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些傲慢的车企 迟早都会沦为硬件厂”

“你们这些傲慢的车企 迟早都会沦为硬件厂”


1 来自美国的暗战


在底特律,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Waymo正在彻夜亮着灯火。他们不是在这里熬夜造车,也不是为了振兴美国工业而重操旧业,只是悠闲的装点新的办公场所,希望能早日运营。

约翰·科拉菲克是加班中的一员,一位普通的职场白领。她刚刚看完公司的一则内网消息,收购人工智能(AI)公司Latent Logic,以寻求加强自己的模拟技术。虽然价格不菲,但公司充满信息,因为来自市场的底气——一天24小时运行1万辆模拟车,记录了超过100亿英里的计算机模拟里程;并且成为了首家提供无安全员的载人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的公司。


“你们这些傲慢的车企 迟早都会沦为硬件厂”

她们来底特律的目的也与此相关,建设一座可以生产自动驾驶汽车的工厂。自2008年这片工业圣地一片狼藉之后,从未在暗夜中有过如此生机。人们还不太相信她们这样的公司能掀起什么风浪,只觉得是她们的“奶妈”谷歌的又一场资本游戏。

与此同时,奔驰新任CEO康林松再一次站在新品发布会的舞台。这位年纪轻轻就加入戴勒姆,用了近三十年的时光,从一位普普通通的员工,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新任领袖,被寄予让奔驰全新蜕变的厚望。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用玩笑回击了宝马的销量赶超,也从信心上对特斯拉不屑一顾。他说,未来三年,我们将推出10款EQ品牌电动车,汽车发明者将再次发明汽车。

此时此刻的我们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远在底特律约翰·科拉菲克,未来或许会主宰康林松的命运。

2 来自谷歌的杀机


美国是丰田最重要的汽车市场,可能更能嗅到来自硅谷的杀机。

丰田汽车现任副社长丰田章男,在2018年CES会场上首次将枪口挪了个方向,道:“我们的对手不是大众,而是谷歌”。

而在更早的2015年,时任戴姆勒集团首席执行官的迪特·蔡澈关于未来的前景,沉思良久只说出简短的十二个字,“我们不打算做苹果的富士康”。

言外之意,他们都意识到了同一个恐惧。

2013年9月,面对谷歌利用安卓系统对全球手机硬件厂商实施大一统的攻势,能砸破核桃的诺基亚没能砸破新世界的果壳,不得已卖身微软,以为美国人总有办法对付美国人。自此,诺基亚退回芬兰冰天雪地的火炉旁,无力再远走他乡。

就在今年12月10日,挣扎许久的微软宣告停止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10 Mobile的更新,正式宣告离开牌场,告别江湖。如果不是这条新闻,安卓和IOS都差点忘了它的存在……

如今,安卓对汽车硬件的大一统也似乎正在重演。

且不说国外,据36氪统计,虽国内车载系统市场已日渐饱和,但大部分车载系统或车载解决方案都是基于谷歌的移动版安卓系统(Android)开发的“衍生品”。

除阿里的AliOS为基于Linux开发的系统外,比亚迪DiLink、吉利GKUI系统、长安In-Call、东风风神WindLink 3.0、博泰的擎OS、腾讯的梧桐车联等都是基于安卓系统深度开发而成;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威马、爱驰、奇点自身的车载系统也均基于安卓开发;而百度的小度车载OS目前未涉及到底层OS的开发。

“你们这些傲慢的车企 迟早都会沦为硬件厂”

而谷歌的另一个宿敌苹果,也正在隐秘的研发用于汽车的全新系统,可以理解为汽车版的“IOS”,外界猜测可能会在2023年前后面世。之所以苹果显得如此缓慢,仿佛落后谷歌一大截,是因为苹果暗藏更大的野心,与智能手机时代的竞争模式一样,苹果并不喜欢只依靠软件来统治硬件,它要做的,就是将两者都抓在自己手上。这便决定了偏执的苹果苹果的汽车系统能和苹果汽车一起亮相。

为了补足硬件上的短板,苹果疯狂挖墙脚,引进大批制造方面的专业顶尖人才,甚至一度去给特斯拉松土,迎来了许多该公司的高管。

究竟未来是安卓模式的天下,还是苹果模式的天下,这都不好说。或者说,仍是传统厂商的天下?


3 来自传统车企的反击


毕竟坐在驾驶舱更能看清前路的方向。

奔驰生产总监马库斯·舍费尔就曾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会沦为其他企业的硬件供应商。”随后,除了戴姆勒对自身MBUX系统的升级与坚守,2018年,他们也与博世集团深度合作,共同研发相关的智能系统。

今年六月,另一位大众汽车宣布,将从2025年前所有新车型都将使用vw.OS汽车操作系统,并搭载大众与微软合作的汽车云服务。目前大众已经专门成立了Car.Software部门,预计将招聘5000人针对系统进行相关研发,并且计划将大众汽车内部研发的软件从目前的不到10%提高到60%以上。

而此前,大众也加入开源操作系统AGL联盟,与丰田、奔驰、福特、日产、路虎、捷豹、马自达等共同构建抵御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的护城河。

不难看出目前两大阵营旗帜鲜明,一方是传统车企的抱团狙击;另一方是以谷歌、苹果为代表的围追阻截。


“你们这些傲慢的车企 迟早都会沦为硬件厂”


为什么他们要如此剑拔弩张?因为一切已经到了决战之刻,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正陷入一场争夺汽车屏幕(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屏)最后堡垒的战斗,这是一个价值数百亿甚至千亿级美元的潜在市场,数字仪表集群、信息娱乐系统以及相关智能车载设备可能产生的广告和服务收入,将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争夺车主和乘客的注意力。

前阵子,汽叔参加一个汽车圈的饭局,有一些国内的车企大佬和软件商,他们也关于这个问题争的不可开交。有人说智能以汽车为主,有人说汽车要以智能为主……最后,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悄悄吐槽道:“你们这些傲慢的车企啊,以后都会沦为硬件厂,硬件厂也并不代表死,你看三星、联想不是照样活的好好的?”

但是,汽车作为更精密与更高端的制造业,并不愿意公开自身的数据,虽然特斯拉曾经几乎开放过所有的专利技术,但前提是,特斯拉作为汽车制造商的同时,也是智能技术的开发商,它相当于一个软件公司,车只是承载这些软件的载体。有点类似苹果的定位。

显然,传统车企们在这双重身份中目前只拥有一个,自然谨小慎微。有时候战斗不是为了证明选择的对错,而是为了证明我不用你那么活也不错。

让时光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一天。

加班完毕的约翰·科拉菲克已然回到寝室休息,而康林松离场后也在迈巴赫-S级的轿车中闭目养神。

夜幕来临,关于未来,他们做的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三星   底特律   特斯拉   约翰   硬件   丰田   都会   微软   大众   傲慢   苹果   传统   未来   智能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