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界,牧云端:华为云与人工智能的野望

1961 年,当电脑科学家刚刚开始思考如何让电脑对话时,网络互联专家约翰·麦卡锡就预言:“未来电脑运算有可能成为一项公共事业,就像电话系统已成为一项公共事业一样。”

几十年来,华为恰好最喜欢也最擅长为公共事业做基建。在通讯设备市场,华为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而云和AI将是一个比通讯设备和手机更加基础的市场。

华为网站首页喊出了对未来的认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而无处不在的链接都将运行在云端。这是华为对于未来的判断,也是业界对于未来的判断。华为更是高调宣称华为云要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

心无界,牧云端:华为云与人工智能的野望

决心已下,华为各位大佬纷纷为云业务站台。

早在2010年11月,66岁的任正非踏上华为云战略与解决方案发布会的舞台。他向全场分享了自己的预见性认知:云计算让全世界所有人,像用电一样将信息的应用于服务。彼时,除了产业开创者亚马逊,公有云市场远未大规模起势,微软、阿里等企业都在布局投入当中。5年后,马云提出云计算是未来的水和电。

时间来到2017年,2017年1月3日开始,任正非更是频繁拜访各省领导,74天内拜访6个省份,在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方面与多省市签约。除了国内,任正非还亲自飞往多国拜会领导人,加大海外投资,在海外发展云业务。

2017年3月,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宣布成立专门负责公有云的Cloud BU,全面参战云业务市场。

在2017年4月举行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指出,在数字化浪潮中,云是关键引擎之一。因此华为顺应这个潮流,成立了Cloud BU,强力投资打造开放的公有云平台。2017年华为时任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在华为全连接大会上表态:

政府和企业将充分发挥ICT技术的力量,实现政务、企业运作的逐步数字化,并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下迈向智能化时代。现在,所有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视频分析、IoT平台管理,全部都可以以购买云服务的方式来实现。云已经成为ICT技术的主要提供方式。这样一来,政府、企业和个人就可以聚焦在自身的业务和创新上。

未来社会本来就会建设在云端和人工智能之上,在ICT产业巨头们的圈地运动中,这是一块华为不能也不会放弃的阵地,更何况华为本来就精于此道。

在此之前,华为早就开始对云市场的技术端大笔投入,充分准备。华为的云计算相关研发可以上溯到2007年,当时就成立了聚焦云计算的虚拟化研究部。

开发黑土地,手里要有硬货。面对未来如此广阔的市场,华为向来不玩虚的不玩软的,最硬核的自主芯片开发先走一波。

英伟达和Intel的GPU和CPU固然性能还说得过去,但效率终究比不上专用芯片;遇到数字货币狂潮这样的意外事件,芯片缺货还会困扰各个巨头。

手机市场巨头标配是自有SoC或者Chip,而云业务巨头中除了微软,都齐刷刷亮出了自己的服务器和AI芯片或规划:亚马逊去年底推出了ARM架构云服务器CPU Graviton,云端AI推理芯片AWS Inferentia。谷歌TPU已经迭代到3.0版。

几年后,在云计算市场, 又会上演怎样的一幕呢?

人工智能在产业圈和资本圈都很火爆,但对于华为来说,云和人工智能不是拿来炒作的概念,而是结结实实要落地,每晚加班的软硬件研发。

2018年底,华为先后发布了开发数年的昇腾人工智能芯片家族和鲲鹏ARM服务器芯片,为云业务做好硬件准备——在中国有能力参战云业务的玩家中,华为是唯一已经拿出自主研发核心芯片的厂商。昇腾910人工智能芯片,鲲鹏服务器CPU,以及自主架构MindSpore,形成软硬件自主灵活,而生态开放的闭环。

华为决心与投入之大,底气之强硬,不是唬人。

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鲲鹏CPU已经部署到华为云中,大家华为手机用的存储,云端对应的正是鲲鹏芯片。而昇腾芯片将于下半年正式在华为云中上线。

就算现在鲲鹏还不是华为云端主力芯片,但时至今日谁敢小看数次迭代升级之后的华为和海思呢?

