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50、恒生科技指数发布、上证指数改编的“套利机会”


科创50、恒生科技指数发布、上证指数改编的“套利机会”


今天收盘后,上证指数正式改编完毕。科创50指数也正式完成发布。还有昨天宣布,下周一就火速上线的恒生科技指数

无论改编还是新发布,这种重要指数的变动,对很多吃瓜散户来说,可能只是一条普通新闻。但是对于投资机构和职业老股民而言,就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套利机会

套利机会的整个思路,会在文末给出思维导图,悟性高的小伙伴可以拉到最后直接看。

成分股的直接机会

最容易想到的是,但凡重要的指数发布,就有体量不小的ETF基金申报上市。重要指数的改编,对应的ETF也要跟着调整。改编往往是一种机遇,所以还会有新增的ETF上市。

ETF基金业绩的第一评定标准不是绝对盈利多少,而且跟踪指数的误差大小。所以这些ETF的大部分资金都会严格按照指数的构成,按比例去配置指数的成分股。

所以有经验的资金,都会抢先买入这些成分股,后面有ETF强制配置的资金流入,就算不涨,也跌不到哪去。当然,ETF也不傻,在过审上市前,也可以灵活调配自己的资金,提前买入这些成分股做对冲。

这是ETF成分股的短线机会,集中在宣布后的一两天,以及ETF上市前后。短线机会见效明显,但其实并不是成分股最大的直接机会。成分股最大的直接机会,是估值溢价的提高

按最原始、最纯粹的理论,股价应该与业绩完全挂钩。例如说今年业绩增长30%,股价今年就涨30%;例如今年业绩下降20%,股价今年也就跌20%。

我们都知道,实际股市并不是这样,真这样的话就不是股市了。因为股市由人参与,人对公司业绩和成长有主观预期,用于配置股市的资金比例也有主观变化。所以很多投资机构喜欢把股票的估值拆分为两部分:业绩增长估值溢价

举个栗子:x股和y股,今年业绩增长都是30%。结果x股今年上涨33%,而y股今年上涨36%。那么x股的估值溢价就是10%,y股的估值溢价就是20%。

估值溢价通常由行业地位、成长预期、货币宽松背景决定,还有一个特别因素,就是重要指数的成分股。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被纳入重要指数(沪深300、创业50、MSCI、恒生科技等)的个股,估值溢价通常会更高。这是ETF成分股最大的机会

直接机会之下,还有一层套利机会。套利机会的逻辑更复杂一些,参与的人更少一些,利润空间也更丰厚一些。

上证指数改编的“套利机会”

由于上证指数纳入了科创板股票,科创集中的4大行业(机械、计算机、电子、医药),在指数改编后的权重明显增加,而且占据权重增加前4的行业席位。

相对应,原本上证指数的高权重行业,在改编后就会受到挤压。作为上证指数中流砥柱的食品饮料、作为上证指数突击队的金融,受到的挤压程度也最大。


科创50、恒生科技指数发布、上证指数改编的“套利机会”


所以,如果想要上证指数交出一份漂亮答卷的话,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改编前全力拉一把金融(即使改编后金融跌回解放前,指数也高于解放前),相对抽离4大行业的资金;改编后,资金回流4大行业,以更高的权重成为指数的第二波助推器。

由于行业权重的此消彼长,某队的资金只需要巧妙地“走一转”,不花钱就能把指数推高两波。这个思路,价值君在6月20日《上证指数“改编”的3个真相》中写了又删掉,因为当时以为不至于这样(此处省略若干字)……

万万没想到,上半场还真这么走。那么,下半场的套利机会,大概率就是落在4大行业

别看行业权重增减最多只有1%。行业影响力的变化要跟自身对比,所以远大于权重的增减幅度:金融的总权重,改编前是36.2%,改编后是34.4%,影响力减少的程度是5%。4大行业的总权重,改编前是14.7%,改编后是18.2%,影响力增加的程度更夸张,达到24%。

再细看这4大行业:

机械设备的季节周期性是很强的,一年里面的涨幅一般集中在Q1(第一季度)。由于GDP的需要,基建产业带动机械设备把强势行情延续到Q2,这本身就有点透支的味道。从盈利能力的趋势看,机械行业在Q2也有明显滞涨的趋势。所以机械设备行业的权重增加幅度虽然最多,但并不是大概率的套利机会所在。

