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总“走神儿”,竟是因为授课内容太容易


学生上课总“走神儿”,竟是因为授课内容太容易

学生上课“走神儿”,是老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所谓“走神儿”,就是人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当前的事情上。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完全不“走神儿”,除了学习内容什么都不想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这是因为人说话的速度要慢于大脑理解的速度,前者一般是每分钟150字左右(除了体育解说等特殊情况外),但普通人每分钟可以理解400个字的信息。也就是说,课堂上的学生只需要用不到一半的脑力,就足以理解授课内容,为了不浪费剩余的脑力,大脑会不断地思考,如果授课内容很容易,大脑就会转而关注其他事情,即“走神儿”。


学生上课总“走神儿”,竟是因为授课内容太容易

大脑在同一时间只能有意识地思考或关注一件事情。我们可能提出异议:为什么有人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有的人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打电话?其实,上述情况与“走神儿”并不一样。织毛衣作为一种习惯性动作,已经成为某种本能反应,就像吃饭时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把饭送到嘴里一样,不需要集中注意力就能完成。看书的同时打电话,大脑必须在不同工作之间进行“转换”,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到另一件事情上并反复交替,当这种转换非常快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这两件事情好像在同时进行。上课时“走神儿”,却不能像一边看书一边打电话那样迅速转换,如果思绪飘得太远,不能及时拉回注意力,就可能因为漏听内容而对新知不明所以。


学生上课总“走神儿”,竟是因为授课内容太容易

面对孩子的“走神儿”,老师、家长首先应当多一些理解,并且教孩子学会“积极休息训练”,想“走神儿”时,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平常不注意的地方,比如身体的某一部分,身边的某一个人,再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内容中,逐渐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文/王日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中国科学院   内容   学生   脑力   课时   新知   异议   习惯性   注意力   大脑   家长   事情   速度   老师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