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中国是茶叶的最早发源地,有着近四千年的茶历史,其产茶范围广泛、饮茶历史悠久、茶艺精湛。

文 | 杜兰特大叔

起源——神农百草

关于茶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一书中,书中讲到神农为了找到对人类有益的植物,尝遍百草,中了很多种毒,最后找到茶叶解了毒,这里茶叶最开始是被当做解百毒的药材。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由此可见,在战国是就已经发现了茶,只不过当时的茶作为药材,有治病救人的效果,并没有作为饮品。

后来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茶叶还被当做人们日常生活的食物。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春秋孔孟儒家思想对茶道的影响

到了春秋时期,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开始陆续被广泛流传下来。

孔子是位大儒,其所处的时代,虽然记述茶事的资料很少,但也并非无关。而孔孟之道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却对中国人对茶的利和茶事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茶礼、茶俗、茶德等方面,影响更加深远。

如在茶礼方面,表现有贡茶、赠茶、赐茶、敬茶、奉茶等。在茶俗方面,表现有用茶祭天祀祖、定婚下茶、茶作丧葬,以及饮茶的区域性和民族性等。

至于茶在精神领域、思想道德方面,与孔孟之道相融,更是渗透到茶的各个方面,并领引茶世界的发展。

我国茶文化中清新、自然、达观、热情、包容的精神,即是儒家思想最鲜明、充分,客观而实际的表达。

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巴志》

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记有“以茶纳贡”、“园有香茗”两处茶事,《茶经述评》等当代很多茶文化著述认为,这两处茶事可追溯到“武王伐纣”的周代。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书中:“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华阳国志》是第一部以文字记载茶的典籍,因此历史意义更大,也更为可靠。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周朝时茶叶不再只是作为药材,而被用作在丧事上面,甚至作为祭祀用品。并且在周朝的时候就有赞美茶的诗句“百华投春,隐隐芬芳,蔓茗壬郁,翠紫青黄“。

从这上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百姓生活,生活中都开始出现茶的身影。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南北朝僧侣提倡坐禅饮茶

南北朝时,由于僧侣们提倡坐禅的时候饮茶,使饮茶日益普及。当时,不仅一些文人墨客习惯于用茶来帮助思考,而且上层统治者也把饮茶作为一种高尚的生活享受。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虽然已经开始饮用茶叶,并且很喜欢喝茶,在杜育的《荈赋》和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中都有所体现,但那时喝茶的方式并非点茶,而是多以煮茶的形式呈现。

这里我们有一个插曲,前不久播出的热剧《楚乔传》里有斗茶一段穿帮镜头:

《楚乔传》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那时已经开始饮用茶叶,并且很喜欢喝茶,但那时喝茶的方式并非点茶,而是多以煮茶的形式呈现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唐朝尊定了丰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唐代茶道历经东晋到南北朝的饮茶文化积淀,大唐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对高度发展与社会安定,为唐代各种茶道类型号的形成尊定了丰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唐朝喝茶方式图解

根据对茶道活动目的、特点及茶道思想的分析,唐代茶道类型,可分为以释皎然、卢仝为代表的修行类茶道、以陆羽为代表的茶艺类茶道、以常伯熊为代表的风雅类茶道三种。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很早以前出土的唐朝五代时期的

青瓷越窑平口盏茶杯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唐代陆羽(733-804)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亲身实践,著述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阐述茶的著作-《茶经》。这使他成为中国茶叶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茶艺类茶道家。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陆羽在《茶经》中十分详尽地阐述了唐代饮茶方式的主流,对茶的采摘、制作、饮用进行了细化。

其煎茶方法为:炙茶、贮茶、碾茶、罗茶、择水、烹水煎茶(一沸调盐叶,二沸时出一瓢水、环激汤心、量茶末投于汤心,待汤沸如奔涛,育华)、分茶至各茶碗,使沫饽均分。

与南北朝时期饮茶的不同,唐朝的饮茶方式表现在由汤活改为煎茶,调味料由葱、姜改变为少量盐花,以及对影响茶汤品质各方面因素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

