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今天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来讲滴滴“出行之战”的终焉结局。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如果把酷爱战争史的程维,比作开局只有一双草鞋的刘备。

王刚和朱啸虎这队带资入股的兄弟,就是关羽和张飞了。

猛将都有了,军师诸葛亮在哪呢?

柳青,就是程维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了,也是滴滴中后期最重要的一位女性高管。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但一开始,柳青根本不想加入滴滴。

为什么呢?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我们上篇的结尾讲过,滴滴和快的作为腾讯和阿里的代理人战争打完了,谁都没死,但其他玩家全都被清退了,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市场。

滴滴还需要找融资,才能进一步扩张地盘。

但是,已经站队腾讯的程维和朱啸虎,去了美国硅谷逛了一圈之后才发现,他们还是低估了阿里的力量。

在美国,朱啸虎充当程维的翻译,两个人在硅谷约见投资人,没有一个人愿意给滴滴投钱。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因为马云的副手,蔡崇信,这位耶鲁毕业的经济学硕士,兼法学博士,华尔街的天才投资人就会打电话给对方,威逼利诱,就是不准投资滴滴。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当时滴滴的C轮融资谈了很长时间,摩根、高盛、红杉都没能谈妥。

最后,还是代表国家队的中信产业基金的吴敬阳,顶住了来自阿里的压力,投资了滴滴。

饱受煎熬的程维就下定了决心,一定得找个有商业资源的人帮助自己。

而他看中的,正是与自己谈判过的高盛亚太区负责人,柳青。

只不过,这就有点像穷小子看上了白富美。

柳青是谁呀,她的背景可比程维深厚多了。

柳青的祖父是“中国知识产权创始人”柳谷书,是他推动了中国产权保护和专利制度的建立。

柳青的父亲,大家都熟悉,是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中国的IT教父。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柳青自己先后就读于北大、哈佛,毕业后就进了高盛,年仅34岁就坐到了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的职位,妥妥的能力强、背景深。

跟小说里不一样,柳青对滴滴并不感冒,她回忆第一次参观滴滴的团队说:

“我们的话语体系完全不同,情感上也没有办法产生连接。”

怎么办?

为了打动柳青,程维开始了“三顾茅庐”。

先是晓之以理,程维每天高强度跟柳青谈论滴滴,沟通对团队每个人的看法。

“每天聊十几个小时,我们像是热恋一样的沟通。”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柳青逐渐认识了这个草根创业团队,但她还比较犹豫、

于是,程维拿出了最后一招,跳出工作场景,动之以情,邀请柳青和团队来了一次西藏之行,体验那种彼此性命相托的感受。

而柳青也明白了,为什么滴滴从创业到现在,罕见的保持了团队高管没有一个人离职。

从西藏回来之后,柳青宣布正式加入滴滴,担任COO,地位仅次于程维。

柳青的加盟,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滴滴在后续的融资谈判中一路顺风,融到了百亿美金。

而滴滴也即将面对人生中的最大对手。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在滴滴D轮融资的时候,来自俄罗斯的投资巨头DST给滴滴投了6000万美金,也给程维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Uber要来中国了,想想怎么活命吧。”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程维就问DST创始人米尔纳,“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愿意投我呢?”

米尔纳大笑不止,告诉程维。

“你输了,Uber在中国需要本地化的团队,他们会收购你,我的6000万一分不会少。

你要是赢了,想想一个能打败Uber的滴滴会值多少钱,我的6000万美金会变成6个亿。”

在任何存在暴利的赛场上,资本永不眠,你以为他们在赌博,但其实他们从来都不是输家。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不过,程维已经没心情考虑这些了,他要面对的,是互联网出行领域真正的鼻祖,一家已经估值五百亿美金的全球独角兽。

怎么办?

