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阶层的跃迁?钥匙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如何实现阶层的跃迁?钥匙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如何实现阶层的跃迁?钥匙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大家好,我是老李。


之前我们一直不是聊新闻时政,就是聊金融理念,今天我想和大家从新开始,从我们的内心开始说起。


如今社会中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在当今这个社会向上走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了。




都在说阶级在固化,但同时一个家族或是一个企业也可能稍微一不努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阶级下降。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如今阶级跃迁变得那么难了呢?


有的人说是圈层,有的人说是资源,有的人说是掌握的财富,是这些因素成为了阶层跃迁的壁垒。


但是老李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认知在固化。


如今你在看抖音,看今日头条,看朋友圈等等,你看到的东西一定是你想看到的,你听到的东西一定是你想听到的,这些内容也就成为了你这个人的标签了。


也就是说,你现在的认知是什么样子的,你也就会越来越多的看到,听到这些东西,并且这也会进一步加强你的想法: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


稍微想一下就可以知道,两个不同社会位置的人,如果打开他们的抖音,内容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然后你和他们聊天就能发现,他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可能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现如今的认知是什么样子的,他也就会更多的接触到什么样的声音和内容,而他越多的接触这些和他相似的声音和内容,也就会更进一步塑造他的世界观和理念。


所以当一个人的认知被固化在一个阶层的时候,他就很难实现阶层的跃迁了。


一个高净值人士和一个普通人眼里的世界肯定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件事诠释的角度肯定会大相径庭,做出的判断和处理的方式也肯定大不一样。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不同的选择,这些无数的判断和分析也将积少成多,最后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走向,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实现阶层的跃迁,就必须要打开我们的认知,也就是要认同一点:你当下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它无所谓对错,同样和你这个看法相反的认知,它也不一定是错的。


其实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当你对待与你不同的东西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态度?你到底是很开放的去尝试理解它,分析它?还是说你张嘴就要骂它,去杠它?


所以说打开你自己,去接受不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和观念。


举个例子,从金融层面来说,高净值人士普遍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私募基金是要大于公募基金的,国内头部顶级的那些私募都是非常牛逼的,高净值人士不仅认可私募,更是追逐私募。


但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私募很有可能是一个不靠谱的存在,是一群干了没几年金融,就想骗老百姓钱,割老百姓韭菜的这么一种事物,所以也就无法接受私募。


于是十几年下来,有钱人总是投什么挣什么,没钱人总是一投就踩雷。


再举个例子,保险这个东西实际上是跨越阶层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普通人会大量接触到它,有钱人同样也会大量接触到它,但是两者的认知完全不一样。


资产量级越高的人越清楚地明白,终身寿险是个好东西,年金险也是个好东西。


但反观普通人这边的想法呢?我们能听到更多的声音是什么: 寿险没有用,我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年金险是什么玩意?就是个大坑啊!


和普通人聊百万医疗险,当他们了解过后基本会总结这几个点:报销医疗费,每年数百万,很便宜,性价比真高!全都是这些人爱听的话,那就买一份呗。


但是来看看高净值人士又是怎么看待医疗险的呢:医疗险是一种追求体验的产品,也就是一种品质消费。


从利润表来看的话,凡是消费掉的东西都是服务于个人精神享受的,所以高净值人士买的都是高端医疗。


再回过头来看高净值人士的选择,他们更偏爱终身寿险和年金险,那这些到底是什么呢?


这些都是资产,和医疗险作为消费来说不是同一个概念。


那么到底什么是资产呢?按老李接触大量不同客户的经验来看,很多人连这个概念都不明白。


房子是资产,股票也是资产,当然保单也是资产,什么东西最后能留在我家族的资产负债表里,那就是资产。


而不能留下的东西,比如消费性的医疗险,到底是什么呢?这里就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因为这也是一种认知和观念。


我们再来看看普通人更喜爱的:重疾要买消费型的,医疗险本身就是消费型的,年金是什么?坑!寿险又是什么东西?坑!不买!


好不容易买了个股票,他们称之为炒股,也就是说股票买完了就想着要卖出去,而不是成为自己的资产,也就是说他们脑子里是没有资产这个概念的。


所以到最后他们会留下什么吗?很可能什么都留不下。更可怕的是,如果他们每一代人都是这种观念的话,你说这没有阶级固化才奇怪了呢。


但反观高净值人士这一边,如果每一代人都把资产留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里(寿险+年金是最安全,最长久的资产),他们当然会一代人比一代人富有。


说到这里,老李又想起来特别可怕的一句话:钱不攒下来的,钱是挣出来的。


这句话本身就非常有问题,老李问一下大家:有钱人的第一桶金到底是攒下来的,还是挣出来的?


这不废话么?如果不是攒下来的话,第一桶金就很可能变成保时捷,变名牌包包,变吃喝玩乐了!谁还不会花钱啊?一个人不会攒钱,那么这个人怎么赚到的钱也会怎么花出去。


还是开头的那句话:一个人先学会打开自己,接受那些与你不同的认知和观点。


因为阶级的跃迁这件事还是在发生着的,但是如果越封闭,就会越顽固;越杠精,也就会越消极。阶级自然也会一点点降级的。


所以老李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颗极度放开的心态,去尝试接受和理解那些新鲜的、不同于自己观点的事物,因为钥匙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我是卖保险的老李



如何实现阶层的跃迁?钥匙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阶层   表里   资产负债   年金   寿险   净值   有钱人   普通人   认知   阶级   也就是说   钥匙   人士   资产   东西   内容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