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随着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公布后不久,我们针对着人口普查的结果,描述了当下制造业的困境。

其实,当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人口数量。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在我们的预想之外,“三孩生育政策”就突然而又恰好的,来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看“三孩生育政策”呢?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来源于新华社)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5月31日(高层)会议决定调整中国的人口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虽然政策上只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三个孩子。

其实,三孩政策已经和全面放开没有太大区别,今天能生三个以上的比例并不高。

为什么要推出这个政策?

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享受了中国人口的红利。

但是,最近的20年,年度新增出生人口一直在下降,2020年的新出生人口数量只有高峰时候的三分之一左右。

新的人口政策,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人口生育方面的错误的思想-“马尔萨斯陷阱”。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马尔萨斯人口论来自于18世纪的英国。

认为社会环境资源有上限,人口增长太快,就会触及到资源天花板,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全社会生产出来的粮食养不起那么多人,自然会发生天灾来消灭人口。

这是基于农业社会以及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的产物。

今天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供给过剩。

对今天的社会来说,人口代表着劳动生产力,代表着国家消费力,代表着市场的潜力。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有利于改善中国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持续保持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但是,三孩政策只是从政策方面解决了可不可以生的问题。

要把三孩政策落实下去,必须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解决愿不愿意结婚的问题,二是解决愿不愿意生的问题。

对于年轻夫妻来说,生不生问题的背后还有如何解决养和教的问题。

所以,除了国家政策允许生以外,还要有促进生育的社会舆论氛围和社会政策一体化考虑。

首先要从社会舆论方面鼓励年轻人走进婚姻殿堂,鼓励他们生育,要从社会机制方面解决他们养育、教育的负担问题。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对全社会来说,要提高优生优育的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的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的开支。

除此以外,还要建立针对特殊家庭,特别是因为生育致贫的家庭保障制度,让老百姓从心里想生、敢生、愿意生。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好了,我们再来看看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三孩放开当天,各种的梗在微信群、朋友圈都炸了,

我觉得看待“三孩”问题可以有两个角度:

要不要生?

愿不愿生?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要不要生


从国家角度来看,我也不多说,直接来看文稿中的两组数据,GDP vs生育率。

中国生育率都远低于美国和邻国日韩。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中国的数据显示有个特点是“未富先老”。

这个才是值得我们的警惕,难道以后我们要像国足一样,依靠“归化”?

这些数据推动着我们不得不做出重大决策,放开的生。

上个月,有位30岁的女孩和她先生一起来找我谈一个项目融资,我认识她有十年了,我说你现在有房、有车、还有老公,现在紧急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就是生孩子。

如果现在去创业一折腾就要好几年,到时还能生吗?就算能生,代价是多少?

从国内省份生育率看,出生率和GDP成反比。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像北京、天津、上海GDP是最高的,但生育率也是最低的。

广东有广州、深圳GDP两个大都市,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反而处于中国省份中的中游?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人口的流入,深圳和广州是两个大的人口流入城市。

第二个是由于宗族影响,我看到身边邻居和我孩子同班同学的三娃家庭,基本上都是广东某个大宗族的。

前年我去参加某制造业家族企业的年会,看到这类家庭,三孩都只是最低标准。

第二个角度就是愿不愿生了。


愿不愿生?


中国低生育率,关键核心在于三类成本高:

1、女性生育机会成本。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超过60%,排在GDP六大国家之首;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2、托幼成本高。

中国托幼机构数量奇缺,3岁以下儿童的入托率仅有5.5%,远低于其他国家35%的平均水平。

最近两年,深圳将大部分私立幼儿园收归公办,收费就从每月5000元降到了1000多,大幅降低了成本。

3、教育成本。

中国人历来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习俗,对于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中产阶段的父母,都有对孩子强烈成长的欲望。

在周末,深圳最有名校区的百花路超级拥堵,连给你违章停车的车位都没有。

针对课外培训,国家最近出台了很多规范政策,平抑社会焦虑。

但我和孩子一起听过不少的课,在教学资源、课堂互动、课件技术等,的确比一些公立学校要好,而且一个班只有十几人,公立学校一个班有50人,老师再好也是无法兼顾的。

我觉得应该发挥这些课外教育公司人才和技术优势,让这些公司成立私立学校,真正地解决教育效率和效果的问题。

我还是孩子的班家委,和孩子们接触比较多,我孩子的班里就有个同学每天4:20放学,一直呆在学校门口,等到6:30,家人才能来接。

后来我了解,父母是某为公司的员工,看着都心痛。

今年深圳开始试行学校免费延时服务,可以一直延续到6点,这是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为全国放开“三孩”提供服务措施的不错尝试。

当然,未来人口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是部分传统制造业的升级。

英国工业革命起源之一在于英国缺乏劳动力,需要高效率生产方式,催生了工业革命。

对比同期的中国,正处于人口过剩,以节省劳动力的技术革命成长空间小。

上个月,我参加了美的公司股东会,看到美的收购了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


“三孩”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可愿不愿生,谁来解决呢?


库卡机器人可用于物料搬运、加工、点焊和弧焊,涉及到自动化、金属加工、食品和塑料等行业。

它的用户就包括了:保时捷、宝马、奥迪、奔驰、波音、西门子、宜家、沃尔玛、可口可乐等公司。

机器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业趋势。

二是人工智能。

我们要从人口数量红利逐渐走向智能红利。

以上就是我个人经历角度的一点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马尔萨斯   生育率   托幼   英国   红利   深圳   中国   制造业   角度   人口   成本   政策   孩子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