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为王:即将反转的消费股(家电行业)


价值为王:即将反转的消费股(家电行业)


6月份走的已经不是Q1(第一季度)业绩兑现的行情,而是对Q2甚至Q3的预期行情,所以我们这一期不看财务数据,不看估值,只看逻辑。

流动性宽松力度收敛的背景下,Q2的风格(准确来说是5月后到7月业绩预告潮之前)明显倾向于业绩高稳定性的消费股。具体点说,就是上一期讲的白酒、食品饮料,以及一个月前讲的医疗医药,还有就是刚走出低谷的家电

从实体消费品到手机app,低频被高频吊打都是常态。由于对手都是快消品,家电行业的PE长期在消费板块垫底。疫情的冲击下,也不例外,除去小家电的子板块,家电板块在整个疫情期间是活得最憋屈的传统消费股。但是熬到了全面复工周期,家电的春天终于要来了。

由于家电行业的经营现金流中的刚性支出很大(销售、管理、研发支出),所以Q1现金流特别难看。

价值为王:即将反转的消费股(家电行业)


就像开头所讲,现在市场关注的已经不是Q1的财务数据,而是Q2甚至Q3的预期。家电行业Q1难看的现金流,恰恰代表着现金流修复空间足够大。这种巨大的对比和反差,是机构投机资金最喜欢的。

不同于其他传统消费行业,今年家电的逻辑不是穿越牛熊,而是业绩反转。

反转的依托,外部原因有两个:消费需求的恢复、房地产加速竣工的支撑。内部原因也有两个:一是上游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而且原材料的涨价会比中下游业绩回暖慢一拍,这个阶段充分享受毛利率提升的红利;另一是疫情减税受益直接,而且相比其它高利润率的消费行业,受益程度更大。

在家电行业内部,各个子板块的逻辑也不尽相同:


价值为王:即将反转的消费股(家电行业)


光是白电内部的三大产品,就处于不同的周期,面对不同的逻辑。黑电被海外疫情拖累。厨电要看竣工节奏。小家电是唯一在疫情期间逆势生长的子板块。

一、白色家电

白电业绩反转的内在逻辑是消费恢复,这是基础。首先是来自国内复工后的内需恢复,其次是海外复工修复的出口缺口。

空调的主逻辑是6-7月的炎夏预期,虽然伴随着渠道库存价格战的预期,但是前者显然盖过了后者,毕竟价格战也总比积压库存强得多。炎夏预期的逻辑也已经得到验证,4月份的空调产销跌幅明显收窄,而上游的空调阀早在3月份就明显收窄跌幅,Q1的转子压缩机出口更是超预期。

格力电器

4月25日的抖音首秀,5月10日的快手直播,5月15日的京东入驻10周年直播带货,三场下来,销售额一场高于一场,跟罗永浩的“首秀即巅峰”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是同一个年代的人,一个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一个依然像后浪一样与时俱进。

格力在直播带货领域找到自己的定位,意义非常重大。这意味着在做电饭煲、做手机、做电动车以来,董小姐和格力的市场形象终于回归正轨。及时在直播带货领域站稳脚跟,也意味着接下了对手(美的)借渠道变革发出的致命一击。

此外,时隔4年的奥克斯侵犯专利权一案,近日终于画上句号,奥克斯要向格力赔偿4000万。这虽然跟去年的价格战并不是一回事,但无形中,一直以来市场对格力面对价格战冲击的隐忧,被一下子冲刷掉。

这两根刺,不但长期以来插在格力的身上,也插在市场的心中。任何一根拔出来,都是格力估值向上修复的强大动力。现在叠加在一起,于是有了6月份以来内外资的抱团哄抢。

美的集团

美的在Q1一边以空调降价+网红带货向格力发出致命一击,一边在冰洗大幅涨价填补利润,开局非常漂亮,股价也在白电三巨头中表现最出色。

但是在Q2以来,不但缺乏新的进攻路线,还一边受到格力的反攻,一边被韬光养晦的海尔继续抢夺市场份额。股价的空间和潜力都变得相对不足。

海尔智家

冰箱的线下销售方面,4月份美的是率先恢复增长的,而且涨价幅度最大(同比4.1%)。但在比例更大的线上销售方面,海尔的销量是遥遥领先的,1-4月销量大增30%,以降价8%的代价,抢占了5.1%的市占率增量。

