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人物。

他们是商业巨子,也是踩准时代脉搏的企业家。

这些人物的诞生,其实都与政策的转向密不可分,特别是在中国。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那么,在我们看到最近政策的连续出台和猛然转向之后,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企业家可以在未来变得更好?

有没有这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可以让我们借鉴和学习?

在挑选了许久,查找了很多资料之后,“曹德旺”这个名字让我挥之不去。

因为当大家知道曹德旺的时候,他已经是中国的首善了。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但实际上,他对于企业家的定位,一直随着时代悄然变迁。

每一次的定位,都与政策有着微妙的关系。

这么一位“社会大学毕业的街溜子,被赶出农村的40后投机者,终成中国玻璃行业老大,慈善捐款超过160个亿”的曹德旺。

他代表了一种怎么样的企业家思维与定位?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我看了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还有《玻璃大王曹德旺》两本书,再加上研究了各类专访后,曹德旺的人生,浓缩了很强的时代背景当中。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可以算是大开大合,命运坎坷。


1946年,曹德旺出生于大上海,是一个妥妥的富二代。


他的父亲在上海做着百货生意,母亲是福建福清一家大地主的女儿,家里生活很富足。


不过当时正在进行解放战争,曹德旺的父母准备急流勇退,回乡当个土财主。


结果装满家当的货轮石沉大海,也有传言说是被国军劫财了,总之金钥匙还没捂热,家道就突然中落了。


本来就不喜欢上学的曹德旺,彻底中止了学业。


童年的曹德旺对于学校和老师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学习?学个屁。”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在13岁的时候,曹德旺成为一名满村子乱窜的放牛娃,仍然带着小孩调皮的天性。


而他的哥哥,曹德淦,是一位顶级做题家,已经当上了代课老师。


放牛这个职业,让曹德旺记忆犹新。


在他的自传《心若菩提》中写道:“放牛的日子里,让我在幼小的年纪就体验了成人世界的险恶与底层百姓受欺凌的滋味。”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在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他也说到自己甚至是被人打出了村子。


人性的恶,让这个小孩被迫的丢掉了调皮,从社会大学里快速的成熟起来了。


没有书读,15岁的曹德旺就去跟父亲做起了生意。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做生意是很难的,一切都是按需分配的计划经济。


比起一般的企业家,曹德旺的商业起步拿的是一副烂牌,做的生意在当时也很危险。


一开始他和父亲走私烟,顶着投机倒把的风险,将烟丝装入以前上学的书包,因为自己年纪小,没人查,往返100多公里的土路进行着原始的人肉搬运。


走私烟这个生意并不稳定,时刻都要面临人货两空的危险。


再有了一点的资本积累后,父子两改为卖水果。


农业一直都是一个劳动型产业,今天的果农尚且需要早出晚归,日夜不停,还不用说在建国初期去做水果生意了。


曹德旺和父亲想要把水果卖出去,就要保证水果足够新鲜,而且要运到一个没人种植的市场去卖。


为了保证这两点,曹德旺凌晨3点就要起床进货,再运到各个地方售卖,一天下来就赚个微薄的血汗钱。


曹德旺把这样的日子坚持了整整4年,日日如此。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最后直到父亲夹带私货被抓,两个人的货物被没收,连唯一的运输工具自行车也被没收了。


没了收入来源,曹德旺又被逼着开始琢磨“我今后干什么呢?”


他开始有了一个认识,政府确定不认可的事,就没有做的可能,但在那些模糊地带的事,很少有人做,就值得尝试。


只要有人有能力解决这个模糊问题的边界就行。


比如说种木耳。


当时,在福建福清有很多人种白木耳去卖,这是政府允许的事情。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但你要是跨省去贩卖白木耳,就属于投机倒把的模糊地带,需要有人开一份证明。


曹德旺就拉了一个公社会计,做起来白木耳的生意。


在1970年,曹德旺坐着火车把福清的白木耳,拉到江西去卖,积攒了3000多块,属于是天生的商业人,商业嗅觉极其灵敏。


但是,他还是忽略了一个事。


什么事呢?


