者对于困境反转策略弃而避之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目前最大的成本可能就是时间成本。


回到一开始所说的“出资救我否则后果自负型”这一点,其实东航和克莱斯勒还是有些相似之处的。这个时候就已经不能算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了,尤其是这些关乎民生民计的行业和公司,从这一点看,想要让三大航中的任何一个破产,除非灭霸在中国打一个响指。


(策略杂谈)巴菲特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然后再来说说这里的“出资救我”,出资还是很有可能的,但我认为这次大概率政府不会像2008年那次大规模拯救,又是注资又是定增大概率是看不到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此次的亏损程度远不及2008年那次,并且这次还有油价大幅下跌来对冲损失;

第二,三大航如今已经今非昔比,净资产基本都在600-800亿,不像08年那次东航的净资产都亏成了负的。


(策略杂谈)巴菲特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最后,需要关注的几个催化剂和预期拐点。

第一,并购整合预期。从目前国内航空业的竞争格局来看,寡头们的份额还有提升空间,而此次危机就提供了很好的时机,弱肉强食就是市场规律,比如澳洲的维珍航空破产之后三大航就开始磨刀霍霍了,都在积极洽谈收购事项,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小航司传出破产的消息。


(策略杂谈)巴菲特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第二,政策松绑预期。3月9日民航局出台的“五个一”政策,随着疫情的消退总有松绑的一天,这也是业绩一大拐点预期。

第三,最后就是估值了,目前的估值水平不用我多说都知道在历史底位。


(策略杂谈)巴菲特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人弃我取并不是一种富贵险中求,而是众多投资大佬谆谆教诲的逆向思维,其实投资的逻辑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阿尔法   克莱斯勒   彼得   策略   这一点   东航   拐点   净资产   疫情   目前国内   概率   油价   贪婪   困境   杂谈   逻辑   恐惧   航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