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国常会为什么重提降准?

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当然,说了降准就一定马上就降吗?不一定。


笔者整理近年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释放降准信号后,央行降准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时候央行都是在一周之内落实降准。特殊情况是2020年6月,降准并未落地。但那次的表述只是例行提到“降准”这个工具,并没有明确指向。


时隔一年,国常会为什么重提降准?


这次的提法是“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说得也比较宽泛,给了央行一定的灵活度。


怎么降?定向降准的可能性大


如果此次降准落地,那降准的方式或许倾向于定向降准。


此次降准为了什么?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原文来看,直接原因是,“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大宗货品价格持续上升,中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降准可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从而对冲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中游制造业企业上半年出口的态势很好,但上游涨价,成本压力也在显现。下游制造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利润复苏也相对缓慢。2021年1-5月,纺织业、纺织服装、家具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7%、27.9%、44.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1%、-4.8%、-4.0%,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回顾下2014年4月16日第一次定向降准,也是类似情况。当时国常会提降准的理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大涉农资金投放”。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是,打消市场对于“钱紧”的顾虑。


目前,因为输入性通胀,企业、银行、股市都担忧央行下半年收紧的风险。4.30日政治局会议层面时隔一年再次定调流动性合理充裕,就是为了缓解市场担忧。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反而成为了“宽货币”的理由,不墨守通胀上行就一定收紧货币的成规,也体现了政府的智慧。


新金融记者 王雅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漫灌   国务院   通胀   大宗   央行   常会   生产经营   货币政策   实体   制造业   利润   成本   情况   工具   商品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