人性。


在一次跨省倒卖中,曹德旺被没收了所有货物,而那个公社的干部却临阵退缩,属于是光拿好处不干活。


曹德旺就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但他更深刻的理解人性。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到了30岁那年,已经做了15年生意的曹德旺逐渐懂了,商业不是一个数学游戏,也不是一个0或者1的选择题,更不是个低买高卖的中间商。


而是一个复杂的模型结构,里面有人性,有政策,有供需的各种博弈。


如果不能去影响其中的规则,就要去“顺势而为”,调整自己。


从社会大学毕业后,这位“投机倒把”的生意人开始了变迁,成为了经营人脉的专家。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1976年,曹德旺在明溪县一个农场跑业务的时候,结识了农村里“犯错”的知识分子。


曹德旺和其中两个人碰撞出了做水表玻璃的想法。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他凭借口才和攒下的关系,直接找到了最关键的领导,批出条子筹建了高山异型玻璃厂。


厂子建成了,曹德旺什么都没要求,只要求担任采购员。


为什么呢?


1976年的中国,离改革开放还有两年,所有物资都不是自由流通的,需要有指标,需要批条子。


曹德旺给自己的定位和长处,就是经营人脉,拉关系的专家。


所以,采购员才是最符合曹德旺未来规划的岗位。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在曹德旺的自传和《玻璃大王》这本书中都提到,曹德旺把采购员简直经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玻璃的物资指标,到生活物资、原料物资,曹德旺都有本事搞定。


甚至连当地政府都有求于曹德旺解决一下物资指标的问题。


毕竟,挨遍了人间冷暖之苦的曹德旺,才最懂别人在什么时候,需要他给出一份人间之暖。


锦上添花人人都会,雪中送炭才难得可贵。


就这样,曹德旺的采购员当得风生水起,但玻璃厂却在公社经营下连年亏损。


1983年,玻璃厂倒闭,曹德旺找到政府提出来,希望他能够承包玻璃厂,每年给公社上交6万,条件是我自己独立经营。


政府眼瞅着玻璃厂倒闭了没人接盘,这时候有个傻子上来,真是瞌睡了又来了个枕头,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曹德旺上来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把工资改为绩效制,生产的越多,拿的越多,有点像我们今天的KPI。


第二件事很牛逼,曹德旺直接改了行业标准。


曹德旺当了厂长后,去了北京,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先是获得了政策支持,又去了福建的监管部门,搞定了生产检查标准和流程。


这一切具体是怎么做到的,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以一一还原。


但我想,这也许与曹德旺无比重视的人脉管理,以及他的哥哥曹德淦有关。


跟弟弟选择了经商这条路不一样。


顶级做题家的曹德淦,选择了从政,在弟弟当厂长的时候,他已经是福建省处级干部。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曹德旺在自传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1986年的农村整风运动,已经富甲一方的曹德旺被高山镇和部分居民多次举报经济有问题,从县委、市委一路告到省委。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省委负责部门是省农委,而省农委办公室主任就叫做曹德淦。


曹德淦把这些资料递交给省农委,最终省农委查明,曹德旺是清白的。


就这样,在新厂长曹德旺的带领下,高山异型玻璃厂马上扭亏为盈,并且升级换代改做汽车玻璃。


名字也改成了福耀玻璃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在商业上,客观的来说,曹德旺的玻璃厂基本上处于一个垄断的地位,因为政策利好,事业突飞猛进。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但这位看透了人心的商人,也困于人心。


姑且原谅我们不能说曹德旺当时是一位企业家。


因为事业上,他已经失去了追求,每天要处理的事,其实就是管理自己的关系网。


而在爱情上,曹德旺也在自传里直言不讳说自己有了婚外情。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这两个事给了曹德旺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家庭压力,一度想要出家念佛。


