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困境分析

随着我国的不断努力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在2021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各个大中小城市中,我们不仅仅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而且生活条件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收入不仅仅局限于劳动工资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占比也逐渐增大。农村居民们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承包出去赚取收益,也可将自己的房屋进行出租等。财产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体,土地、住房、资金这三大部分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困境分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但是,据最新统计,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截至202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很客观的,达到了4万3千元的高度。但是,对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是不小的压力,仅有17000多元。对于财产性收入,我国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升迅速,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21年的前三个月,城镇居民的人均财产净收入1974元,比上一季度提升了308元,增长18.5%,财产净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1%;而农村居民的人均财产净收入仅为836元,比上一季度增加了99元,增长13.4%,财产净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7%。虽然数据有肉眼可见的增长,但是也可以明显看出,农村居民和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具有一定的差距。那么,使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陷入困境的因素是什么呢?主要从土地、房屋和资金三个方面来分析。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困境分析

▲乡村城市建设

农村土地制度还需完善

我国农村居民拥有的土地财产权力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和承包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经营权。首先,先来讲讲宅基地的事情。住房使用权是指农村居民在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住房中建造房屋和附属设施的权利。但是,农村居民对于宅基地只拥有使用权,而不具备占有权,宅基地最终拥有权归集体经济拥有,农村居民对于使用权的转让只能局限在同一个集体经济组织下,不得向集体经济组织外的成员出售。但是,这些集体经济组织的范围往往都很小,他们对于宅基地的需求也不会特别大,这就限制了农村居民对于宅基地的转让,也就间接限制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困境分析

▲农民收入

其次,农民的两大权益,分别是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目前,农民的权益保护随着社会发展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三农”问题被人们关注时,集体权益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也导致了集体土地收益权,这个对于农民重要的权益,受不到关注和保护。

在这两大农民权益中,应进一步保护农民的集体权益,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促进政府的理性化。最后,便是承包地(草地、耕地、林地等)的经营权,尽管有许多的靠近市区或旅游区的农村通过将自己的承包地承包出去,通过周边的经济带动,建成了农家乐或旅游景点,但是,还有极大多数的农村地理位置偏远,我国山地和丘陵较多,自然地理条件恶劣,承包地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再加上我国农村长期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导致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很小,土地流转的面积优势就被大大降低,较小的面积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规模的要求,这便更加限制了土地流转。由于还未对相关的土地流转的过程设定合适的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纠纷的产生就难以解决。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中介服务组织不健全,同样也不利于土地的流转,不利于承包地的经营。这些农村土地制度还需要继续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困境分析

▲农村

农民住房产权要逐步完整

在城市中生活的民众,有些有闲置的房产可以将房产出租获得一定的财产性收入,有一些将住宅像商品一样投放进入市场交易。但是,农民因为没有完整的住房产权,很难像城市居民一样交易自己的房产。

我国也做过这方面的深入改革,“认真推进农民住房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的建议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有序地开展农村合同管理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工作。并给予农民住房产权抵押权。但是,改革中也有一点被忽略,就是《土地管理法》中规定只有每个农户只能由一处宅基地,但是央行出台的一个有关规定是,将农户住房抵押时,借款人除用于抵押的农民住房,应有其他长期稳定居住场所,导致住房很难实现真正的抵押,这也就直接限制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再加上,农村的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住房地理位置偏僻,大多远离城市,土地的价格增益提不上去,无法实质性地为农民增加财产性的收入。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困境分析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农民金融资产有待提高

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民众的收入不仅仅局限于每月的工资,而是选择“钱生钱”的方式,将自己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中。从很大程度上农民金融资产的财产性收入的提高依赖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否,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但是,农村居民的金融资金还有待提高。这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是因为农民普遍收入偏低,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投资;大部分农民与城镇民众相比,每月的收入不是固定的工资,而是所谓的“靠天吃饭”,养殖一些牲畜,种植一些粮食等,这是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来源。这样的收入方式使得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除用来日常的花费,子女的学费,自身的养老及老人的治病费用,已经将其收入花费无几。低收入的农民群众也没有很高的抗风险能力,所以很少有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中。