与“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一样,程维决定不打了。

毕竟,和快的继续打下去,最好的结局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还不如握手言和,枪口一致对外。

这时候,柳青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她和腾讯阿里的高层关系都很好,两家都愿意卖她个面子。

于是,滴滴和快的背后的大佬牵头,两家达成了合并意向。

滴滴内部把这次合并称作“情人节计划”,在2015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市场份额占优的滴滴团队,主导着合并后的新公司,快的逐渐退出。

就在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的当天,Uber的CEO卡兰尼克,亲自飞到中国约见程维,表示想要入股滴滴。

程维说可以,我愿意拿出5%。

卡兰尼克表示说,你要么给我40%的股份,要么开战。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程维自己总共就49%的股份,哪里会同意给他们40%呢?

那就开战吧。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2015年3月,Uber的APP“人民优步”宣布降价30%。

滴滴几乎在同时宣布,补贴10个亿到快车业务上,又顺势推出顺风车业务,准备将Uber扼死在襁褓之中。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卡兰尼克一点不虚,不就是烧钱嘛,我有的是钱。

2015年上半年,Uber整整烧了10亿美金在中国市场,市场份额就从1%涨到了35%。

当时的情况是,乘客5公里的车费是2-5元钱,司机拿到的补贴竟然有15-25元。

差价全部由Uber出,堪称是美国大善人。

这个时候,中国人民薅羊毛的智慧和热情也都调动起来了。

刷单现象开始暴涨,大家组一个刷单群,刷单人不停下短单,司机在附近空车来回跑,最后两边一起分补贴。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所以,这35%里有多少是真实订单,只有天知道。

而且Uber想查证都很困难,为什么呢?

滴滴背后的大佬除了腾讯,还多了一个阿里。

两家联手起来的威力是巨大的,Uber一开始只能用信用卡和银行卡支付,滴滴用的是微信支付,再加上支付宝。

淘宝上可以任意买到Uber的虚拟乘客账户,一个羊毛可以薅好几回。

而腾讯更离谱,直接把Uber的微信客服账号给封了。

以至于Uber的用户有建议,想投诉,不好意思,那你就发邮件吧,我们没客服。

没法在微信上发优惠券,当客服,Uber的核心研发团队又在美国大本营,在这次战争中,Uber明显的落入了下风,被一群中国狼在围殴。

局势的走向清晰后,资本开始了自己的“传统艺能”。

“雪中送炭办不到,锦上添花我还不会吗?”

从2015年5月到2016年战争结束,滴滴累计融资金额超过80亿美元,而Uber中国,这段时间累计融资只有10亿美元。

资本市场就是一片“黑暗森林”,遵循慕强法则,你所展示的能力和潜力越大,站在你身后给你当运粮大队的人就越多。

中国市场呈现败势,投资人对卡兰尼克的意见越来越大。

这一次,卡兰尼克主动向滴滴发出了邀请。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别打了,别打了,咱们一起和气生财。

2016年,滴滴收购Uber中国,双方相互持股,各自进入对方的董事会。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而由于Uber被滴滴收购,百度也间接入股滴滴,滴滴成为了国内罕见的集齐了BAT三个巨头的企业。

有三个富爸爸在上面,滴滴终于站上了中国出行领域的山巅,一览众山小。

可是,资本的钱有这么好拿的吗?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滴滴一统中国网约车市场后,经过两年的整合,滴滴占据了中国9成以上的网约车业务。

投资人开始催促滴滴上市,是时候带着胜利的果实退出了。

对于滴滴上市的想法,业内早有预料,2018年是定好的年份。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8年连续发生的两起重大安全事故,让滴滴站上了舆论和监管的风口浪尖。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滴滴不得不砍掉了最赚钱的顺风车业务,并且改变了商业模式,错过了上市的最佳黄金期。

等到2019年事情逐渐平息之后,Uber提早一步上市,惨遭破发,从最高的1200亿市值跌到了700亿,最低甚至触达了250亿美元。

Uber都如此,滴滴能好到哪里去呢?

程维和柳青决定缓一缓。

为什么市场并不买Uber和滴滴的账呢?

