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猫被熊孩子浇水惹怒主人,“以牙还牙”激烈报复让网友吵翻了天

爱猫被熊孩子浇水惹怒主人,“以牙还牙”激烈报复让网友吵翻了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怕遇到所谓的熊孩子,他们有时候大喊大叫,跑来跑去撞到人也不道歉,甚至会搞点恶作剧,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应对熊孩子的方式,大都是让其父母加以管束,但如果父母不在场怎么办呢?你会亲自出马给熊孩子上一堂教育课,还是选择隐忍不发呢?


最近,国外一名网友就以身示范了如何整治熊孩子,不过大家对她的做法却褒贬不一。


报复式反击熊孩子引热议


这名网友Shannoncooperox在推特上讲述了事情经过,当时自己的猫咪只是乖乖坐在栅栏上,邻居的10岁男孩看到了,估计是想恶作剧,于是朝她的猫咪泼了水。


她一气之下,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用一盆水泼向小男孩。


可想而知男孩的父亲看见了儿子的窘状后非常恼怒,直接来到她的门前想堵人。


然而这名网友直言,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太大问题,如果不是男孩碰她猫,她也不会采取这样的“报复”方式。



爱猫被熊孩子浇水惹怒主人,“以牙还牙”激烈报复让网友吵翻了天



这件事立马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的网友认为对付熊孩子就应该让他一次吃到深刻的教训,并且指责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家长惯出来的。



不过是泼水而已,他爸反应不该这么大,他该做的是教导孩子善待动物,换做是我就会直接拿一桶水泼他。”
“那些说男孩子才10岁不懂事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呀,10岁孩子并不笨好吗,我3岁的时候就知道不能这样做。”
“那些为熊孩子说话的,应该是没碰到过10岁左右的熊孩子,我认识的4岁小孩都更有礼貌。”


爱猫被熊孩子浇水惹怒主人,“以牙还牙”激烈报复让网友吵翻了天


有的网友则表示这种擅自报复孩子的方式太幼稚太极端,自然会引起对方家长的不满。



“我懂你不爽的点,但身为家长我也会不爽,如果我小孩做错事你大可直接跟我说让我来教。”
“敢这样对我儿子我一定毁掉你家门前所有东西,是我的话我会骂他,要他跟你道歉,让他学习一课。但你直接这样报复我也会以眼还眼,就这么简单。”
“你应该
跟他父母反映,让他们来管自己的小孩。也不是说你真的伤害了那个孩子,只是如果我是对方家长的话,我会想要自己管教小孩。孩子做的事虽然不对,但他不是你小孩。”


还有网友则认为双方都有错,在这件事情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眼看自己的故事引起了网友热火朝天的讨论,当事人又发文解释了一番,说这名男孩其实不是10岁,而是13岁,因为看起来显小让她误会了年纪。


另外,男孩爸爸之所以发火,是他当时不知道儿子干了什么,两家人其实是朋友,这件事也没让双方翻脸,邻居爸爸只是认为孩子不应该仅是对猫泼水就该遭到惩罚。


爱猫被熊孩子浇水惹怒主人,“以牙还牙”激烈报复让网友吵翻了天

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事情看似已经翻篇,从中折射出来的“熊孩子教育”问题,却让敏敏老师有了不同的反思。


从猫的主人立场来看,她认为对付熊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化身熊姐姐,用更熊的方式回击,这也契合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粗暴理念”,那就是不要跟我说教养,对没教养的人就要用没教养的办法。


而对于男孩父亲而言,且不论事先知不知情,护犊的心理总会让他们或多或少地偏向自己的孩子,这感觉就像,我不争气的孩子我情愿自己教,外人如果打骂我会生气又心疼。


双方这样想都没什么大问题,立场的不同自然会导致行为上有所差异罢了。


但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敏敏老师更希望男孩父亲能够事后给孩子好好上一堂教育课,而不是轻易将这件事情一笑而过。


纵观近几年的各类“熊孩子风波”,基本上都是家长不作为或平时疏于管教的恶果。


广西南宁一男孩按下地铁站扶梯的紧急按钮,导致两名乘客险些摔倒;

爱猫被熊孩子浇水惹怒主人,“以牙还牙”激烈报复让网友吵翻了天


郑州5个男孩踩踏车顶致维修费上万,家长不认账被告上法庭;