最终他没有选择离婚,但在经营上做出了很迷惑的举动。


1994年,已经上市的福耀玻璃把自己42%的股份卖给了世界500强企业圣戈班。


同时,曹德旺开始办理到美国的移民手续。


直到若干年后的一次采访中,曹德旺说:“自己在1995年之前只有养家糊口的概念,觉得钱赚够了,就该走了。”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其实,曹德旺在自传里,也很是直言不讳的说自己有个官至副省长的哥哥,同时自己也闹出过婚外情,又是借了政策的东风,自己也曾担心过被清算。


虽然曹德旺信佛,但佛教说的三毒“贪、嗔、痴”,他却一个都没少。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但人在美国,又与世界500强企业共事过的曹德旺发现,福耀玻璃跟他们比起来其实差不了多少,自己的产品因为中国工人的细致甚至比他们更好。


如果自己一走了之,那么中国就会少了一个在玻璃行业做大的企业。


他开始真正思考起了,什么才是企业家?


是钱赚够了,把公司卖了一走了之叫做企业家?


还是在一个产业真正做大,做到国外去,代表中国品牌,才叫做企业家?


曹德旺是一个经历了共和国60年岁月的经营者。


他看过祖国最穷的一面,经历过人性中的恶,吃过很多苦,自己当过穷人,被人打出过村子。


但他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红利的一面,他是既得利益者,是最先富裕起来的那批人。


在这种交织的复杂心情后,他退掉了美国绿卡,在1999年重新赎回卖掉的股份,当回自己的“玻璃大王”。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曹德旺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商人,一个企业的老板。


而是可以在一个行业搅动风云的龙头,一个玻璃行业真正的主导者。


他可以卖掉公司,套现离场,没人拦他。


但曹德旺也想清楚,福耀玻璃的行业内的成功固然有自己的努力,更有国家的宽容和政策的支持。


他把公司卖给国外企业,就等同于把自己拼搏了60年的事业,连同一个中国品牌的希望也一起卖掉了。


这是不是用钱能衡量的事业与希望呢?


在此时的曹德旺,也蜕变成了一位企业家。


他在采访中很自然,也很庄重的说:


“不管政府怎么处理,我都接受。”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而曹德旺也在自传的结尾说:


“我认为的企业家,是要能带动国家进步,带动社会进步,为人民做点事。


我的成功来自于中国,来自于人民,那么,我想最终也还给人民和社会。”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其实,曹德旺在中国从没进过富豪榜前十,他的企业也不像互联网企业,就是一个实打实的制造业,玻璃厂而已。


他是一个很复杂,很矛盾的人,他具有很强的两面性。


他会为了员工不加班,对抗美国公会,辞退美国工人,同时要求中国员工加班。


他对人脉的管理非常顶尖,有一些关键人物包括他的哥哥,也确实在不少方面帮了他的忙。


他也坦然承认自己出轨,也说过自己的公司就是要留给儿子的。


曹德旺非常的真实,他从不掩盖自己复杂的另一面。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但是曹德旺最终选择把根留在中国,自己赚了200亿,拿出了160个亿捐给社会。


他最终也没有离婚,而是把公司股份给了妻子,在75岁的年纪,仍然会工作超过每天10个小时以上。


这个经历很多人不曾有过的悲惨人生,又见识过无数人渴望的绝顶巅峰的企业家。


最终把拿到的,用另一种方式又还了回来,还留下了一个在全球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福耀玻璃。


我想,这就是曹德旺这位企业家的复杂,却又特别真实的故事。


在今天,政策已经有了明显转变,朝着“共同富裕”走去的情况下,曹德旺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呢?


从放牛娃到投机者,再到中国首善,曹德旺代表了怎样一种企业家?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中国   福清   企业家   人脉   放牛娃   白木耳   投机倒把   投机者   采购员   美国   自传   生意   玻璃   代表   玻璃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