原因很简单,滴滴和Uber之所以一开始饱受资本追捧,是因为共享经济的风口。

然而等到共享经济一地鸡毛之后,投资人才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共享经济纯属脱了裤子放屁,本质上就是一家租赁公司。”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你想,共享充电宝,并不是拿邻居不用的充电宝给你用,而是把我生产出来的、买来的充电宝租给你用;

共享自行车,你骑的也不是别人闲置的自行车,而是OFO这些公司生产出来的小黄车;

滴滴和UBER的业务,是让以前没资格运营的私家车,加入了广义的“出租车”队伍,扩大了用车市场本身的规模。

投资人那是实打实的投了几十上百亿美金进去,结果你告诉我,你是个出租车公司,就这?

没有个5倍10倍的回报,我能放你走出这个大门?

这下没办法了,滴滴要讲一个新的故事,让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二级市场的接盘侠相信滴滴能值这么多钱。

只有这样,才能让背后的投资人满意的退出。

于是,滴滴开始了自己的多元化之路,一个打车软件,先搞起了社交,纵容平台滋生的“艳遇”风气,忽略了乘客安全的保障,直接导致两起重大安全事故。

其次适逢拼多多崛起,滴滴又搞了个花小猪打车,给资本市场讲起了下沉市场“拼滴滴”的故事。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又到来新能源车的风潮,滴滴又说自己研发起了全新的电动车。

而团购兴起,滴滴马上又去做了一个“橙心优选”。

到如今,滴滴更是走上互联网金融的道路,借助和厂商的合作,通过贷款或者出租给司机买指定的车型。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滴滴的估值,也是为了投资人的圆满退出。

然而,资本市场却高估了国家的忍耐,国家也低估了资本闯关的决心。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望着深圳、上海满大街跑滴滴的荣威车型,望着滴滴司机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的“只存在挂靠关系,不存在雇佣关系”的新型用工方式。

“互联网的尽头是金融”,这样的商业模式迎来了国家的监管,也可以说是人民长久的不满。

滴滴早在上市前,就接到了监管部门的要求,不推荐在美国上市。

但滴滴仍然在7月1日的前一天,悄然闯关,赴美上市挂牌。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然后,就挨了社会主义的铁拳。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站在当下,回望滴滴的9年历程,我们其实只是讲述了很少一部分,但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

在草创期,滴滴借花献佛,占了摇摇招车广告的便宜;鸠占鹊巢,占用百米打车的平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监管的眼皮子底下,小动作不断。

滴滴能站稳脚跟,和它对规则或多或少的漠视,有一定的关系。

而在代理人战争时期的开疆扩土,更多的是执行巨头的意志,市场份额的扩大靠的是巨头补贴,并不是商业规律的自然运行。

商业模式虽好,但是却被强行拔高到一个不属于它的高度,迫使滴滴不断的去讲新的故事,说服投资人相信它的未来。

但是,滴滴(智慧)出行、下沉市场的新故事讲起来虽然动听,真的做出来却需要时间的检验。

市场愿意相信故事,因为他们总有一份希望。

资本只相信金钱,因为他们从来都不奢望明天。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实际上来钱最快的行业,是卖菜、是金融,这成了滴滴没有办法的办法。

命运给你的馈赠,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滴滴是一家被资本活活催熟的企业,自然也因为想早早的“摘果”,逼的去冒险闯关。

像滴滴这样被资本强行催熟的企业的未来,当然需要慢下来。

中国经济逐渐要转入内循环,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当年互联网企业靠着资本加持,跑马圈地,讲故事画大饼的模式在未来恐怕难以走不通了。

科技企业,终究要回归到踏踏实实搞创新,服务人民利益的大格局上来。

无论喜欢不喜欢,愿不愿意,未来如此,也由不得你来选。

优秀的企业赚取利润,伟大的企业赚得人心。



中国商业史二:亦敌亦友的资本,互联网的尽头为什么走向金融?


滴滴的人心究竟在哪里?

我想,司机和乘客心中有一个答案。

而我们自己,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工作创业,也需要从滴滴的故事里,想一想,人心在哪?

得不到人心的过程和手段,能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呢?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米尔   尼克   中国   资本   客服   腾讯   人心   阿里   投资人   美金   融资   尽头   走向   团队   金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