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制造业立市”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愿意谈论制造业的”?“应该是从不赚钱开始的吧。”——知乎上的这句话,有点扎眼。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创新创业大赛的会,会上很多企业,卧虎藏龙。中间聊了几个企业,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今天拿出来聊聊。


这是一个做新型材料合金粉末研发生产的企业,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占地4万平米,有5层楼的办公楼和5层楼的研发楼,去年营收一个多亿,正在准备上市。这是一个由“作坊”发展起来的企业,当初公司规模小到什么程度?一排小土房,在一个连导航都很难定位的地方。几年前,想换套检测设备,差100万。厂房是租的,设备也称不上足值抵押物,后来通过比赛,认识了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下属的天津科技小贷公司,拿到100万贷款。


这个桥段并不新鲜,甚至有点像“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爽文套路——小贷公司收了利息,科技企业拿到了钱。我着重问了一下这笔贷款的综合成本,注意,不是利息,是综合成本,这两个的本质区别……嗯,懂得都懂。问完我就疑惑了。这笔贷款的综合成本与银行贷款综合成本相差不大。


这是“小贷”还是“天使”?我问了科技小贷公司的负责人,他说他们虽说是小贷公司,但却在做类似“天使”的事情。作为全国首家专门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小贷公司,他们以促进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贷款是不需要抵押的信用贷款,为了保证每笔贷款的安全性,他们每笔贷款都会去尽调,他说,先看人,再看企业。这家新型材料合金粉末企业当初他们去的时候,规模很小。但这个公司1989年就成立了,创始人在成立这家公司之前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30年,从1956年开始,创始人就在搞粉末研究,这60多年的技术积累沉淀足以在这一行业出圈。


或许是看上了企业的匠心精神,科技小贷在没有抵押的情况下出了这笔钱。这个企业不是个例。到现在,科技小贷公司累计放款差不多在6.5个亿,一共支持了600多家初创期的科技型小企业。这些企业中目前已经有两家科创板挂牌企业,有2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还有一家被上市公司全资收购的企业,还有4家拟挂牌上科创板的企业。这600多家企业当中95%的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不少产品和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制造业像是个金字塔,冒尖的是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中间的,是正在爬坡发展的中型企业;而基数最大的是处于金字塔底部的众多小企业。怎样帮助中小企业一步步走向塔尖,完成蜕变,实现制造业升级,与此同时保护越来越多新进入的小企业持续稳定成长,是我们在谈论“制造业立市”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是天津对制造业扶持的一个缩影。天津“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天津市在印发了的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明确了天津制造行业的发展目标。比如,要促进制造业规模进一步增长,占天津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中有升,即到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5%;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到2023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4%,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保持在20%以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家。


制造业是如何成为天津底色的?智能又是如何在制造业基础上赋能的?从小切口看,初创型小科企是需要被保护的重要资源。天津在培育科技型小企业发展时给出了教科书式的样本:从各种平台渠道中选拔企业,金融配套,政策扶持。银行能贷的银行贷,银行贷不了的,其他形式的贷款机构贷,政府补贴,综合成本差不多。梯队培养,帮助雏鹰企业成为瞪羚企业,瞪羚企业成为领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出相应的扶持机制。从小培育到大,直到企业闪光。


困难有没有?当然。之前疫情一巴掌打傻了不少制造行业的实体企业,产能一时半会缓上不来。对比服务型企业躺在流量的富矿上享受投资红利,制造业实体确实苦哈哈的。


现在越来越被推崇的商业模式是通过风投融资后烧钱抢占市场,形成垄断地位。这一模式在过去得到了成功的验证,也备受创投追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制造业容易被习惯了互联网圈子的创投企业无视。尽管强大的实体经济和高端制造业是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服务经济的支撑,只有拥有强大的基础制造业,服务业才有发展的根基。但赚惯了快钱的互联网巨头在布局上更重视流量,忽视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于是,不少实体企业也不想努力了。大家都在喊,制造业难,是个苦差事,但是具体难在哪?对制造业实体企业而言,钱算不算一大关?就拿文章开头那个做新型材料合金粉末的企业来说,如果没有那100万,或者说,如果是成本极高的100万,这个企业是不是就被埋没了?


钱从哪来?政府补贴需要真金白银投下去的。此前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牵头起草、联合天津银保监局及天津证监局印发的《天津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要素如何支持制造业的总体框架。简而言之,就是灵活运用各种政策红利,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两方面入手,切实支持制造行业发展。


先进制造业信贷支持工作,银行一直在做。比如,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在年度信贷政策中明确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是切实提高先进制造业信贷占比;二是将战略新兴行业、先进制造业列为优先支持行业,进行差异化信贷政策管理。


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政策还有很多。在政策利好下,这些科企发展的还不错:2020年入库385家瞪羚企业,近四年累计营业收入1508亿元,研发投入69亿元,平均研发投入强度4.6%,平均复合增长率35.9%;2020年入库3557家雏鹰企业,2019年累计营业收入950.65亿元,研发投入总额19.25亿元。


回到前面,“不愿被谈及”的制造业到底能不能赚钱?在《天津市雏鹰和瞪羚企业研究报告2021》中有这样一组数据:385家瞪羚企业2019年共实现利润32.98亿元,纳税总额4.97亿元,净利润率5.53%;3557家雏鹰企业2019年实现总收入950.65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实现收入2672.62万元。制造业是可以赚钱的。


企业成功离不开人力、资本、知识与观念的积聚。而要吸纳这些要素,优惠政策,天然地理条件,活跃的市场氛围,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凡得到其中任一抓手,经济活力释放便有了更好的支撑。当一个城市能够吸引高新产业聚集时,意味着其以高新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在未来会快速成长。对于制造业而言,天津的底气还是足的。


新金融记者 宁广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制造业   天津市   雏鹰   合金   科技   天津   小企业   粉末   比重   实体   贷款   成本   产业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