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的“凶兆”


汽车设计的“凶兆”

​这两年许多汽车品牌都热衷“年轻化”,一些营销手法也以此为乐。

这令汽叔有个疑问,在过去一百年多年里,难道没有年轻人吗?汽车不本来就是年轻化的产物吗?20多岁自诩嬉皮士的乔布斯不照样开着奔驰在硅谷炸街,现在奔驰怎么就要急着割胡子呢?

事实上,车企每一代都在抓年轻人。问题是,这一代年轻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抓。

汽叔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十分“诡异”的现象。

那就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近些年的汽车设计,越来越“凶悍”了?


汽车设计的“凶兆”

比如近两年封神的雷克萨斯,夸张的大嘴、凌厉的线条、攻击的前脸,丝毫不像日本设计一直秉持的含蓄内涵,比之前粗犷的美系车企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BBA身上,只不过步子没有迈那么大。在最新换代的奔驰车系里,为了表现年轻化,开始把车灯设计的“大眼瞪小眼”,要表现出一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势。


汽车设计的“凶兆”

宝马越来越大的“鼻孔”汽叔也就不多说了,都是“凶”的另一种取向。


汽车设计的“凶兆”

重点我们可以看看一向以圆润著称的奥迪,近些年的全新设计语言也愈发“狰狞”,灯厂的眼神、魔幻的大嘴……从之前的低调,一下仿佛变成了跑调。

汽车设计的“凶兆”

而奥迪的同根兄弟大众,在线条上也来的招式凌厉,比方新一代的迈腾,头部特意营造了一种俯冲感,时刻就像进击的迈腾。


汽车设计的“凶兆”

这样的变化在国产车、韩系车、日系车身上也随处可见,汽叔就不一一举例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众车企解读年轻化的方式——让汽车变得越来越“凶”,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有人将此归因于冲压工艺的进步,或者时尚化的结合。但都站不住脚,这都是结论而不是原因。


这样的冲压工艺早已诞生,为什么这些年大规模运用?


之前的时尚是圆润、优雅,怎么就突然变成龇牙咧嘴了?

任何流行化的设计和产品,都无法脱离社会群体心理的变化。用大白话说,这一代的年轻人,跟之前的年轻人有什么最大的不同?

答案是:这一代的年轻人变得更愤怒了。


一 汽车就是你的表情


举个其他的例子我们就能恍然。

聊聊网红川普吧。

为什么这么一副神经质的糟老头,喜怒无常的老男孩,竟然能成功当选美国总统?


并且在任近四年来,能活的像段子一样供全球网友嬉笑怒骂。

这恰恰是因为,特朗普意识到当下美国很大一部分的年轻人、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人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愤怒”的状态。


不满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旋律。

他由此登上舞台,继而保持人设。

当大家不解他为什么频频无理取闹时,要明白,他要用一种怼天怼地对空气的气势,来代表支持他的那一股愤怒情绪。如果他不表现的激烈一些,就会有人对他脱粉。

换句话说,谁能帮当下的主流人群发泄、排解愤怒,谁就能赢得选票。

在商业领域亦是如此。汽车行业更不例外。


汽车设计的“凶兆”

优秀的工业设计永远都是关于人性的学问。

曾经有人说,产品理应关注人的所有负面情绪,唯有如此才能洞悉需求。

当年乔布斯设计初代MAC时就与设计团队吵的不听不休,争论的核心焦点其实就一个——那就是让这台电脑的外壳看起来更像什么。

乔布斯的立场是:一定要像人脸。

后来谁也没有执拗过乔布斯,时代也证明了他的正确。尽管大家表面上很难将MAC与人脸联系起来,但那种一眼就来电的莫名感觉,其实就是来自对人脸无意识的亲切。

同样的思路也体现在汽车领域。


汽车设计的“凶兆”

譬如奔驰名噪一时的蝴蝶尾灯。又譬如,不止一次有朋友在汽叔跟前说,总觉得奥迪的车屁股很好看,比奔驰和宝马更耐看一些。

汽车设计的“凶兆”

实际上,起初圆润时代的奥迪车尾,借鉴的女性臀部的完美曲线。

汽车设计的“凶兆”

当然,这样的精髓没有得到传承,新一代奥迪A6的屁股就丑爆了,估计是借鉴了IT男臀部的曲线吧……

所以,近些年所谓年轻化的车脸,就是洞察到大家的日常表情其实都比较“凶”,虽然我们常常还是微笑的。表面嫣然一笑,内心万马奔腾。

是的,如今车企所流行的车脸“凶相毕露”,就是为了将你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宣泄愤怒的目的,产生情感共鸣,好让年轻人芳心暗许。

二 愤怒的“新一代”


关于这一代年轻人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愤怒,每个研究机构都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社会压力太大;有人认为是阶级固化。


也有人认为是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暴戾情绪,如今互联网的原住民渐渐成为社会主流,自然凶凶巴巴……

汽叔对于这些因果不做判别,毕竟我只是一枚开车的。但想要说明的一点是,如今年轻人的愤怒有种温和的愤怒,或者说是“低温愤怒”。


佛系本身就是一种对愤怒情绪的别样诠释。汽车“凶脸”设计,也契合了很多人实际上在社交网络上的“表情”习惯……

对原本表示愤怒、尴尬、不满等表情的幽默化处理,能获得用户们更高频的使用。


汽车设计的“凶兆”

相反,那些原本表示开心、高兴、喜悦的表情都会让对方觉得“不是真的”,而是另有深意。


汽车设计的“凶兆”

这一奇妙的心理其实也是在说明,如今的年轻一代喜欢对愤怒进行羞羞答答的表达,要有一种朦胧美。


于是,当车企从设计上将这种真实情绪“外化”出来后,人们的某一些情绪就得到了泄洪与释放。

因为人的任何情绪都必须有所附着。

当然,除了设计,车企若想真的实现彻彻底底“年轻化”,抓住这一代的年轻人,也要尽可能不要“惹”他们生气,那些促人愤怒的环节该砍就要砍。


比如雷克萨斯意识到很多车主的怒火都在后期的保养,那就大胆的免费保养。

同样,特斯拉意识到人们在买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令人抓狂的步骤,那就直接省掉中间环节,直接网上销售。

但这样的大刀阔斧会让车企内部很愤怒。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让自己人愤怒,还是让年轻人愤怒?

时代留给你选择的时间不多了。因为转眼这一代年轻人又将老去,下一代年轻人什么脾气我们还无从知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奥迪   凶兆   宝马   汽车   近些年   新一代   凌厉   美国   圆润   臀部   愤怒   情绪   年轻人   表情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