医药生物是目前为止在今年表现最强的行业,涨到了现在,依然是很多人对它爱得要死,也很多人对它恨得牙痒痒。只要巨大分歧一天还在,机会和空间就依然存在。但是高处不胜寒的风险,也不是谁都能承受。所以医药行业有50%的概率是指数改编的套利机会所在,但要看个人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而定。

电子的涨幅虽然也不小,但是内部分化很大,例如消费电子表现很强,半导体表现很弱,所以用电子行业拉升下一轮指数的可能性较大。计算机的内部分化也很明显,整体涨幅并不大,也是大概率的套利机会所在。

科创50的套利机会

科创板已经上市一周年,有些股民被开户门槛挡在门外,有些股民被财经大V的告诫挡在门外。于是机构资金在里面合作多于竞争,一片共赢的大好局面。

虽然一年下来,科创板号称交出了漂亮的答卷,普遍涨幅翻倍。但是细看每一家个股,风险的确不小。对于大多数有条件开通科创板的股民来说,最大的风险是信息不对称。

虽说主板股票的信息也不对称,但是这个问题在科创板严重得多。科创板个股缺乏历史业绩数据、缺乏价值锚,踩雷概率是主板和中小板的N倍。

如果科创50在半年前发布,估计现在参与科创板的股民已经不少,而且不会吃什么大亏。指数成分股的选取,相当于帮投资者排掉了大部分的雷,可以说是散户最大的福利。

随着蚂蚁金服入驻,后面像滴滴等也很有希望陆续加入,不难想象,科创板的门槛不久后也会降下来。无论是科创ETF的加入,还是散户的加入,都将大幅度填充科创板的流动性。这种背景下,科创50对于投资者的意义就更大。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想分享科创板的政策红利,除了直接买科创50ETF,就是在科创50成分股里精选个股。

在科创50指数发布、蚂蚁金服上市、科创板下调门槛等这些契机前后,科创50个股里就存在套利机会。

科创个股很多都还没实现盈利,所以科创选股不能看PE(市盈率)。事实上,对于新兴行业和新企业,投资机构看重的也不是盈利,而是营收。有营收就说明产品有市场,有了市场占领能力,成长几年之后,营收逐渐覆盖成本,再优化管理,就不愁高增速的盈利。

所以看科创板个股的相对估值,首选PS(市销率),其次参考PB(市净率)。


科创50、恒生科技指数发布、上证指数改编的“套利机会”


因为PS是相对估值指标,所以要放在行业内对比。把50家成分股按行业归类,然后重点看4大行业。PS偏低、而且PB不高的个股,就是潜在的相对低估标的(PS异常低的个股,有存在致命问题的可能,所以直接排除)。上表用红色粗体标出的,就是用这个标准的初选结果。

恒生科技的套利机会

参与港股的小伙伴不多,所以这部分简单讲,给有条件的小伙伴参考。

下周一恒生科技指数正式发布,这是直接机会,不赘述。恒生科技的主要套利机会存在于权重和市值的错配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芯国际市值2000亿,即便只算港股市值也超过1500亿,而权重只有不到6%;舜宇光学科技总市值只有1500亿,权重却超过8%。这里面,舜宇光学科技就存在明显的套利机会。

再举个例子,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的总市值都是5.4万亿左右,权重都是8.5%,但是腾讯的全部股本都在香港流通,阿里只有2.6%的股本在香港流通。

对于跟踪指数的ETF基金,以及相关的主题基金,要买入8.5%比例的腾讯股票是很容易的,因为流动性足够充足。但是要买入8.5%比例的阿里港股,相对不足的流动性就可能大幅推高股价,这也是一种套利机会。


科创50、恒生科技指数发布、上证指数改编的“套利机会”


简单来说,以权重为分子、总市值为分母衡量错配程度的话,在相邻规模里,错配程度特别高的个股,就存在大概率的套利机会。另外,港股比例很低、错配程度又不太低的个股,也存在套利机会。上表用红色粗体标出的,就是用这个标准的初选结果。

三大指数的整个套利机会的思路如下:


科创50、恒生科技指数发布、上证指数改编的“套利机会”


如果喜欢价值君的内容分享,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让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有见解或疑问的小伙伴,欢迎评论或私信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恒生   科技   上证指数   指数   机会   溢价   权重   概率   股价   涨幅   个股   程度   资金   成分股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