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委让你梦碎学区房!

上海教委让你梦碎学区房!

上海教委让你梦碎学区房!


大家好,我是老李。


今天和大家聊聊学区房。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传统,事关孩子皆无小事,可同样在中国,优质教育资源却是极度短缺的。


到底是考娃,按分数录取?还是拼爹,按学区房录取,这事恐怕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本月16号,上海教委公布的《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给全国同行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说起这个学区房,大家基本都是埋怨不断。


涨的时候涨得最猛,跌的时候也是最抗跌,而且城市越大,溢价也就越高,堪称楼市龙头。


可是无论是买到还是没买到学区房,都不会太有幸福感的。


买到的,基本都是倾家荡产,三代人挤在个老破小里,丝毫没有体验感而言。


说起来是身价千万,但是这生活品质真的是与同价格其他地方的房子相比,体验感真是天壤之别了。


买不到的,更是忿忿不平。


凭什么你家孩子可以 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的一路躺赢,我家的孩子却只能上普通小学?凭什么你家的房子又破又小又旧,却还能涨到天上去,我家的房价却稳得一批?


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王侯将相,岂能按房子区分种乎?!


上海教委让你梦碎学区房!


其实在最早是没有学区房的概念的,凭考分录取,努力学习,凭本事上好学校。


此外就只有一条交赞助费的窄路,这条路太过狭窄,只能偶尔给老师们打打牙祭。


只是唯分数论很容易造成极端情况。


好的学生都被最好的学校收走,其他学校的生源质量自然就比不过,老师也就没有动力好好教学,学生的成绩就更加比不过,造成恶性循环。


为了教育公平,之后就学习欧美——就近入学,本来的意思是“你住在哪里,就在哪里上学”。可是没想几经演变,完全变了个样,成为了“你想在哪里上学,就必须在哪里买房”。


于是在重点学校的周边,就形成了学区房这个概念。


北京教育最强区,西城和海淀,考上985和清华北大的概率是其他区的20倍。看到这种数据差,身为家长的不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该怎么办。


可是学区房最大额问题就在于半公开拍卖,简而言之就是价高者得——一个字:贵。


学区房所带来的不仅是房价的区别,更是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分级。


中产买了学区房,孩子虽然不一定能成龙成凤,但至少能大概率降低阶层滑落的概率。没上车的,总想着公交车能等一等自己;一旦上了车,就希望赶紧开车,免得后来者和自己挤空间。


地方政府为了创收,提高房价的同时,也默认了学区房这一概念。


可是讽刺的是,我们虽然办的是人民教育,自然也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可如今却用教育划分出了富人区和贫民区,仅靠出生地就划分出了三六九等。


政策制定者其实更难,蛋糕就这么点,好学校的名额就这几个,大家都想抢着要。是唯分数论,考娃?还是划片学区房,拼爹?这两端怎么选是挨骂的命


前天(3月16日),作为国际一流的超级城市、城市管理的标杆,上海教委出台的《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又给全国同行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上海教委让你梦碎学区房!


天赋异禀,有独特才华的走艺体自主招生渠道;寒门苦读,个人单兵能力爆表的小钢炮们可以选择裸考,凭分上榜。


值得重点说说的,就是这最引人关注的,占总招生人数50%~65%的高中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制度。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不锁区,名额分配。


上海教委让你梦碎学区房!


也就是说即使你的孩子在教育弱区、或是比较差的学校里,只要努力学习,考到年纪前20名,或是班级的前3名,就可以跨区考到教育强区的重点好学校,概率大大提升。


以前这种名额寥寥无几,除非是人中龙凤,要不然是想都不敢想。现在这个比例直接提升到了50%~65%,只要努力一下,垫垫脚还是很有机会够到的。


也有地方叫做校额到区、校额到校,指标到校、指标生、分配生。


不过终究到底,还是在考娃,不过变成了有限制的竞争。


教育弱区、学校比较差的孩子,想要上好的学校,不必再像以前一样一定要考到全区前几名,简直是超级大逃杀,杀红了眼。现在只需要考过身边的同学,考到自己学校前几名,争夺分配到学校的固定名额。


而名额总数,是以整个中考人数比例计算的。


既然好学校的名额是固定的,这里多了,那里自然也就少了,这样也就大大缩减了教育强区进入好学校的名额。


于是就有一些家长动了转校的心思,让自己的孩子从“凤尾”变成“鸡头”,争夺分配名额。这一招到底是明(Ji)智(Zei)还是糊涂,目前也说不准。


当然,这种事还有另一层隐患,差的学校的“鸡头”即使真的进入了好的学校,但万一学校开设个尖子班,把学习成绩跟不上的隔离开,这么一拖就是三年,等到了高考练废了一样会被甩开差距。


基本等于“缓刑三年”!


上海教委让你梦碎学区房!


老李我觉得这项政策最大的好处就是升学与房子脱钩!!!


在唯分数论,考娃掐尖的恶性循环,和划片学区房,考爹拼爹的两个极端之间其中。


50%~65%的名额分配,正好一半一半多一点点,既降低了唯分数论的竞争白热化程度,又把“学区”的概念从房子上完全剥离掉。


让房子回归其居住本性,决定房子价值的唯一属性就是其地理位置以及舒适度,而不是附上在上面的学区、社会分层.......


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可教育公平,总不能让强者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辈子总是稳稳的幸福吧?!


总得给买不起学区房的郊区学生、指望高考这唯一途径翻身的家庭一个阶段性、看得见、摸得着、够得到的翻盘机会吧!~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身边的高中招生采取的什么制度?你觉得有哪些好处和弊端?


大家在留言区说出你的答案吧。


我是卖保险的老李



上海教委让你梦碎学区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学区   划片   数论   鸡头   上海市   恶性循环   教委   名额   上海   概率   房价   分配   概念   房子   高中   孩子   学校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