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一向以直率敢言著称,在年轻人中圈粉无数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因为一番言论引起了争议。

她说:“很多年轻人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好的定位,把挣钱摆在了第一位。


视频加载中...

“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蜜糖当中,我们知道什么叫艰苦,但现在的人没这个概念。”


视频加载中...

那么,董明珠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做错了吗?我们如何去对未来定位?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董明珠对年轻人选择职业的评价,在网络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反馈林林总总,有正面支持,也有反面批评。

我先把网友的评论摘抄几段。

一位网友说:“她说的有道理,年轻人对于工作的规划好像有点短,只看眼前的得失,不看长久的得失”。

另外一位网友说:“找工作不把钱放第一位,怎么买房?怎么结婚?怎么给孩子教育?”

也有一位网友说:“你能赚多少钱,取决于你能提供什么价值,董明珠说得非常对,认同!找工作,得考虑的能力和擅长,不能把收入作为选择工作的唯一标准”。

还有一位网友说:“本人80后,家庭条件一般偏差,毕业了自然急着工作赚钱,后来慢慢好起来,才开始思考到底目标是什么,我相信70后们年轻的时候应该也大概如此,所以不要总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要什么,我反倒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知道自己要什么”。

有人认为,董明珠是格力公司的董事长,所以站在老板的角度,没能站在员工的角度说话。

还有人误解说:董明珠只要年轻人去做艰苦的工作,不谈钱。

实际上,这些理解很多都是片面的。

从网络的各种的反应来说,绝大多数人太纠结于具体的某句话,而没有注意前后的逻辑。

看到很多的争论都是基于一点两点的观点在表达,而没有真正去理解讲述者的整体逻辑。

如果把这份视频前后连起来看,董明珠是在说:很多年轻人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好的定位,他们简单地把“挣钱”作为找工作的首要条件,从来不思考自己到了社会究竟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我把网络的评价分成两大类,大凡是支持董明珠观点的人几乎都是年长者、过来人。

凡是反对董明珠观点的人,几乎清一色都是年轻人,他们刚刚进入社会不久。

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总是特别反感那些爱谈自己的奋斗史,然后指责他们说没有目标、吃不了苦的大佬们?

这些年轻人刚刚进入社会不久,父母们对自己的谆谆教导,感觉言犹在耳。从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我认为董明珠的表达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她并不是说年轻人不应该谈钱,而是不应该把钱当作找工作的首要目标。

同时,重点表明了她一贯的态度,年轻人应该不怕吃苦,应该重视制造业的机会,愿意从工厂的基础岗位做起,从艰苦的岗位去做起。

但是从她的话语之中,年轻人联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因为,年轻人总能从这些话里面感受到一种压迫感,以及长辈们看不到时代差距的狭隘。

他们总说:我们那时候多么多么苦,你们现在生活多么多么好,你们太不能吃苦了。虽然我非常理解今天年轻人生活的不易。

但是,作为职场过来人,确实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他们有非常多的经验,值得年轻人去思考和借鉴。

1992年初,我在一家美资的上市公司,从工厂会计做到财务总监,我发现我自己的目标想成为一家大企业的CEO。

所以,我经过再三思考和申请,我愿意把工资降低70%,离开深圳到内地市场做销售、站柜台。

在大连做销售期间,我跟几个年轻人去大连老虎滩攀岩,因为缺少专业的训练,也缺少专业的保护,差点从30米高的悬崖上跌下来丧生。

我从死神身边逃离的那一刻,深刻的领悟了此生对我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

任何金钱财富都不是我今生追逐的目标。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所以从1992年开始,我选择的每一份工作,包括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从来都不把金钱作为自己考虑的首要因素。

如果今天自己有那么一点点成绩,这种人生关键节点的选择,起着不小的作用。

今天年轻的大学生,从他们走向社会开始,未来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们都应该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作为自己思考的首要因素。

如果从工厂做起,从车间做起,对他们了解某些行业,特别对技术的了解,对他们未来有利的话,为什么就不能走进车间,去多了解,多学习呢?

