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中午就脚肿发热,这种疑难病用龙胆泻肝法治疗,疗效出乎意料

前言

这则医案,

是我在英德人医中医科出诊第一个月,

治疗的一则验案之一,

说实话,

其实自己只是用了一些中医的理在治病,

获得的疗效却出乎我的意料,

更何况,

出乎患者的意料了。

我们,

一起,

享受一下中医的神奇吧。

病案重现

本院同事的岳父黄某,男,55岁。

初诊(2017年8月7日)

主诉:下肢发热水肿7年余

病史:7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午后双下肢发热,发热感从脚底往上蔓延,发热后则出现双下肢水肿,亦从下往上,之后出现心慌心悸,睡觉休息后可缓解。

多年来曾辗转于各大医院就诊,做遍全身检查均未查明病因,治疗亦无效果,患者及医生均对此疑难杂症失去信心。

因了解到我新到我院中医科,于是找我开中药一试。

黄某除上述杂症外,伴神情忧虑,头痛,头晕,非旋转性,无恶心呕吐,口干,大便一日1-2次,纳可,眠差(长期服用安眠药物)。

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中药处方:

柴胡15g 栀子15g 黄芩10g

泽泻30g 车前草10g 川木通5g

当归10g 地黄10g 牛膝30g

五味子5g 乌梅20g

*5剂

头痛予针刺治疗。

过了中午就脚肿发热,这种疑难病用龙胆泻肝法治疗,疗效出乎意料

二诊(2017年8月13日)

现经中药治疗后患者下肢发热、水肿明显好转,已无心慌,左脚未再出现水肿,多年来从未有过如此效果,同事及患者均喜出望外,要求继续中药治疗。

针刺后头痛减轻,仍有头晕,口干,大便一日1-2次,纳可,眠差。

舌暗红,苔白,脉弦滑。

中药处方:

前方黄芩改为5g,余同前,5剂。

三诊(2017年8月18日)

服用上方后患者上述情况明显好转,好转7成,已无心慌,右脚少许水肿,左脚无水肿,仍有头晕,口干,大便一日1-2次,纳可,眠稍改善。头痛针刺后好转一半。

舌暗红,苔薄白,脉濡滑。

中药处方:

前方栀子减少为10g、泽泻改为15g、牛膝改为20g、乌梅减少为15g,余同前,5剂。

过了中午就脚肿发热,这种疑难病用龙胆泻肝法治疗,疗效出乎意料

四诊(2017年8月23日)

经中药治疗后患者上述情况基本缓解,已无心慌,下肢水肿缓解,左脚无水肿,头痛缓解,仍有头晕,口干,大便一日1-2次,纳可,眠差。头痛针刺后基本缓解。

舌暗红,苔薄白,脉濡滑。

中药处方:

当归改为15g、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余药同前,5剂。

十月随访,症状未在发作。

过了中午就脚肿发热,这种疑难病用龙胆泻肝法治疗,疗效出乎意料

按语

患者症状表现疑难,多年症状,经几剂龙胆泻肝汤获得痊愈。

1.当时思路很简单

当时想到这个方子是源于患者有两个特征比较明显。

一是神情忧虑,午后双下肢发热,发热感从脚底往上蔓延,发热后则出现双下肢水肿,亦从下往上,之后出现心慌心悸,脉弦明显,此当属于肝胆经之为病,属于厥阴风木内寄的相火直升的表现。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发热后双下肢水肿,说明下有水湿。

那治疗上,一是要疏导厥阴风木之气,敛降相火,另外要去水湿。

此时,脑海中突然一现,就想到龙胆泻肝汤其实有兼具这两方面的治疗作用,遂仿龙胆泻肝汤之法拟方。

过了中午就脚肿发热,这种疑难病用龙胆泻肝法治疗,疗效出乎意料

2.这些药的妙意

柴胡、黄芩、栀子清泻肝胆之火;当归、生地补厥阴之体;黄木通、泽泻、车前子去水湿,同时亦可“引肝胆实火从小便而去”;加牛膝兼具引火下行和利前阴以去水湿两方面的作用,用于该患者非常适合;五味子5g、乌梅20g敛降相火。因考虑龙胆草苦寒泻火之力太强,故去之。

二诊、三诊患者持续7年之久的症状较基本缓解,予减少用量,巩固疗效。

十月随访,症状未在发作。

过了中午就脚肿发热,这种疑难病用龙胆泻肝法治疗,疗效出乎意料

3.经典如何说?

《重订通俗伤寒论》在论述龙胆泻肝汤中云:“肝为风木之脏,内寄胆府相火,凡肝气有余,发生胆火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湿阴痒,溺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

该患者虽无文中所提症状,但午后双下肢发热,发热后水肿、心悸,伴有患者神情忧虑,脉象弦甚,亦为厥阴风木之气有余,发生胆火相火不降之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龙胆   乌梅   泽泻   牛膝   黄芩   栀子   暗红   针刺   水肿   处方   出乎意料   大便   疗效   法治   头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