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流”、情商和场景意识谈中学生重理轻文(偏科)问题

如下图是我老家县里几所中学这次摸底联考成绩。由图中预估上线统计数据可见,全县的文科与理科上线比例为182:1984,也就是每考上11个理科生,才考上1个文科生。此比例远小于全市的比例1746:9178,大致每考上5个理科生,就能考上一个文科生。不但如此,当我们查看理科生具体成绩时,也发现其中语文、英语分数较低者占很大比例,而过去历史、政治也学得不好,文理科均衡发展之人相对少。可见,全县的考生已经严重地“偏理轻文”。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心流”、情商和场景意识谈中学生重理轻文(偏科)问题


能想到的一般原因有:

1) 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差异;

2) 纯粹的个人兴趣爱好导致;

3)不喜欢某些老师;

4)不喜欢背诵概念、条文;

5)基于未来就业的价值判断;

6)不明事理,逻辑混乱。

7)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

本文不想谈这些方面,只想从“心流”、情商、场景意识的角度,并联系以后职业发展谈谈这个问题。

心流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定义,心流是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他提出更容易发生心流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特征:

1、有兴趣去从事;

2、会专注一致;

3、清楚目标;

4、有立即回馈;

5、有主控感。

对中学生而言,数理化学得较好,说明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智商较高。这种逻辑建立在对已知事物和既定规则的明确了解之上,以自我认知为基础,是单向的。在数理化学习和考试中,我们会做一道题,只需按自己的想法,用题目给出的数据、已有公式做出即可,无需理会出题老师怎么想,答对就是满分,很客观,也很公平。所以,做数理化题目时的目标很明确,也较易获得反馈(或者做时就能明白对错,或者翻看标准答案即可明白对错)。如此,学习数理化就会更具有主控感,也更容易专注一致,从而更容易获得心流,而心流又能提升学习的兴趣,相辅相成。

文科类科目则不同。文科要得高分,有考生和考官深层次沟通的意味。答题者,不但要将自己会的写出,还要猜测出题者想要的,必须让自己的回答被阅卷者认可,才能得到高分。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可,这样就意味着目标不是那么简单直接。而且,往往在做题时也未必能猜到自己回答的正确性,或者即便看到答案,也不一定口服心服,所以反馈不会太及时。这样,学习文科时的主控感会较差。至于专注一致和兴趣爱好方面,二者没有明显区别。

这么说来,从“心流”的角度来看,学理科科目在3个方面明显胜过文科科目,2个方面打平,所以,学习数理化更加容易获得心流。一些爱好数理化的中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这种如“游戏通关般的”单向探索过程,而陷入其中不可自拔。相反地,他们会觉得学习文科科目不可控,较难获得心流,日渐厌倦。

情商和场景意识

情商包括对自我、他人情绪的理解以及对自我、他人情绪的调控四个方面。场景意识就是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场景,并按该场景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目的,按规则出牌。简单地讲,就是“上什么山,唱什么歌”。

高考是考核、选拔人才的严肃场所,高考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评卷老师给你高分。所以,诉说内心的委屈、发泄情绪、显摆自己有学识都是适得其反的。

前面提到过,学习文科,需理解出题者的意图,这就需要更高的情商。这一点,在语文作文、历史和政治的论述题中都有深刻表现。

假如,历史考试有“请论述太平天国的失败”一题。如果某个学生是太平天国史的爱好者,也在历史权威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可以说他对太平天国运动历史的掌握非常好。但如果他在考卷上写下自己的独特观点,而不是考官喜欢的观点,肯定不能得高分,甚至有可能得零分。如果他这么做了,得了零分,只能说明这个人情商低,也搞不清楚场景和目的。

写作的文笔不好、语法不正确、书法难看会扣掉一些分数,而阅卷者认为你写得文不对题、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则基本会扣掉全部分数。

我们阅读某些文章,常感到逻辑不清晰,或者缺少必要的交代。当然可以认为作者本来就缺乏逻辑,但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更大:他们不是缺乏逻辑能力,而是思维跳跃了,文笔又简省了。一些道理在他们思考时是有逻辑的,这种逻辑有些在意识层面,有些在潜意识层面。潜意识无法表达出来,这样本就会丢失一部分信息。等到他们把“意识”用语言表达出来时,因为动作器官(手)的懒惰,又会丢失不少信息。如此丢失了很多信息后(就像电影被剪辑掉了),写出来的文字就变得没有逻辑,让人看不明白了。要避免此问题,情商起到很大作用。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为读者想一下:“他们能看懂吗?”便可做出很多改变。在此不做赘述。

回到我在一篇文章中说1990年高考作文没写好导致语文只得59分(满分120)的事来看。当时我并非不知道本应怎么写,但似乎冥冥之中有种力量让我把主题设为“不要被外表迷惑,美女都是红颜祸水”。应该是作文的主题引发了我的情绪,而高考的压力又强化了它,以致情绪失控,信笔由缰。等我发现似乎不太对,已经没剩下多少时间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写完。这就是没有注意场景,被情绪操控,而不是自己操控情绪导致。

1990年高考失误记1:作文跑题,语文只得了59分

结论

文科的学习和考试受到的限制很多,双向沟通面临的挑战也更多,一切都得按套路出牌。其实这个套路并不应该受到批判。我们在文科中学到的情商、场景意识、目的性正是我们以后工作中成功的法宝(核心:投掌权者、客户所好),所以用此来选拔人才没有错。

总之,我认为理科生要是文科科目不好,成为“废材”的可能性更大。我并不担心这些人文科会差到理解不了数理化教材的程度,因为那样他们的理科科目也好不了。我很担心如上提到的如情商、场景意识、目的性等。这些才是未来职业发展是否能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来,让我们为文、理科目都得高分的学子点个赞吧!


从“心流”、情商和场景意识谈中学生重理轻文(偏科)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太平天国   零分   情商   场景   意识   偏科   目的   数理化   理科   科目   中学生   专注   分数   逻辑   语文   情绪   数码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