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周专访 | 葛均波院士:提升全民急救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2019年6月1日,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合倡议设立了中国心肺复苏周。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脏骤停,生命‘救’在身边”。每年我国因心血管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将近400万,相当于每天有约1万人死亡。大部分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改善我国CPR救治现状,需要从公众技能普及、专业领域推动、政府政策支持、社会资源推动4个层面进行发力。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葛均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

心肺复苏周专访 | 葛均波院士:提升全民急救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救治成功率

中国每年约有54.4万人经历心脏骤停,且80%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家中。但是,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极低,其主要原因是院外CPR实施率较低且质量较差,我国目前心肺复苏技能普及率不足1%。CPR技术是实现自然救治向专业救治的重要衔接,是完善生命链的重要节点。全社会普及CPR技术,将临床学科工作向社会和公众层面延伸,能够更好地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重点转移。心肺复苏周的设立,旨在通过科普心肺复苏+心脏除颤(CPR-D),提升群众心脏急救意识,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救治成功率,改善我国心脏急救现状。

心肺复苏周专访 | 葛均波院士:提升全民急救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去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及中国胸痛中心联盟联合发起第2个中国心肺复苏周活动倡议。1周的时间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百家胸痛中心响应了活动倡议,累计收到160余篇活动新闻稿,50余条心肺复苏主题短视频。各胸痛中心面向医院所在地开展义诊及讲座200余场,同时联合了各地120急救中心前往近100家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学校、广场等场所进行培训,并延展到公安、消防、交警、旅游集散地、交通枢纽等企事业单位。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组织了经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认证的导师前往社区开展CPR-D培训,带动了居民的学习热潮。

今年,除了在医院、社区和学校发放各种宣传物料,宣传有代表性的地方经验,进行心肺复苏短视频征集外,还会深入中小学开展亲子CPR-D培训、趣味竞赛活动。同时,也将开展专业的CPR-D学员培训并为合格的学员颁发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学员证书。


让家庭成为心肺复苏普及的重要阵地

中国心肺复苏周设立伊始,就将时间确定在“六一”儿童节期间,这是有重要意义的。首先,提升全民急救素质,要从娃娃抓起。儿童在心肺复苏普及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在2019年的两会上,我们提出了“1托6”和“1托7”的计划,即高年级小学生通过校内1个课时的学习,掌握什么是心脏骤停、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回家教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6个人,这就是“1托6”的概念,如果还能多教给1位身边人,这就是“1托7”的效果。

心肺复苏周专访 | 葛均波院士:提升全民急救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在儿童节当天发起心肺复苏周活动,是希望通过儿童青少年的力量辐射身边人,从而提高国民整体急救素质,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和理念。今年是开展心肺复苏周的第3年,原计划的许多线下活动由于疫情原因,转为以线上形式开展,但是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开展活动,我们的初衷不会变——培养民众急救意识、普及CPR-D的理念。


中国心肺复苏周未来的工作重点

中国心肺复苏周刚满3岁,还是个小孩子,还有很多进步和发展的空间,更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持续、深入地开展。

如:培训讲座教师水平不一。对于最新心肺复苏指南的解读及心肺复苏操作的规范,各医院各培训老师间差异极大,在讲解和指导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错误的示范。

培训效果参差不齐。有部分正规高质量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大部分场次因为现场参与人数较多,支持的培训人员较少,导致学员不能一一得到操作辅导,无法考核学员掌握情况等。

缺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操作培训。AED整体配备在我国尚未普及,因此各地开展培训讲座时,往往不具备足够的AED训练器让学员了解和练习。作为CPR-D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AED的配备以及不会使用AED将大大降低院外心脏骤停救治成功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建议:相关学术组织加快制定相关标准,以更好地推动公众救治能力提升;重视心肺复苏工作,将推动心肺复苏工作重心从专业下沉至公众,尤其要重视青少年群体的心脏急救技能培养;科学投放AED,不断提升公共场所AED投放率和有效使用率;提升院前急救系统效率,提升院前救治能力,让更多人学会心肺复苏技能;与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建设工作更好地结合;积极吸收整合优秀企业模式,更好地反哺心肺复苏工作的开展;利用互联网探索公众互助急救系统模式。

心肺复苏周专访 | 葛均波院士:提升全民急救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文并图:本报记者 席念楚

编辑:李艺菲

校对:于潇枫

审核:叶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外心   中国科学院   复旦   胸痛   健康   心血管   院士   中国   全民   学员   专访   中国医学   心脏   公众   娃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