从个人发展来说,假如连吃苦勤奋都做不到,谈什么事业,谈什么未来成就?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当时要好,但是,没有更大的空间去思考何为正确。

他们更应该有长期主义的观点,他们不应该为短期的收入高低做选择,他们应当为未来,去做今天的更多思考。

他们应该为自己发现更好的平台、更好的空间,应该让自己知道“成为什么样的人”去做选择和努力。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好了,我们再来听听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大家好,我是宋子。

我在网上翻看了这段视频,董姐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什么?

是想赢得媒体关注,免费打个广告?还是一位成功企业家给年轻人的人生建议?

每个不同经历、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听众,都有不同的理解,所谓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我觉得关于人生定位,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定位。

我看过董姐两本自传,《棋行天下》和《行棋无悔》,还有根据自传改编的连续剧。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我就想了几个问题:

董姐当年在丈夫去世后,从南京到珠海格力打工的时候,她的人生定位是什么?

当董姐刚刚入职,从拖欠货款的客户,把空调拉回到公司的时候,她的人生定位是什么?

当董姐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升职成销售部经理的时候,人生定位又是什么?

今天,董姐任职格力总经理、董事长的时候,她的人生定位变化了多少?

我猜想这四个阶段,董姐的人生定位肯定是不一样的。

那么我们的年轻人,处于董姐的哪个阶段?思考的应该是什么样的定位呢?

按照不同的起点和阶段,有人想多赚钱,又有人想追求人生的意义,我分为了四个组合:

1、有意义、赚钱多

2、无意义、赚钱多

3、有意义、赚钱少

4、无意义、赚钱少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所以,大家肯定不会愿意做第四个类型的事情,无意义,赚钱又少。

我们每个人发梦都想有一份“有意义,赚钱又多”的工作,但是,现实往往是很“现实”的。

股神巴菲特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孩子是睡在抽屉里面的,因为巴菲特没钱买婴儿床。

随着巴菲特投资能力和投资收益的成长,巴菲特把投资赚钱,定位成自己知识、能力变现的成绩单。

但巴菲特对花钱几乎没有任何兴趣,一个钱包用20多年,一套房子也住50多年,最好的餐饮是汉堡、可乐,而不是山珍海味。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再看看另外一位推荐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公司,也是芒格家族的基金管理人,李录。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上学的时候,听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讲座后,从此开始了投资。

有意思的是,为什么李录会去听巴菲特的讲座?

在90年代初,李录刚从中国到了美国,举目无亲,又毫无社会根基,也没有什么钱,还背了一身学生贷款。

说实话,他对自己如何在美国生存下去都忧心忡忡。

由于饥肠辘辘,他看到一个讲座与自助餐有关,因为自助餐的英文就叫buffet。

想着有自助餐吃,李录就参加了这个讲座。

谁知道这个讲座并没有自助餐吃,因为讲座的主讲人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巴菲特的英文(Buffett)与自助餐的英文(buffet)只是相差一个字母t。

但李录一听完讲座后,觉得投资非常适合自己,就开始回图书馆学习研究,通过借贷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笔投资。

在一边学习一边投资过程中,就被芒格给看中了,后来还接管了芒格家族基金。

从巴菲特和自助餐的一字之差,无意中开启投资之旅。

先解决赚钱和生活问题,然后不断学习,找到人生的意义,为投资者获取回报,在转型期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个就是李录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于国、于家、于个人都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我也有这样类似的成长过程,周五我参加了美的公司股东会,看到了创始人何享健在1968年与25名农民一起创办了美的,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在2020年慈善捐款了63亿。


年轻人把赚钱当作工作的第一位,错了吗?


其实,人生意义和赚钱,在不同阶段的占比,是不一样的。

在生活压力下不忘付出,在度过生活压力阶段后,就要去发现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时光。

人最幸福的时光,是他在做一件事,因而忘却了自我的时间。

5月份我巡游在各个公司的股东会,享受投资、研究的过程,这比买奢侈品、海吃胡喝更让我觉得幸福。

希望你也能找到你的幸福时光!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年轻   工作   英文   过来人   自助餐   首要   讲座   年轻人   观点   阶段   目标   未来   网友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