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首先祝福所有的孩子们节日快乐,童真永驻,幸福健康。

就在昨天,三孩生育政策来了。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也许国家也是想赶着这个61儿童节宣布这个三胎政策。

可是提到孩子们,他们现在可真的不比我们轻松多少。

现在有个热词叫做“鸡娃”,什么意思呢?

就是奋斗要从孩子抓起。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他们去拼搏。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我看过一位企业家朋友给他上小学的孩子布置的假期学习表,从早上6点半醒来,一起刷牙、洗脸、听单仁行,从小就开始接受商业的熏陶。

然后一直到晚上10点,中间除了午休和吃饭以外,英语、钢琴、数学思维、书法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就没停过。

我一看,好家伙,这孩子可比他老爸还忙啊。

然而,我们这么费心费力从起跑线就开始“鸡娃”,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希望以后,我们的孩子可以在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中,能够出人头地,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上想要的生活。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这不仅仅是一种内卷,更是一种对未来的焦虑,对上升通道越来越狭窄的担忧。

我无法去评价“鸡娃”这样的事,但我想到了一个问题。

假如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了,是不是我们的孩子们就不用如此辛苦了?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我们看看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就知道了。

2020年,香港的DES公布,就像大陆的高考放榜,在7位状元里,有2位提前就选择好了学医,剩下5位状元也全部考虑当医生。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来源于香港01)


而根据统计,从2012年到2019年香港的7届高考状元中,80名状元竟然有39位选择了报考医科。

这个比例实在是太高了。

为什么香港的年轻人都要抢着当医生?

因为只要考进了医学院,熬过7年读书和实习时间,成为住院医生,月薪5万就到手了。

这个起点就是香港工资中位数1.75万高了3倍多。

之后再熬十年,成为专科主治医生后,月薪又能翻倍到10万港币。

所以,医学就成为了香港年轻人最为向往的职业,这也是难度特别高的职业。

学医要经过重重竞争,高考只是第一个门槛,大学还要学6年时间,医院又要经过1年的实习,只有顶尖的那一小撮人可以顺利成为医生,拿到高薪。

那剩下的人怎么办?

如果当不上律师,进不了金融领域,考不上公务员,那不好意思,你就只能去港口搬货吧。

以至于香港学生也是从小就开始“鸡娃”。

但有趣的是,为什么会是医生,而不是别的职业?

这背后其实就是一个产业结构的问题。

香港有四大支柱产业,金融、贸易物流、专业服务和旅游。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你会发现一个问题,香港自己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基本上没有。

而房价却在地产商的炒作下,价格上到了天上,随随便便一套房子就是上亿港币,生活成本之高难以想象。

我们知道,经济的发展最终是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的最大载体就是制造业。

香港的制造业基本上都流失了,剩下的不是科技含量低的产业,就是高端的金融、专业服务。

其实,香港大部分的年轻人毕业之后,很难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

那些优秀的年轻人,不是当医生,就是当律师做专业服务,或者就是去搞金融和房地产,已经把高端产业的缺口都瓜分没了。

剩下的就是看不到未来的年轻人了。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这种模式如果不依靠着大陆,这些年轻人如果不愿意来大陆工作,怎么可能实现长期的发展呢?

这就是产业结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我们再来看看台湾。

台湾恰恰相反,我们都知道,台湾有几个很知名的企业,台积电、联发科、创意电子,他们都是属于半导体产业。

在台湾证交所2016年统计的台湾所有上市公司的薪酬当中,前25名,有11家是半导体公司,金融保险只有1家。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来源于台交所)


但到了2019年,台湾上市公司员工薪酬最高的前15名中,有12家是半导体公司。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来源于台交所)


台湾的学生,你想拿高工资,过上好生活,也只有去读理科,拼命进入半导体行业才能实现。

归根结底,台湾和香港有一个共通之处,高薪的工作岗位太少了,全部集中在那么一两个行业,其他产业多多少少都需要依赖于大陆的支持。

然后,我们再带大家去看看同样是一个弹丸之地的新加坡。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根据彭博社创新指数(Bloomberg Innovation Index)统计。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这么一个小小的城市型国家,连600万人口都不到,2021年制造业产值排名竟然全世界第三。

新加坡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制造业超过全国 GDP 20% 的国家,也是全球第四大高科技产业出口国。

