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6类高危险人群,怎样科学高效筛查肝癌?

谨以此纪念我们的达叔!!!

一、

肝癌的高危险人群


比一般人容易得肝癌者,称为「肝癌的高危险群」,包括以下6类:


1、 慢性肝炎患者,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丙型肝炎。长期慢性肝炎是肝癌的首发病因。


2、有肝癌家族史者,研究表明,肝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


3、长期嗜酒者,长期每天饮用 50 ~70 g酒精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4、生活在肝癌高发区的人群,黄曲霉毒素污染分布图与肝癌高发区地理分布几乎一致。我国的肝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5、饮用受到污染的水源,流行病学资料提示,肝癌高发与饮水污染有密切关系,饮用污染严重的塘水或浅沟水者肝癌死亡率高,而饮用深井水者则死亡率低。


6、肥胖是肝癌的危险因素,美国对90多万名未患癌症的美国成年人进行前瞻性随访, 结果其中有57145例死于癌症,远高于平均水平。

二、

肝癌的诊断途径


1. 所有的癌症确定诊断都必须根据切片的病理报告,但肝癌的病理材料(穿刺活检)获取不易,因此过半数的病人不经由病理诊断。

2. 在有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或肝硬化的前提之下,直接做注射显影剂的影像检查(增强CT或者磁共振)来诊断。

3. 抽血检验的甲胎蛋白(AFP)数值是一种筛查手段,因为有肝癌且甲胎蛋白指数也会高的情况大概有一半左右。

4. 超声通常是筛查的工具,一般不能确诊,超声显影剂只建议用于较有争议的肿瘤。

5. PETCT诊断肝癌的能力不好,肝内病灶不易区别,通常用于肝脏移植前,评估有无肝外转移。

6. 异常凝血酶原(APT), 测定是反映肝细胞癌的一种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增高,见90%以上的肝细胞肝癌,均值可高达900μg/L。40%~50%转移性肝癌也见APT升高,但其均值较低。同时检测AFP和APT能将肝癌的诊断率由48%提高到68%。


临床上癌症筛查需要遵循的原则:

1、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可以发现癌症。

2、尽可能小的创伤,不能对人体损害太大。

3、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不能费用太昂贵。


目前专家推肝癌筛查的方法策略:

1.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3~6个月/次),对于以上6类人群进行定期筛查,至少6个月一次,有疑问的甚至需要3个月或者联合多种筛查手段。

2.多种筛查手段的联合应用,临床上采用超声联合甲胎蛋白(AFP)筛查的策略,对于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加上异常凝血酶原,提高筛查的敏感性。


肝癌的发生发展一个缓慢的过程,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就能让它无处藏身!

你有什么养肝的小妙招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学习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肝癌   显影剂   凝血酶原   黄曲霉   人群   危险   高效   敏感性   美国   超声   肝炎   病理   癌症   蛋白   异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