宋代斗茶之风

宋代最主要的煮茶方式为“点茶法”,和唐代不同的地方是不再将茶末放到锅里一起煮,改为用开水冲调。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宋代的茶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茶饮,只以一种茶叶点泡而成,一类是混合茶饮,将茶叶与其他多种物品混合在一起,擂碎后,或冲泡或煎煮而成。

宋代斗茶之风盛行,而斗茶最好的器皿则是深色厚茶碗,既有助于保温,又便于观察茶汤的颜色。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有诸多描绘建盏的诗句,所以宋代也是建盏发展的鼎盛时期,南北窑场林立,陶瓷行业发展繁荣。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盏和青瓷,也多少宋代的。

明代出现茶壶

在元代,饮茶的形式和方法大致沿袭了宋代的习俗,待客用茶提倡清茗伴茶点和茶食。另外,自元代开始,开拓了西北市场,使饮茶习惯在西北边疆各民族地区得到进一步的普及。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有人说,因为少数民族饮食影响,元代人喝茶主要是为了助消化,其实也并不完全如此。

元代名臣耶律楚材在一首诗中曾说:我若几天没喝到饼茶,心里就像堵了一样,这种心情,大概我们茶友之家的朋友都有深切感触。

明代出现茶壶

进入明代,点茶不再受欢迎,取而代之的是泡茶法,泡茶相应产生的也就是茶壶了。张谦得撰《茶经》:茶壶,茶性狭,壶过大则香不聚,容一两升足矣,官哥、宣定为上。黄金白银次,铜锡者斗试家自不用。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出土的明朝时大彬壶

在明代,茶叶的加工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成品茶已由唐代的饼茶、宋代的团茶改为炒青条形散茶,人们饮茶时直接将散茶放入壶或盏内,用沸水冲泡。

这种用沸水直接冲泡的沏茶方式,不但简便,而且还保留了茶的清香味,更便于人们对茶的欣赏。所以,明代的人们提倡常饮而不多饮,对饮茶用壶的艺术要求也更高。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与鸣远壶同时出土的素心古茶

清代-饮茶之风传遍欧美

到了清代,传统的六大茶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已全部形成,茶叶的内销及外销都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各地茶馆林立,民间喝茶更加普遍,茶真正走向世俗化,由此社会对茶具的需求量也大大提高。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清青花诗文茶壶一套(系外销茶具)

在清代,茶在人们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们在办事、送礼、庆典以及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茶。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盖碗茶”则是满族人最爱的饮茶方式之一。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乾隆很用心的为每年的正月设计了一项重要的宫廷活动,乃是非常清雅的茶宴。茶宴总是于每年正月初二到初十之间的某个佳日里举行,十八到二十八个具有文才的重臣蒙君恩钦召前往重华宫,一边啜茶,一边联句赋诗。

清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大观园群芳曾于芦雪庵赏雪联句,类似的场景,可是在紫禁城中年年真实的上演。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 ↓ ↓ 相关文章可查阅↓ ↓ ↓

《红楼梦》里的茶学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清朝制茶老照片

从孔孟儒家到清宫茶宴 漫谈中国茶文化之发展史

在后面的一段历史中,我国的饮茶之风已传遍了欧洲和美洲大陆。

到了现代,我们生活中的茶器更是数不胜数。不同的茶叶对于茶器的要求也不同,不同的茶器泡出来的茶香也不一样。由于中国饮茶文化历史悠久漫长,本篇按照时间主轴只将其进行了概括划分,便于大家对茶文化的理解。

以上内容为 @茶友之家原创,感谢订阅、评论、转发。如转载请提前与本站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儒家   周朝   东晋   清宫   茶道   元代   南北朝   茶艺   神农   茶壶   宋代   发展史   唐代   明代   唐朝   中国   茶叶   茶文化   时期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