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如果说有哪些行业吃到了趋势红利,又得到了政策红利?


我想,教育行业,特别是在线的教育培训一定是其中一员。


但是,我们不用看太远,就去看最近的一则新闻。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6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对新东方、学而思(好未来)、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这些机构全是目前全国知名的校外教育培训龙头,不管是用户规模,还是线下与线上的影响力都十分强大。


官方有一句总结:“校外培训不是逐利的风口,不是圈钱的工具,不能无序发展,不能盲目扩张。”


宣告着在线教育在经历了双重红利后,又陷入了“三重博弈”当中。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我们先来看双重红利当中的趋势红利。


事实上,在线教育只是一个统称,这里边又有很多细分领域,比如有学英语、日语的语言培训,有帮助职场人考证的职称教育,还有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培训。


当然,大家接触到最多的,还是小学到高中的K12教育。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在整个产业链中,最吃香的就是K12教育。


吃香到什么程度呢?


K12教育占据了整个在线教育一半的市场份额,培育了一大批在线教育机构,就像大家熟悉的学而思(好未来)、跟谁学、猿辅导、掌门1对1众多公司。


这个行业甚至被互联网巨头们所惦记。


因为从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我国的在线教育市场已经达到了4500亿元左右,用户规模激增了63.7%,占网民的40.5%。


也就是说,每2.5个网民中,就有一个人接触过在线教育。


这个数字还在持续的上涨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


在疫情的洗礼之后,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家长,整个社会以一种极高的包容度迅速接受了在线教育。


知识正在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智慧的火花正在各位的手机和电脑中跳跃。


这是一个始料不及的趋势红利,也是我们眼下最近的一个行业大风口。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在疫情的洗礼之后,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家长,整个社会以一种极高的包容度迅速接受了在线教育。


知识正在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智慧的火花正在各位的手机和电脑中跳跃。


当然,这个大风口的形成,也有着政策的红利。


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什么是“三全”呢?


是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


什么是“两高”呢?


是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什么是“一大”呢?


就是指“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到了2019年,决策层又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到2022年,所有学校都要接入互联网。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到了2020年,搭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在线教育模式常态化,已经提高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我们从机构的变化,以及措辞的改变来看,从计划到推进,再到常态化。


在线教育的背后,是有着越来越大的政策红利在推动。


然而,最大的政策红利还是在于今年5月31日的“三孩生育开放”。


它所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在线教育具备了未来20年的成长空间和生源数量。


而且,从市场端来说,教育一直都是中国人思想当中,特别重视的领域。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我举一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很多父母会为买一件几百块的衣服鞋子而犹豫,但绝不会在孩子上万的教育费用上,多眨一下眼睛。


我问了问公司的小年轻,你们读书的时候,有没有上过什么兴趣班和课外培训班?


所有人都告诉我,当然上过。


甚至是只要孩子一句话,我想学,父母当场就掏钱报班。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这种想法在未来,我相信,会越来越多。


因为我们的下一代,会比我们更加重视教育,更愿意接受在线化教育。


所以,再加上趋势和政策红利,就能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


但是,这个市场,必须要经过“三重博弈”。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第一重博弈,是“市场竞争”。


关于在线教育,在资本市场上,已经硝烟弥漫。


去年年初左右,在线教育巨头之一的猿辅导获得了3亿美元的融资,而作为猿辅导的最重要竞争对手的作业帮,也不甘落后,宣布完成E+轮,超过16亿美元融资。


更巧的是,在作业帮宣布融资的同一天,跟谁学也宣布不久前的8.7亿美元定增融资已全部到位。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所)


另一家在线教育巨头企业,学而思,也宣布与Silver Lake银湖机构达成33亿美元私人的配售协议。


以上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去年一年时间,在线教育的融资额度就已经接近700亿人民币。


除了这些机构外,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巨头同样动作频繁。


当年的百团大战的雏形已经有了。


比如新兴的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旗下已经孕育了三个教育品牌,分别专注启蒙素质教育、教育硬件研发和K12教学。


阿里就推出了一亿新生计划,背靠淘宝的8亿用户,以及自身的技术实力,打算在未来三年帮助超1000家教培和知识付费机构获取10万名以上新生。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腾讯当然没闲着,在2019年就有所布局,启动了腾讯教育品牌,整合了英语君、微云、腾讯课堂这些业务,并且在2020年打通了腾讯会议。