人工智能目前发展的瓶颈依然是速度慢,算力贵。但在华为自主芯片和架构的支持下,这两个制约因素会逐渐消失。

目前华为云的人工智能还需要在英伟达的GPU上进行计算,过几个月自主昇腾910芯片上线后,不仅算力大幅增强,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就像大家熟悉的手机业务一样,华为的技术优势迟早会转化为用户体验和商业上的优势。

2019年3月,华为云普惠AI开放日上,华为公司副总裁,云BU总裁郑叶来重申华为云业务不仅要成为整个公司的数字化底座,而且要成为全社会的数字化底座。

华为云和人工智能的实力当然有这个底气。实力雄厚的华为不屑于“me too but cheaper”的商业模式,人无我有的差异化才是菊厂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的云和人工智能业务,已经积累了不少场景和解决方案,接下来就会全面拓展铺开。

当代都市,堵车一直令人心悸,而华为云EI交通智能体解决方案早已在实战中一展身手。

2018年4月华为与北京市交管局合作,在北京的海淀区上地三街与上地东路交叉路口,率先开展利用AI算法实现信号配时优化和时段自动划分的试点应用。

据第三方公司(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评估报告显示,上地三街车流主方向(东西方向)平均延误下降15.2%,平均车速提升15%。

华为公司自己也是华为云EI交通智能体的受益者。郑叶来半开玩笑地说:

最典型的是坂田的路口,原来这附近堵得要死,有了交通智能体以后,大家感觉不到堵了。为什么不堵了?他们说搬到松山湖了,后来我想不对啊,我们楼下车库的车还是没少。

华为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威力,于细微处见功夫。

智慧城市管理中的一个细节:以前路灯是路灯,井盖是井盖,一遇到台风、暴雨,“夺命井盖”的悲剧时有发生。那是因为过去井盖丢了没人知道。

现在,井盖一被异常移动就会发出信号,IoT平台收到后,就会调用路灯上的摄像头,查看现场情况,通知市政及时检修,避免悲剧的发生。同时还会通知到交警等部门,避免交通堵塞、环境卫生的问题。

——如果全国的井盖都需要云,尤其是华为云盯着呢?

德邦快递使用13000录摄像头来检视快递员是否暴力装卸货,之前使用人工观看视频至少需要400人以上。现在使用人工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能给快递员肢体动作打分, 如果快递员在分拣快递时动作太粗暴,“暴力指数”超标,那么AI系统将会发出警示。

是不是开始有点科幻片的意思了?

——如果全国的快递公司都采用华为云+AI进行管理和效率提升,物流品质会怎样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会怎样提升?

说到科幻片,在流浪地球的特效制作中,华为云又大显身手。

华为云帮助韩国特效公司Macrograph在极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渲染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位于中国西安的秦渲云公司也与华为云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华为云的海量算力,搭载上Macrograph自主研发的云渲染服务软件Queenbee,自动执行分配服务器,安装3D程序和插件,逐个收集文件并进行传输,渲染,以及再次接收结果等步骤。

华为云联合Queenbee不仅在Macrograph内部使用该平台进行特效制作,并且已经开始对外提供此项服务,让其他CG / VFX等设计公司也可以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云上特效制作服务。

心无界,牧云端:华为云与人工智能的野望

中国电影市场必将迎来科幻片的爆发,而华为云将助推科幻片中最为吃重的特效制作。

这也就不难解释,截止2018年底,已有211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其中欧洲企业47家。

华为进军云市场是因为很多场景乃至业务正是华为自身的需要。华为秉承“自己的降落伞自己先背着跳一回”的理念。把所有的风险和困难都经历一遍,以便后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价值服务。华为与各行各业的合作,足以积累起各种经验,再吞吐,融合与展开。

比如,实际上2016年华为就着手建立自己的智慧园区。截止2018年,华为智慧园区覆盖全球72个国家和18万员工,涉及9个场景,管理600万人和物,很多创新应用也在园区平台应运而生。这是华为的底气,也进一步验证了华为‘平台+生态‘战略的正确性与前瞻性。

再看华为年报,华为所涉及的领域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

招商银行携手华为建设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利用FinTech打造“金融科技银行”,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快速和更贴心的服务。

比亚迪采用华为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升级其ERP系统,存储系统时延不超过1ms,物料凭证查询时间由14分钟减少至4分钟,整体系统效率提升5倍。

华为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从集团总部到地方单位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园区、光伏新能源等领域全方位紧密合作,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

