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科普|宝宝“O型腿”和穿纸尿裤无关

家住河南省郑州市的乐乐(化名)刚满11个月,最近他学会一项新本领,能沿着床或者沙发自己行走。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可乐乐妈妈却愁眉不展,原来乐乐是O型腿。于是,乐乐妈妈一股脑的疑虑涌现出来:是不是用纸尿裤的原因?是不是宝宝营养没跟上,缺钙引起的?

小家科普|宝宝“O型腿”和穿纸尿裤无关


宝宝2岁前O型腿属正常

O型腿,俗称“罗圈腿”,也叫膝内翻。顾名思义,是指人体双脚并拢站立时,两膝之间遗留缝隙,双腿像字母“O”一样,远端并拢,中间分开。这种腿部变形,一般发生在胫骨上,有时连带股骨,两膝中间分开的距离,常被用作腿部变形严重程度的标志。

医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出生之后,腿都是向内弯曲的。因为胎儿在狭小的子宫里整个呈蜷缩状态,两条腿会自然而然地蜷起来,属于正常现象。

一般情况下,孩子2岁前出现O型腿都不是病理性的。生理性O型腿在孩子18个月后会逐渐减轻,在2岁左右会消失。若2岁之后,孩子O型腿没有消失或有加重迹象,家长应带着孩子及时就医。如果孩子的腿形发育确实存在问题,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另外,家长应该在孩子开始走路到完全会走路这段时间做好正确引导,以免不当的坐姿或走路姿势导致孩子小腿胫骨扭转,进而造成O型腿。


穿纸尿裤并非O型腿形成诱因

关于O型腿的形成诱因,家长的揣测多是没有科学根据的。O型腿不是缺钙的信号,孩子2岁以后出现O型腿,或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长期缺乏维生素D,易引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症,O型腿和X形腿是佝偻病常见的骨骼畸形。

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其导致的骨骼改变是全身性的。如果孩子仅仅是下肢呈现O型腿,不要轻易下佝偻病的诊断,更不应因此大量补钙或维生素D。家长之所以将其与缺钙联系起来,其实是因为体内维生素D不足会影响钙的代谢,并不是真正的缺钙。

此外,穿纸尿裤也不会造成孩子O型腿。但需要注意的是,纸尿裤主要由纤维素、聚丙烯酸酯高性能吸附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少量的弹性物质和黏胶组成,透气性并没有那么好。如果纸尿裤湿了又没有更换,会损伤皮肤,让孩子的臀部变红,摩擦时也会损伤孩子的皮肤,严重时甚至会出皮疹,也就是俗称的尿布疹。所以,家长最好在夜间给孩子用纸尿裤,白天使用透气性更好的棉尿布。


文:姚满叶(河南省儿童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编辑:李艺菲

校对:于潇枫

审核:叶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儿童医院   佝偻病   胫骨   河南省   透气性   诱因   尿布   聚丙烯   腿部   骨骼   俗称   损伤   维生素   家长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