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or海洋经济?高考志愿他选了后者

想起写这个选题,源于一次家庭会议。


家里今年有个高考生,成绩还不错。在全家开会商讨他的志愿时,他执意要报考与海洋产业相关的专业,他爹妈不解:人工智能不香吗?他端出打印好的各种文件,上面红蓝相间的做着各种标注。


他说他做过分析。现在的海洋经济,包含渔业、油气业、盐业、化工业、生物医药、电力、海水利用、船舶工业、工程建筑、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十多个子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2020年中国海洋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的生产总值为80010亿元。在过去20年中,这个数值增长了近20倍。


天津在未来五年,海洋产业将是一个朝气蓬勃,很有发展的行业。《天津市海洋装备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提到的“五年行动计划”涵盖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到2024年,天津海洋装备产业将精心建造五大高端产品,形成体系完备的五大产业集群,产业总体规模将突破600亿元。这五大产业板块,包括:高技术船舶、海洋油气装备、港口航道工程装备、海水淡化装备和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单拿出哪一项,都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出圈的企业。


而且天津有多个国家级海洋科研院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都设有海洋相关的学院。天津的海洋油气开发和海洋工色特色突出,这是天津特色,也是他未来的努力方向。“五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他也正好毕业。他说“我个人努力的一小步,能不能推动天津海洋产业往前迈一大步?”因为这句话,我举手投出了赞成票。


深海,是未来全球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据统计,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4%来自深海。中国海洋经济涉及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包含渔业、油气业、盐业、化工业、生物医药、电力、海水利用、船舶工业、工程建筑、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十多个子行业。依托于港口的地缘优势和机械制造、化工产业的基底,海洋油气业成为天津的特色。目前,天津在海洋油气领域聚集了一批像中海油管道、海油工程、博迈科、中海国际等龙头企业。


我了解了几个企业,以博迈科为例,博迈科近100%的业务来自于海外市场,公司生产建造的FPSO主要应用于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巴西等地区。根据相关的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建造的FPSO共有22艘,其中10艘FPSO的上部模块由中国供应商负责建造,博迈科作为中国供应商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参与了其中7艘FPSO的上部模块的建造。


依靠创新技术,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天津海洋装备产业正在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附加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3月,天津共拥有海洋油气企业16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0家,发明授权专利843项。天津实现了油气核心装备部件、工程承包和投资服务的全产业链覆盖。


作为“百年港城”,天津有着扎实的海洋发展基础与较大的资源潜力。《五年行动计划》涵盖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到2024年,天津市海洋装备产业将精心建造五大高端产品,形成体系完备的五大产业集群,产业总体规模将突破600亿元。


在海洋产业中,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是海洋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久前,自然资源部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研发基地一期中试实验区已成功通过联合验收。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方面,天津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城市之一,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方面具备科技资源、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专业人才等优势。天津拥有一批从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设计咨询、工程总包、检验检测、综合利用的企业和机构,在海水淡化超微滤膜制备、海水水处理药剂生产、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设计、产品装备检验检测方面优势明显,具备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形成全产业链条的基础和条件。


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就要围绕海洋、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力。博迈科证券部经理宋杨说,博迈科生产的模块单个最重可达15000吨,有十几层楼高,需要配置大量的梯子、栏杆,通过标准化的设计,以实现标准化的生产,并且,公司引入了智能机器人焊接等设备,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形成产业集群,离不开各产业板块的协同发展。要从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港口航道工程装备、海水淡化装备、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等几大领域打开产业链条,就要聚焦“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部分,完善从上游装备设计、中游装备制造到下游维修服务等关键环节,重点引育工程总承包商和装备集成供应商,带动整体设计和配套供应商聚集。


为建立全力、迅速地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机制,协同打造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环境,天津港保税区成立了“临港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理事会”与“临港高新制造理事会”。“临港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长单位1家,副理事长单位3家,成员单位16家;“临港高新制造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长单位1家,副理事长单位3家,成员单位5家。这两大理事会的成立是保税区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高新制造产业的创新举措,也是完善区域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


显而易见的是,要形成产业聚集,打造产业集群,就要引入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加入联盟,积极参与到整个海洋装备制造行业之中,为补链、完链、强链贡献各自的力量。同时联盟也应主动从人才、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组织培训交流活动增加成员归属感,提升联盟成员的作业能力、技术实力,打牢基础稳步扩大产业规模。

新金融记者 宁广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滨海   海洋   经济   人工智能   天津   理事会   油气   志愿   成员   体系   供应商   装备   单位   产业   工程   行业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