原因其二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较落后,没有在农村建立相应的金融市场,农民接触金融理财的渠道少之又少,再加上农民的文化程度水平不高,他们可能不会主动去了解理财政策,预估每一种政策的风险,了解经济局势,了解每一种政策的情况,金融理财等活动的宣传也在农村中做的不到位,这就导致了对农民财务管理的简单认识和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限制。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困境分析

▲财产

地理位置对农民财产的影响

除上述的主要几点因素,土地,房屋以及金融资金外,地理位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有相关数据统计,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上海仍以349.11亿元居第一位,浙江次之,北京次之,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各居第四至第七位,收入水平在2万元以上。同时,与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相比,山东省和辽宁省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居第八和第九位,也高于基本水平。

也就是说,青海、云南、贵州、甘肃等9个省的农村居民收入低于13000元。从数据统计中可以观察到,农村居民的收入会随着地理位置的逐渐偏僻而逐渐降低,其收入也与农村所在省份的经济实力有很大关系。较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其主要经济地区发展迅速,会辐射到周边农村地区,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土地增益会相对偏高,其承包地也有较大开发价值,其附近居民接触到的金融理财的信息也偏多,从而使自己的收入增多,抗风险能力增高,从而使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高;但是对于西藏、甘肃、青海等欠发达省份,其中心地区的经济发展较缓慢,对于周边农村的带动能力偏弱,再加上地理位置偏远,多奇怪地形地势,承包地的开发成本高,但是增益弱,消息叫闭塞,接触到金融理财等信息较不易,这综合导致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偏低。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减轻当地对土地、房屋等的依靠,发挥自己的特色特产,带动当地的经济,增加自己的收入。也通过国家政府的积极改革,对农村居民多加教育宣传,在自己收入有所增加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金融类的投资,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困境分析

农村正逐渐缺少活力

本文上述已经分析了房屋、土地、地理位置等硬性条件的影响,对于经济发展缓慢,金融投资能力不足这些情况还存在一个隐形因素,那就是农村人口逐渐转移,青年中年人正逐渐搬离农村到城市发展。首先是因为农村的教育环境较落后,许多家庭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很多选择搬去城镇居住,在城镇工作生活。其次是因为农村的工作环境及收入来源单一,吸引力不足,许多年轻人也因此离开农村,选择去城镇就业。久而久之,农村的居民就剩下了老年人,农村居民老龄化也因此加重,农村的活力大大减少,这很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且因为年轻人口的缺失,许多现代化农业运作方式也很少会投入到农村中实践,进而使农民的收入受到限制,且没有年轻活力的影响,农民的消息来源比较闭塞,无法正确且深入了解到有关金融投资的渠道和信息,也进一步限制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困境分析

▲农村耕地

在2020年我们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21年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我们要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的收入,其中财产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发展潜力巨大。在本文中我们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困境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农村的土地制度还需要完善,农民对于宅基地的权力可以做出相应的改革,对于承包地的经营也可以做出相应的策略,提高被承包的可能性,增大土地流转率,也要对土地流转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规定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及中介服务组织,进而提升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困境分析

▲农村儿童接受教育

农民的住房产权也需要逐步完善,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方面,扩大农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放宽对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的限制。另一方面,要改革农村房屋流转制度,大力支持农民房屋的合法交易,规范农村房屋租赁市场和买卖市场,鼓励城乡互动。使住房产权实现真正的抵押,农民的权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农民的金融资产有待提高,建议加大对农民金融投资的宣传,相应的金融市场出台一些对应的风险较低适合农民的理财政策,转变农民财务管理观念,挖掘农民的财务需求,使农民通过互联网更好地理解财务管理加强农民投资理财意识和理财知识技能培训。促进农民通过理财增加财产性收入。对于生产生活制度要进一步改革,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多一些资金的收入来源。虽然地理位置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因地制宜,每个地方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发挥自己本地独特的优势,也可以增加收入。对于年轻活力的吸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努力完善教育、工作体系,增大农村的吸引力,使农村注入更多的活力。即使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在此时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但是如果对症下药,加大改革力度,那么相信这样的困境会很快被打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财产   收入   农民   净收入   宅基地   集体经济   金融市场   地理位置   困境   农村居民   住房   土地   农村   我国   房屋   金融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