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是急性炎症反应,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导语:痛风的发作部位多集中于第一跖趾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其次为足背、掌指关节和肘关节等。痛风患者全天均可发病,但发病时间多在一日的早晨或夜晚,主要为十二时辰的辰时(7-9时)、子时(23-1时)、卯时(5-7时)。痛风的发作经络多位于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痛风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是急性炎症反应,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痛风已成为临床常见病,男性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发病率逐年上升

1、概述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习惯的改变及人们对痛风的认识、健康的关注,门诊及住院的痛风患者越来越多,且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如高脂肪、高蛋白、高嘌呤成分增加,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酒、熬夜、劳累等导致痛风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且男性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

痛风已成为临床常见病,症状较轻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严重者则表现为肾功能不全,甚至关节畸形、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痛风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高嘌呤饮食、饮酒、劳累、熬夜、外伤史等有关。其中,高嘌呤饮食、运动(长时间运动)、体重指数、血尿酸、病程、发病前感冒、文化程度、发病前劳累、熬夜为诱发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

痛风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是急性炎症反应,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痹证、历节、白虎历节风、痛风”等范畴。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显示,痛风主要在第一跖趾关节、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等部位发作,高发于脾胃经、膀胱经以及肾经等,且早晨或夜晚发病率较高,但目前尚缺乏具体的统计数据说明痛风的发作部位、发病时辰及高发病经络。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体气血的运行、疾病的发生发展随着时间的变化与自然界的日月星辰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结合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在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人体的气血都流经对应的经络、脏腑,探究痛风的发病时辰及高发经络,为临床循经论治痛风提供理论依据。

痛风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是急性炎症反应,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深入了解痛风的影响因素,痛风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需要重视

1、性别

患者男女比例为17.7:1,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与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一项调查显示,痛风病人男性的发病率约为6.2%,而女性仅约0.9%。张家口地区痛风患病率调查显示,男性痛风患病率为1.2%,女性患病率为0.3%。2013年我国一项痛风患病率调查显示,男性患病率约为0.83%~1.98%,女性约为0.07%~0.72%。

以上的调查研究均显示,痛风的发病率男性普遍大于女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男性处的社会角色决定饮酒量及饮酒频率相对较高,长期高嘌呤饮食可能使痛风的发病率增高;男性体内的雄激素可以促进尿酸(UA)重吸收、抑制UA排泄,而女性体内的17β-雌二醇可调节嘌呤生物合成、促进UA的排泄、降低UA水平。

2、年龄

痛风作为临床常见病,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趋势的上升,痛风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研究报道,痛风的发病率随者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70岁以后趋于平稳,但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痛风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是急性炎症反应,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痛风的发病也逐渐出现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年轻人的高嘌呤饮食、饮酒、熬夜,劳累等因素有关。此次研究发现痛风的发病年龄多位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痛风患者男女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1.9±15.3)岁、(62.6±13.7)岁。

男性痛风患者主要年龄阶段为40~60岁,女性的主要年龄阶段为60岁以上,女性患者绝经前发病的有2例,绝经后发病的为14例,女性患者多为绝经后发病,追其原因,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UA的排泄减少,使UA在体内蓄积,故女性多在绝经后发病。

3、病程

痛风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大多较长,可长达数十年。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病程较长的患者大多伴有痛风石。谢春梅等对不同病程痛风超声影像特点研究发现,病程≥3年患者的痛风石、骨侵蚀发生率、环氧化酶-2(COX-2)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显著高于病程<3年者,表明随着痛风病程的迁延。

痛风患者体内尿酸盐沉积负荷增加,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研究显示,300例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0.8±7.9)年,病程≥3年的患者260例(占总人数的86.7%),调查患者中大多病程较长,这可能与此次调查患者均来自于云南省中医医院就诊患者,中医院病人结构中多以老年患者为主,且此次调查的大部分患者为住院部患者,病情相对较重,病程较长。

4、高嘌呤饮食

高嘌呤饮食为诱发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痛风的发病主要是由于体内SUA的蓄积,人体的UA来源主要由内源性核酸分解代谢和体内合成产生的UA,占体内UA的80%,另外有20%来源于含嘌呤食物。

痛风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是急性炎症反应,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过多的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肉类、动物内脏、高嘌呤蔬菜类食物,可使嘌呤在体内蓄积,超过了机体代谢能力,则体内血乳酸水平则显著增高,抑制了肾小管对UA排泄,进而导致SUA增高,诱发痛风。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高嘌呤饮食为诱发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属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的痛风,发作部位为膝关节、足背、第五掌指关节、尺骨茎突、肘关节的患者平素应更加注重饮食防护,避免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

5、运动情况

运动(长时间运动)为诱发足阳明胃经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时间<30min者较运动时间≥30min者更易诱发痛风。可见,适当运动可以预防痛风的发作。此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可诱发痛风的发作,可能与此次调查的痛风患者运动时间较长有关。

此次调查患者每天运动时长为(2.2±2.1)小时,运动项目主要以散步,慢跑、务农为主,其中务农40例,务农时长为(6.4±0.7)小时,可见长时间运动发生痛风的几率增高。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运动(长时间运动)为诱发足阳明胃经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属足阳明胃经的痛风。

痛风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是急性炎症反应,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发作部位于膝关节、足背的患者应注意科学合理运动,多以有氧运动为主,以不出汗为度,避免长时间或剧烈运动,这会使体内水分散失,尿量减少,再加上较多或长时间运动会使体内的乳酸分泌过多,乳酸的产生会与尿酸竞争性地排出,使UA排泄量减少而升高SUA水平,诱发痛风。

结语:痛风的发病主要与感受外邪及经络气血运行,阴阳盛衰相关,且发病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因此,痛风患者可根据子午流注理论遵循基本的生活作息规律。患者早晨及夜晚抵御外邪的能力较弱,易感受外邪,故早晨及夜晚更容易发病,因此,痛风患者早晚应注意防寒,避免外邪侵袭,预防感冒,以防正邪交争,诱发痛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痛风   因素   嘌呤   病程   膝关节   风湿病   经络   高于   发病率   常见病   炎症   范畴   体内   患者   多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