洗衣机的线下销售直到4月份也只是收窄到20%左右的下滑速度,但是借鉴了白酒行业的手法(淡季涨价),整体涨价10%左右,最凶狠的美的涨价了20%。海尔同样走“以价换量”的路线,涨价幅度只有7%,换取幅度最小的销量下滑(下滑11.6%),市占率增加4.5%。

线上销售方面,海尔洗衣机1-4月的销量增速不但甩美的几条街,还以同等的降价幅度,打败了代表美的主攻洗衣机市场的小天鹅,抢占了4.7%的市占率增量。

白电三巨头中,格力重新提升了品牌价值,迎来的将是中期级别的估值上修过程。海尔“以价换量”的策略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正快速抢占着市场份额,在国民消费力完全恢复之前,这个趋势还会延续。美的在现阶段的空间和潜力都相对不足。

二、黑色家电

黑电经历了漫长的红海阶段,大浪淘沙杀出来的上市公司屈指可数。

原本逻辑最强的创维数字,由于主要增量在于海外业务,成长窗口被一下子后延了一大截。

国内疫情第一阶段,全民居家隔离带来的电视销量提升,让海信视像吃了一波意外的红利,但是这个阶段并不长,现在的全面复工就是明确的阶段终结。另外,海信近三年海外业务占比快速提升,也反而成了业绩增长的掣肘因素。

三、厨电

厨电与竣工周期高度关联,行业内拼的是工程渠道优势。原本在Q1的竣工周期,被疫情后移了一个季度,4月份的竣工和新屋销售数据才开始好转。厨电的周期也被相应后移,但同时也享受房地产的自救红利。保利、碧桂园共同设立了一个“产业链赋能基金”,加强精装修产业链上下游品牌的合作。原本抗冲击能力更强的行业龙头,也将最先恢复元气。

厨电的第一梯队就只有老板电器华帝股份两家,在严格点讲,就只有老板一家。华帝对经济景气的依赖程度更高,在经济下行和低谷期,优势明显站在老板电器的一边。

四、小家电

小家电的主要增长逻辑是家庭拥有数量。欧美家庭平均每个家庭拥有20多件的小家电,我国家庭10件都不到,这是庞大的增长空间所在。

所以优秀的小家电企业,一定是在品类上有可拓展性。例如九阳的豆浆机可以向食品加工机和营养煲两条线拓展,新宝有电热和电动两条丰富的厨电产品线,苏泊尔也有煲和锅两条产品线,小熊更是覆盖整个厨房小家电品类。

相比之下,只能做剃须刀和电吹风的飞科,成长空间就非常局限,像疫情这种非常时期,也吃不上网购潮的红利。只能“扫地”的科沃斯莱克电气也是处于类似的困境。

如果把眼光集中在具有宽阔拓展空间的4家企业身上,以他们代表小家电板块的话,就会发现疫情把家电行业所有的红利都集中到这个子板块上。由于单价低、体积小、没有安装门槛,线上销售的优势在疫情期间被尽情放大。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国内,海外也是一样。

于是就有了线上需求爆发“叠加”的黄金时期。海外疫情爆发比我们晚两个月,欧美疫情到达峰值的时候,虽然我们的疫情已经缓和了不少,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消费大国,疫情将长时间停留在峰值水平。所以尽管我们的疫情已经完全平息,“叠加”期已经不存在,线上消费需求边际下降,整体重心还是远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价值为王:即将反转的消费股(家电行业)


从个股的角度看,特征也跟整个行业相似:小家电行业的逻辑是“成长”。九阳股份的ROE拉开了上升通道,是典型的成长特性;新宝股份主打的摩飞品牌系列在1-4月量价齐升,销售额暴增245%。

价值君在3月初就讲过苏泊尔小熊的逻辑。放在上一个5年里,小家电做技术是正道,靠外观设计的是旁门取巧。但是在技术饱和之后,特别是现在的个性化消费时代,设计带来的毛利率提升效果就明显比技术带来的强。苏泊尔还没有像格力那样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从3月初到现在,短短一个季度下来,股价的表现被小熊拉开了近70%的差距。

如果喜欢价值君的内容分享,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让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有见解或疑问的小伙伴,欢迎评论或私信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家电行业   海尔   家电   现金流   销量   红利   疫情   价格战   小家电   板块   周期   逻辑   业绩   海外   价值   行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