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通胀真的要来了吗?

全球大通胀真的要来了吗?

全球大通胀真的要来了吗?


大家好,我是老李。


今天和大家聊聊全球大通胀。


发达国家为了复苏本国的经济,肆无忌惮的大放水,印了大量钞票去全球买买买,为此买单的却是新兴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却陷入两难境地,不加息的话货币基础难保稳定;加息的话本国经济复苏难度更。强国,白嫖无罪;弱国,就活该受欺负?


就在上一周,美国人民着实嘚瑟了一把。


政府为每一位居民免费发放了1400美元的补助,天生掉馅饼的事,人手一张“一夜暴富卡”。一些四口之家到手就是5600美元,这还真是谁家孩子多,谁就赚得多啊。


老李周末刷了一下抖音海外版Tik Tok,很多美国民众各种炫耀嘚瑟,举国同庆。


全球大通胀真的要来了吗?


拜登政府这一波1.9万亿刺激计划,只是美国的又双叒一波撒钱计划。


去年3月份特朗普政府2.2万亿CARES法案,去年12月又追加9000亿的财政刺激,美国在一年的时间内已经大放水了5万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美国过去一年名义GDP总量的25%,相当于我国去年一年名义GDP总量的31%。


如此的大放水,市场上的钱一下太多,而商品却又太少,商品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难道就不怕通货膨胀吗?


对于美国来说自然是不必担心,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公布的数据,美国2020年食品平均价格仅仅只推高了3.5%。


可是有些国家,却是冰火两重天的另一面。


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间市场上食物价格上涨了16%,其中巴西人的主食——大米和黑豆的价格分别上涨了70%和40%。


农业大国巴西,因为大米70+%d的涨幅,已经考虑向隔壁石油大国买吃的了。


南美洲第三大经济体——阿根廷,2020年经济下降了10%。与去年下半年相比,水果平均价格增长了228%;土豆增长114%,肉类增长103%,蔬菜类增长88%,涨幅惊人。


韩国统计厅最新数据,今年2月韩国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9.7%,创下了9年零6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2月韩国大葱和鸡蛋的售价同比分别上涨227.5%和41.7%。


韩国大葱一公斤都涨到了人民币43元,市民们直呼吃不起。


全球大通胀真的要来了吗?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食品价格在2020年总体上涨了20%。在今年2月份,国际高粱价格同比上涨了82.1%,国际玉米价格同比上涨了45.5%,乳制品价格指数更是连续九个月上涨。


那么到底是谁,能在这一轮全球食品价格大上涨的浪潮之中幸免遇难呢?


美国这一年间的大放水,导致大量不断贬值的美元流入阿根廷、巴西、土耳其这些新兴经济体内,却也导致了其输入性恶性通胀。


但这种事还是有苦说不出,因为全世界的大宗商品都是用美元结算的。


印出来的美元虽然说是绿纸一张,不值个钱,但只要拿到国际上就叫世界货币。你要想买其他国家,或者卖给其他国家石油化工原料、铁矿石、有色、粮食这些大宗商品,就必须要用这绿纸来结算。


是不是很不服气,凭什么?凭的就是航母开到你家门口,炮管子顶着你脸上,就问你服了么?


就拿土耳其来说,因为其石油依赖进口,所有进口的石油都用美元计价。美元大放水,导致价格大幅攀升,换成国内的里拉也要跟着涨,传导至终端消费,物价也就要跟着起飞,输入型恶性通货膨胀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这也就形成了前面所说的新兴经济体的两难境地。


如果不加息,低利率确实可以刺激经济的复苏,但是放任通货膨胀,物价不断升高,就会损及本国央行的货币基础;现在欧美主要市场长期国债收益率加速上涨,资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本国抽血流走。


全球大通胀真的要来了吗?


如果加息,确实可以遏制本国货币的贬值和通货膨胀,但对政府来说却很不爽。经济受疫情影响,还没走出ICU,你就想提前拔掉氧气管,是不是太心急了点。说,是不是和“领袖”对着干呢?


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


巴西中央银行1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2%上调至2.75%,这是巴西央行自2015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


俄罗斯中央银行19日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4.5%,这是俄罗斯自2018年年底以来首次提高基准利率。


18日,土耳其央行将利率上调200个基点至19%。为此,土耳其央行行长还被“领袖”炒了鱿鱼。


除此之外,印度、韩国、马来西亚、泰国、乌克兰、挪威的央行都在酝酿货币政策收紧,应对通胀上升的预期。


强国,白嫖无罪;弱国,就活该受欺负?


联想土耳其国内的经济形势,底子薄,货币超发,贸易逆差,巨额外债……感觉快要被嫖崩了,昨天的土耳其股市更是触发了多次熔断。


那么大家应该最关心的就是,如今全球开启加息潮,对A股会有影响吗?中国也会跟进加息吗?


我国的货币政策和利率一直主张“以我为主”。


不然杨洁篪也不会说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如此硬气的话。


目前10年期的中国国债收益率从2.48%已经上涨到了3.25%左右,反观10年期美国国债,从去年8月份开始触底反弹,现在也只有1.7%。


可以看到的是长端利率已经提前调整完毕,也就不惧怕外资出逃,因此对A股的影响不大。


回看我国的历次加息,都是以企稳经济、通胀上行为基础的。现在经济动能趋缓,外部风险犹存,实体仍然需要政策的呵护。


政府报告正也说,“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紧信用、紧财政已经明确,利率就不能再紧,否则内需、“内循环为主”是怎么搞?


再加上昨天,央行行长易纲在北京发出最新定调:中国在保持杠杆率稳定的同时,仍有向经济注入流动性的空间。


2021年,“紧信用+稳利率”,大概率不能加息。


全球大通胀真的要来了吗?


至于输入性通胀风险,年初,所有的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大家都已经看到了。传导到终端消费,要半年左右才能得出结论。


3月14日,王石发微博说,2020年全球大印钞没有最疯狂,只用更疯狂,会带来通胀压力。全球一体化,没有局外人,中国面临输入型通胀,房价、汽车、零部件、粮食都会承压。


没多久这条微博就删除了。所以,不合时宜的话,老李我也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私信交流。


我是卖保险的老李



全球大通胀真的要来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通胀   中央银行   土耳其   全球   巴西   韩国   通货膨胀   央行   美国   中国   利率   货币   美元   价格   经济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