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回顾丨罗建方:坚持学习借鉴、实践思考,做好CTO介入推广

以CTO介入为主题的“聚焦前沿,传领心生——EDGE学术活动”中,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接受了医声网的专访,就CTO介入技术的发展和两岸学术交流中的体会做了相关的介绍。

我们知道,CTO有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后堡垒之称,而经过近10年来的努力和探索,无论是欧美、日本还是我国的成熟术者而言,手术成功率都已经接近90%。对于这一技术的突破,您认为是怎样实现的?

罗建方教授:

简单来讲,这个突破是逐渐实现的,对90%成熟术者来讲,我觉得“学习借鉴、实践思考”这8个字特别重要。对于CTO的介入治疗,我们首先要学习国外专家,特别日本医生所总结的经验和理念。借鉴就是通过对他们理念经验的学习,逐渐形成我们自己的理念经验。之后,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反复思考,融合人家的技术理念,达到更好的手术成功率。

除此之外,在保证成功率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因此要很好地借鉴欧美医生和日本医生的方法。因为总体来讲,现在这两个流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融合起来,对于中国医生是最好的。最近我们常说的CTO中国套路,其精髓也是充分融合了欧美和日本的经验总结和梳理出来的。

对于这一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目前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罗建方教授:

谈到挑战,我觉得还是要充分加强对CTO的理解。除了技术因素外,进一步提高可能有赖于对CTO影像学的解读。如果有更好的影像学资料,就可能全面提高CTO治疗的成功率、效率以及安全性。谈到未来是怎么走向?现在我没有很好的一个答案,但是我相信这是可能的一个方向。

同时,在现阶段更好地推广,我觉得还是“学习借鉴、实践思考”那8个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要知道CTO很多不可预测性和偶然性,如果做成之后,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去总结,就有可能将一些错误的信息带给年轻的初学术者。

此次活动期间,多位台湾专家带来了手术演示和案例分享,您如何看待台湾专家在CTO介入中的理念和技术应用水平?他们的演示和分享,带给了您哪些启示?

罗建方教授:

对于CTO台湾医生的进步,早期我认为主要是受日本医生的影响。从传承上看,他们往往有很深厚的CTO介入功力。从理念和技术上看,在早年,台湾是走在大陆之前的。也有不少的资深专家来到大陆和我们进行交流,推动了大陆地区CTO的进步。同时,台湾医生总体来讲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们的英文可能会比我们好,在国际交流上有更多的优势。这次会议的分享,郑正一教授、吴炯仁教授做了很精心的准备,对于CTO介入的策略和技术都做了很好的展示,我们受益匪浅。

此前您也多次受邀到台湾开展学术研讨,通过交流,您认为台湾专家在哪些方面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罗建方教授:

我觉得一个人你实践经验的积累来自于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亲身体会,二是来自别人的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主要是获得来自别人的信息。在CTO介入治疗中,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有可能会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同一个困难大家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是这些都基于同一个理念基础去做的。大家在同一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各有千秋,这就需要我们Open-mind,打开思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凑在一起,信息量更广,以后处理的能力会更强。正是有了这种交流,我们在心血管介入领域才得到了快速的进步。

同时,虽然近年来我们不断进步,但也不能妄自尊大,很多东西还要踏踏实实学。比如,日本和台湾学者的严谨态度,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尤其是一个术者取得了经验时,有时候对循证医学和一些很科学的思维就会忽略,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Number(数量),还要有Data(数据)。数据是回顾的总结,精华的提炼,是能拿出来指导其他术者的。如台湾长庚医院的吴炯仁医师,他做了某些手术后很快就会做回顾性的数据分析,能够发表很多高质量的文章。同样一个技术,我相信在中国大陆的量可能比他还大,但是只有Number没有Data。我觉得这正是我们大陆医生的一块短板,就是如何将经验提炼总结出来,使之实践中可以重复。

此次活动期间,您带来了Knuckle导丝技术相关精彩分享,能否请您结合您的讲座内容,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Knuckle导丝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更加适用于何种类型的CTO病变?

罗建方教授:

Knuckle在英文中意为关节,常代表力量与突破感。泰拳中常见到使用肘、膝盖等关节进行攻击,即关节技。在CTO介入治疗中,也常根据闭塞病变的情况,选择性地将冠脉导丝塑成Knuckle样,也称Knuckle导丝(关节导丝),利用导丝体部硬度由远到近逐渐增强的原理增加导丝沿血管结构内通过闭塞段的能力。Knuckle导丝技术主要是在传统CTO导丝技术遇到困难甚至失败时采用,包括严重迂曲(过侧支循环)、支架内CTO、被坚硬斑块阻挡等,只要CTO血管走形明确,都可以采用这一技术。

您将Knuckle比作泰拳中的关节技,我们知道这一技术需要在逆行导引钢丝进入血管内膜下后,操控导引钢丝使其头端打弯形成一环状,那么能否请您谈谈哪些类型的导引钢丝更适合这一塑形操作?

罗建方教授:

Knuckle导丝应具备这样的特点:不仅要“滑”,更要安全。在导丝推送阻力很大的病变中,持续推送导丝会使Knuckle弯不断变大,完全依靠导丝体部的硬度来突破病变。我们知道大部分导丝的硬度从远端到近端是越来越大的,新形成的Knuckle弯总能在导丝体部的某一点上突破并前进。但是如果CTO导丝的体部硬度(即支撑力曲线)变化不均匀,在某个位置上支撑力突然升高,此时可能使导丝打折形成锐角而穿破血管壁。所以平缓上升的导丝支撑力曲线对于KWT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常用的Knuckle导丝(聚合物护套超滑导丝)有:Field-XT、Pilot、Whisper、Sion black等。首选聚合物护套导丝:Field-XT或Pilot 50/150/200系列等。

专家简介

专访回顾丨罗建方:坚持学习借鉴、实践思考,做好CTO介入推广

罗建方教授

MD FSCAI FACC FESC;AP CTO Club 广州CTO峰会执行主席;冠心病与周围血管介入沙龙执行主席;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CCVM)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周围血管介入分会 主任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护套   支撑力   执行主席   台湾   日本   硬度   成功率   关节   专访   血管   理念   教授   医生   经验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