就连做手机的小米,动作更是比谁都快。


去年12月4日,雷军就在个人微信号宣布,自己投资的“一起教育科技”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还有网易的有道,仅仅是去年Q3季度的营销费用高达11.48亿,全年的营销费用同比扩大了6倍。


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个市场竞争真的是:


各路神仙齐聚,八方英雄过海;


有大有小,有你有我;


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是朋友不相守;


营销看了害怕,品牌为之秃头;


老板抱着预算痛哭,钱都去哪了?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第二重博弈是“监管大棒”。


今年以来,在线教育行业遭遇空前严厉的监管。


“监管一挥手,企业抖三抖”。


在6月1日的处罚之前,高途、学而思、作业帮、猿辅导这些头部机构已经被多次处以顶格罚款了。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各家公司股价大跌,市值蒸发了几百亿,裁员潮不可避免地降临。


高途宣布裁员30%, VIPKID裁员比例高达50%,字节跳动也宣布旗下的教育业务进行大范围架构调整。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市场变化的速度非常快,行业没办法给人以安全感,很多人甚至上午刚入职,下午就被离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我长期的观察,在线教育的大部分企业是在赚快钱,根本没有想好在这一行如何耕耘沉淀。


我问过一个在线教育的行内人,很多企业在去年急速扩张,招一个老师只需要20分钟,考核标准是高考成绩分数和说话流利爽朗,只要符合,马上入职。


包括很多大厂,都在疯狂招人,实习生的工资都能开到上万的水平。


我一听,真的惊了。


这样的人能登上讲台当好一名合格的老师,而不是去误人子弟吗?


可见他们对这个行业的诉求是什么,而羊毛又出在了谁身上?


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2020年,全国12315平台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举报15.5万件,在服务类投诉举报中排名第4位。


今年第一季度,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举报达到4.71万件,同比增长了65%,排名升到了第3位。


于是,监管挥起了大棒,一棒敲在了过热的在线教育头上。


这也让整个行业感到人人自危,毕竟,一个连安全感都无法给予员工的企业,怎么能获得优秀的人才和稳定的业绩?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第三重博弈就是“用户博弈”了。


虽然,教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传统观念,但是教育的需求方是谁?


有的人说是孩子,并不一定,有时候反而是家长。


家长对于工作或者受教育水平的原因,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或者能力,去指导孩子学习,所以才需要教育机构的介入。


这个时候,教育提供的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课程吗?


并不是,而是一套定制化的教育方案。


这才是符合家长们心里的预期。


当然,有时候是孩子和家长的体验在做主。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针对客户的体验其实就在于,你是否真的了解客户?你有没有在课程的研发设计上下功夫?


一堂课2个小时,怎么样引入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什么时候讲什么话?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这就是考验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


普遍的课程适用于大众,但你要真正获得客户,保持复购,就必须细分,再细分。


划出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年级,再去找到真正的客户在哪,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引导他们明确自身的问题,真正给他们创造价值。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概念,叫做找到“扣响扳机的人”


也就是找到最终的决策者,减少其他路径的消耗。


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在营销上,精细化、数字化的运营,通过数据和调研,去构筑用户画像,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这才有可能在推广和成交话术,乃至后端研发上做出针对性的投入和改变。


从而让用户满意,获得复购和品牌。


有的放矢,需要的从来不是射箭,而是知道靶子在哪里。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在线教育的市场前景非常广大,现在也仅仅处于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阶段。


但是,所有行业都会从莽荒走向正规,最终产业都会向头部企业集中,这是市场规律。


这个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机会。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但想要在教育行业做好,就不要老想着赚快钱。


我自己教书出身,也一直认为,教育从来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赚不了快钱,也没法赚快钱。


那些赚快钱的教育企业一定无法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甚至可能会误人子弟。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它们适应不了变化,基本上活不过3年,还要被各种口诛笔伐。


教育的口碑完全是靠着用户评价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每一个能在教育行业撑过10年的企业,一定是有它独到之处。


我们单仁资讯在企业培训市场上,今年是第15个年头。


随着“三孩”的开放,在线教育陷入“三重博弈”


15年当中,我们在线上和线下,给无数的同学解决过,落实过各种问题,我们的方法验证过无数次,可以简单总结为四个字:


“一带一路”。


未来,我也相信,在线教育会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多的选择。


而整个教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必定会带动消费者,带动企业,乃至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在线   在线教育   作业   腾讯   风口   红利   巨头   融资   家长   趋势   孩子   机构   行业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