华为参与编制的《GB/T 36333-2018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国家标准已发布并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华为主导的城市智慧大脑项目已经在全球十多个城市部署,成为全球城市智慧大脑领域的领导者。

以上业务有一部分的确划在华为企业BG业务下,不过华为公司董事、企业BG总裁阎力大早有表态:华为的数字平台以云为基础,整合各种新ICT技术,融合数据,向上支持应用快速开发,使能业务敏捷创新。华为未来面向解决方案的打造将会遵循Cloud Only原则。

反正华为企业BG都要运行在华为云上,或者说,华为企业业务本来就需要云和AI做支持。而华为企业BG去年营收增长744亿元,增长率为45.1%。

大家熟悉的消费者BG总裁余承东在2019年新年致辞中表示:未来五到十年,在5G、AI人工智能时代,在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IoT时代,华为消费者业务坚持全场景智能生态战略,打造全球领先的消费者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这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我们要力争在多个领域做到世界第一。不进入则已,一旦进入一个领域,一定要做成世界第一!

华为手机业务确实也需要华为云为华为商城(Vmall)支撑,才能扛得住一轮又一轮的抢购。

在早期外界曾经质疑华为对云业务的长期规划,而华为云业务本身就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实战出身,只要华为公司存在,就会一直存续下去。

华为云有现成的技术,更有未来,值得信赖。

在未来,无人驾驶车辆按照Cellular V2X自动驾驶协议,交通摄像头捕捉图像向AI实时发送车流状态,智能交通系统指挥红绿灯,而每个红绿灯都通过芯片通过5G网络向车辆发送自己的状态;每辆无人驾驶车辆都接收红绿灯的状态,结合附近车流自动执行边缘计算,规划路线……这将成为日常,我们可以用无人驾驶车辆跑滴滴啦!

华为曾放言要成为全世界五朵云之一,而云服务市场的前六强是:亚马逊,微软,阿里,IBM,谷歌,甲骨文。

每个名字听上去都很吓人,不过比起华为曾经拉下马的那些巨头,也没有更吓人。

2010年9月,任正非在华为云战略与解决方案发布会上批评的一句话——“在云计算领域你只要不想称霸,你的道路就是灭亡。”

华为战略规划部门员工则这么说:

最近市场一线让我去见一个客户高层,说客户高层认为华为在云方面一定打不过阿里,让我听听,我听后觉得他说的都有道理,阿里人比我们聪明、资源比我们多,互联网公司机制好,品牌响亮,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我们打不过。但是,事在人为,如果从理论上能判一个公司一个业务死刑,那还要人做什么呢?什么都替代不了事在人为,什么都替代不了主观能动性,什么都替代不了认真二字,只要认真,一切皆有可能。

听明白了吗,这是华为人的态度:我们在认真的做云业务。

而认真的华为是业界最恐怖的存在之一。

网上能找到对华为云的吐槽,华为内部也有声音指出目前华为云业务的不足,但这对华为来说不是根本的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华为,解决问题的速度是惊人的。

2018年,华为云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倍。

这恰恰说明华为云的进度之快,而且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以当前华为在ICT领域的江湖地位,也没有人敢小看华为。

事实上,从电信设备业务到手机业务,华为在进入的每一个领域都曾以后来者的姿态低调进入,数年一轮轮的迭代,等对手反应过来华为发展壮大,已经来不及再去追赶呼啸而过的华为。

几十年来,华为要做的事情成不成另说,起码从来没有怕过谁。毕竟华为已经向大家展示过,华为在基础业务领域不仅擅长短跑,而且还擅长长跑。

2019年的华为云业务已经备齐软硬件,全副武装在云计算服务市场征战。现在华为云计算服务,不光软硬件齐全,不光还有数量庞大的场景,现成的解决方案和经验,成本还更优。

开放日上,有人畅想三年后的情景,郑叶来说到:

“三年后,我们坐在这里,说明我们都成功了。我相信华为云的业务一定会做好的,因为这么多年来华为做业务,我们还是有一股傻劲的。”

我耳边突然响起一句歌词:老天爱笨小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华为   人工智能   云和   鲲鹏   井盖   云端   芯片   自主   智慧   领域   未来   业务   智能   市场   科技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