爱猫被熊孩子浇水惹怒主人,“以牙还牙”激烈报复让网友吵翻了天


广东肇庆熊孩子跳舞打翻翡翠柜台,损失达到十几万元。

爱猫被熊孩子浇水惹怒主人,“以牙还牙”激烈报复让网友吵翻了天


诸如此类的事情,仿佛都印证了一条规律,那就是熊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个熊家长。


爱猫被熊孩子浇水惹怒主人,“以牙还牙”激烈报复让网友吵翻了天

孩子做错事父母处理态度更重要


美国心理学协会曾有一项研究指出,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表现出来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发展。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父母对孩子做错事的反应是负面、激动、愤怒的,那么孩子长大之后,情绪管理能力会比较差,还会缺乏自信学习;


相反,如果父母的回应相对正面、带有鼓励性,孩子之后会更能够学会自我反省。


单纯的处罚、责骂根本于事无补,反而会降低孩子的自我认同感,甚至令他培养出负面情绪。


熊孩子的内心世界是贫瘠的,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将心比心,一遇到不顺遂的事情,就喜欢用侵略性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都是与“自我中心”的成长心态有关。


再加上到了好奇心最为浓烈的阶段,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想要自己去尝试一下才肯罢休,他们在做一些行为时会想如果我推一下他会怎样”“可以捉弄那只猫吗,这些在大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孩子无尽的好奇心以及有限的同理心双重影响之下,就变得不难理解了。


当然这并不表示孩子的不良行为应该被允许,而是提醒父母,在发现孩子做错了事情时必须用冷静且坚定的方式来处理,另外在教养过程中也要防微杜渐,尽早地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爱猫被熊孩子浇水惹怒主人,“以牙还牙”激烈报复让网友吵翻了天

孩子的同理心需要从小灌输


关于如何从小养成孩子的同理心,以下几点建议父母可以采纳。


1. 设定原则

确保孩子理解并遵守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不伤害别人。


如果孩子的年龄正处于攻击性行为阶段,在他和其他孩子互动时记得要投注更多的注意力。


一旦发现不良行为,可以先孩子先在旁边冷静几分钟,切忌用打骂的惩罚方式来告诉他“这样你感受如何”,因为这相当于在灌输一个讯息,只要对方比你弱小,你就可以欺负他。


还有一个原则是,要坚定地让孩子相信,他的任何攻击性行为都不会有他想要的结果,比如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或零食,以及妥协答应他的任何不合理要求。


2. 父母以身作则

北卡罗来纳州维克森林大学心理学教授Deborah Best博士认为,看着父母与其他人的互动,是孩子发展同理心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父母即便无法控制孩子的行为,但可以找到证明善良行为的方法,因为孩子渴望模仿父母。


比如日常互动的小动作,放下手机与他人眼神互动,定期询问朋友的近况,主动为老年长辈开门或帮助孕妇小孩,以及将行动落实到志愿者或慈善活动,捐赠衣物或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的人。


当孩子看到父母主动安慰某人时,他们自然而然会学习到你的行为模式,在下次类似场景中,他们会用你同样的语气和肢体动作去提供帮助。


3. 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引导孩子去思考,如果你处于某个状况中,那个感受会是怎样的?


足够的想像力,是诱导孩子同情心的要素之一。而想象游戏是年幼孩子练习同理心的好方法,比如问孩子“想像一下没有导盲犬,盲人在街上行走会有多困难?残疾人坐轮椅搭公交是不是很辛苦?”


随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这种思维方式,孩子会逐渐将之内化变成一种自然反应。


4. 提供练习机会

透过鼓励孩子与不同的人互动交往,他们会慢慢明白,其他人的感受不会总跟自己的一样,这是在告诉他们每个人的思维和感受都有可能千差万别。


尝试从日常中的喜好入手,比如“爸爸喜欢看篮球比赛,但妈妈不喜欢”,让孩子理解这种差异性正常存在且合理。


随着孩子长大,再慢慢引导他适当地去满足他人的需求,比如让他帮忙照顾家里的宠物,包括喂食或洗澡等。


你还有什么好方法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吗?

欢迎在评论区

留言分享~


爱猫被熊孩子浇水惹怒主人,“以牙还牙”激烈报复让网友吵翻了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北卡罗来纳州   孩子   网友   以牙还牙   想像力   不良行为   激烈   主人   小孩   父亲   爸爸   儿子   家长   事情   父母   男孩   自我   方式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