当我查到这个信息的时候,几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且支撑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还不只是制造业,我来给大家数数。

第一是电子产业。

在2020年盖洛普公布的《全球法律与秩序公告》(2020 Global Law andOrder report)和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亲商报告》中,新加坡连续蝉联全球第一。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优厚的税收政策和良好的环境,也吸引了全球电子行业排名前50大的企业,它们都将研发中心或着亚太总部迁移到了新加坡。

这也让新加坡电子产业以32%的比重遥遥领先于别的产业。

第二、交通枢纽。

这一点是天然的地理优势。

我们都知道,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处,打造了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这也是世界最大的货柜港口之一,是世界的物流中心。

第三、医疗服务。

新加坡的医疗行业很有特色,这点值得我们用另外一篇详细聊聊。

它的医疗水平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日本,但新加坡的医疗服务却是全球第一。

新加坡的医院每年可以吸引超过40万名海外病人到新加坡就医,这也让很多制药、医药技术和生物科技公司追着病人们来到了新加坡。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全球前10大收益最高的药物,其中有4种是在新加坡生产的。

新加坡形成了亚洲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同时是全球生物医药制造和研发重地。

第四、航空服务和航天维护。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坐过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航班,这其实也非常值得我们用另外一篇去聊聊服务业。

讲道理,新加坡这一个弹丸之地,靠着马六甲海峡,海运已经极其发达,有没有必要发展航空航天业呢?这是一个问题。

但新加坡航空公司却是全球最为盈利的航空公司之一,它的票价比其他航空公司都要贵,但上座率却和其他公司差不多。

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此外,新加坡还干着一点高端售后服务。

在全球宇航价值链中,新加坡是关键的保养、维修、翻修和制造的节点。

第五、化工产业。

一说起化工,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都是原油,这好像跟新加坡没有太大关系啊?

实际上,关系很大。

原油属于原材料,没有哪个汽车是用原油加油的,而是层层加工后的汽油,就像我们吃饭不是吃水稻,而是吃水稻加工后的大米。

新加坡的裕廊岛工业区,就是仅次于美国休斯敦和荷兰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并且,整个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就在新加坡。

新加坡利用交通枢纽的位置,成功的把炼油加工的环节和产业留在了新加坡。

第六、高端精密工程。

不管是半导体芯片,高精尖的医疗设备,还是石油勘探钻头,都非常依赖于精密工程业,这是支撑制造业的关键性产业,也是新加坡的强项,占据了新加坡GDP的25%。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当然,还有一些我就省去不说了。

其实,我们仔细去看这几个部分就能看到,新加坡的产业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俨然就是从低端到高端的走势。

当然,这条路好说,但并不好走。

从六十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到七十年代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再到八十年代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九十年代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一直发展到今天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新加坡一直尽全力去拥抱变化,去推进产业的升级。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他们也是从最原始的承包制造商,也就是代工商开始做起,逐渐向产业链上游去发展,蜕变成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品牌供应商,或者是关键环节的技术商。

在转型中也逐渐拥有了产业链关键的设计、测试、生产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正在从“制造业大国”转为“制造业强国”的方向。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不仅要产业范围多,大而强才是我们未来真正需要的。

与其把“鸡娃”这种深层次的焦虑和压力,施加在未来更多孩子的童年和未来上。

我们为什么不去向上游产业突破,去主动创造更多的高薪职位呢?

一个通信领域的华为就能带来十多万高薪职位和工作,其他行业是不是也有机会去做到?

我相信同样是可以的。

尽管这条路是极其困难和漫长的,但我想这总比“鸡娃”更加正确。

做难而正确的事,创造出更多的就业,这是中国制造企业应该去坚持走下去的道路。

同样,这条路要走下去,也需要智慧。

利润微薄就去打造品牌,技术上达不到就去提升服务,质量不达标就要去管控供应链和生产。

有病治病,对症下药,一步一个脚印,量变最终就是带来了质变。

我想,这也许可以给我们的孩子们,一个更加轻松而快乐的童年。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也许我们就不会为“鸡娃、三孩”担忧了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新加坡   台湾   航空公司   香港   原油   半导体   中国   上市公司   制造业   高薪   年轻人   医生   孩子   产业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