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考,毫不犹豫地做


学习、思考,毫不犹豫地做


王崧舟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老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知识积淀特别让人羡慕。他的“诗意语文”红遍大江南北。

有不少人觉得他所说的语文已经有些“玄”了,不是那么好学,而是具有观赏性了。我认为,如果一种教学思想落实在教学行为中,只具有观赏性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个教学思想到了生命的尽头了。

是否真是如此?我又听到了一个新的名词——“文本秘妙”。是的,有些越来越神秘了。

我曾参加“智慧·互动·成长”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之王崧舟师徒语文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近距离地观摩了王崧舟师徒的教学活动后,触动还是比较大的,始终萦绕在脑海中的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向王崧舟老师学些什么?

1.学教学思想。甭管什么“诗意语文”,还是“文本秘妙”,我每次学习后,总要有理出一些收获。我所理解“诗意语文”“文本秘妙”,是从王崧舟老师在教育理论上的钻研的角度来看的。在钻研教学理论的深度上,我的语文体系还停留在“大众”的层次,有如一位小学生,与一位高中生或是大学生的知识差距。正视这个现实,我们完全可以不去理会那具有我们直觉的“包装”成份的语言,只要学到教学的“秘妙”就行了。

听了报告,看了教学,我认为从王崧舟老师那儿学到的就是如何出色地完成语文教学。这其中最要紧的就是学习如何去把握教材。这是老生常谈了。

钻研教材第一,不要依赖于教参,要先有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在解读过程中,正确地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单元教材需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要点,从课文中筛选好知识,备好课。只有自己清楚地知道这些,才能将教学上得富有成效。

在这最好的方法,就是追求“一课一得”,当然以前所教过的“得”,也还是要时时提醒学生学习,时时运用的。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在运用中学,用了才不会忘,用了才能掌握。因此,教师要注意将课文最重要的语文知识理出来,进行讲授。一课学生有一得,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会提高。

教学方法第二。教学方法,最实在地体现在教学设计上,一堂课,面对不同的学生,有非常多的方法可以运用。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最好,只要适用就好。要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将课上得有声有色。

确定了教学的目标后,用哪种方法最容易达到目标,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此时,形式就大于内容了。从王崧舟师徒的课上,我学到的,就是学习他们对上课节奏的把握,这节奏很重要,要有张有弛,张弛有度。节奏用得好,就体现课堂韵味,诗味自然弥漫开来。课的节奏的快慢要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让整堂课,看起来就像一首诗一样,该铿锵时铿锵,该舒缓时舒缓。王崧舟弟子的课,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上课收尾戛然而止,绝不拖泥带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留给学生课后思考的空间,不让学生预料教师什么时候结束本课教学。

学习运用知识第三。毛主席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听罢王崧舟老师的讲座及对弟子所上的课点评,可以感受到他水平之高,理论之厚实,实践之丰富。

我曾从资料中得知,王崧舟老师有一段时间苦心研究了大量的书籍,这样的过程在我接触的朋友之间都有过。这是一种吸收,也是一种积累。但是否学习了,就会用呢?我大多只是理解文字,把握文字要旨,没有想要自己构建出自己的话语体系。我要像王崧舟老师那样充分地运用从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学一点,就要用一点。渐渐的,量变引起质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会有个质的飞跃。

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读了那么多书,只不过是个知识书橱,却没有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来个根本的变化呢?其实就是没有用好“运用”这一催化剂,只有运用知识,而且不是鹦鹉学舌的运用,是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去概括,去运用,积少成多,自然,有一天,会水到渠成。

当我不能理解,解读别人的成果的时候,就要立即反躬自省: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有多少?从主观上查找原因,容易让人长进,从客观找原因,容易让自己不见长进。

差距有原因,成功有方法。无知不可怕,就怕执着地坚守着无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观赏性   教学方法   师徒   诗意   毫不犹豫   语文   节奏   差距   文本   教材   原因   思想   老师   方法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