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新冠病毒污染的奶枣,我是不是要得新冠了?

最近,沉寂了好几个月的疫情又开始有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的趋势,各地都出现了零星散发的病例,全国每日新增新冠阳性病例达到数十例,现存病例数如今又重新突破了2000大关。更可怕的是,多地环境样本都检测除了核酸阳性,奶枣、车厘子等纷纷沦陷,让吃货们痛心疾首的同时,也让人担心现在环境中时不时就检测出新冠病毒,是不是不戴手套都不能出门了?是不是摸到了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物品就会感染?


吃了新冠病毒污染的奶枣,我是不是要得新冠了?

图1 车厘子

01 多种物品检测出阳性,新冠病毒物传人


2020年10月,青岛爆发了一轮小规模的疫情,通过排查显示,疫情的源头应该是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外包装,检疫人员在其上分离到了活的新冠病毒,首次在世界上找到了充分的证据链证实新冠病毒可以由物传人!


一些研究也证实,新冠病毒可以存在于各种物体表面。研究人员人为地使用新冠病毒污染不同的物体表面,然后检测新冠病毒在这些物体表面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在塑料和不锈钢上至少能够存在3天;有活性的新冠病毒在口罩上能够存在至少7天,在钞票上能够存在3天;在皮革或者合成革材料上存在了至少8天,在皮肤上存活了4天,但在衣服上只存活了不到8小时——以上提到的数据皆是实验室证明的具有感染能力的活病毒存在的时间。


这些证据似乎显示被新冠病毒污染的表面确实非常危险。


02 环境中病毒多无活性,物传人可能性极低


但是,有科学家持有不同意见。


的确,新冠病毒似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下水道污水、门把手、电梯、鞋底、汽车零件等等表面均检测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但是能检测出核酸并不代表这些病毒还有活力 ,从环境中分离的病毒其实大部分都是死病毒。


那么,为什么实验室条件下能够检测到具有感染力的活病毒呢?这部分科学家认为,实验条件和现实条件天差地别,首先,实验室为了进行试验,在受试物体表面给予的病毒量就很高,在实际中,被人触碰的物体上往往不会残留那么多的病毒;其次,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比如湿度、温度等等都进行了调控,与真实的条件并不相同。


接触被污染的门把手等物品,究竟会不会让人感染新冠病毒,从1987年的一项关于其他的呼吸道病毒的研究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线索。


这项研究让感染了一种常见感冒病毒——鼻病毒——的人和健康人在一起玩扑克牌,并且禁止健康的志愿者用手触摸自己的脸以避免因为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引起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半的志愿者受到了感染。在另外一项实验中,另一些健康的志愿者使用被病毒污染的扑克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限制他们用手揉眼睛和摸鼻子,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志愿者感染病毒。


虽然我们不能使用新冠病毒做同样的实验,但是这个结果对于回答新冠病毒物传人的问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空气,即气溶胶传播,通过物传人的接触式传播的几率很小。


这个几率究竟有多小呢,美国的一项研究或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吃了新冠病毒污染的奶枣,我是不是要得新冠了?

图2 DOI:https://doi.org/10.1021/acs.estlett.0c00875


美国科学家对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小镇的多个人们经常接触的表面进行了取样,共取得348份样本,其中29份核酸检测新冠病毒呈现阳性反应,包括人行横道按钮、垃圾桶把手和一些商店的门把手,总阳性率为8.3%。


吃了新冠病毒污染的奶枣,我是不是要得新冠了?

图3 环境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


但是,大多数的阳性样本并不能定量,因为其病毒载量低于能够测定的最低阈值,也就是说,这部分样本感染人体的风险极低。能够定量的样本仅仅只有3个,根据估计,人体接触这些样本后,感染的风险介于1/10万到4/10000之间。而且,这个概率仍然可以说是非常非常低的。


03 过分消毒恐成资源浪费


而奶枣、车厘子等食物吃下去还要经过一遍消化道,感染的风险更低,我国非常积极地追查新冠病毒源头,对环境进行检测更多的是对民众负责,因为确实并不能完全排除病毒物传人的风险,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太过恐慌。


多项研究和调查都指出,疫情绝大多数的传播还是由感染者在咳嗽、说话或者呼吸时喷出的飞沫形成的气溶胶造成的,因此,保持通风换气可能比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杀更加重要。但是由于政府、公司和个人对表面消毒工作的重视,2020年底,全球表面消毒剂的销售总额已经达到45亿美元,较前一年增加了30%以上。纽约大都会运输署指出,他们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花费了4.84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对环境中每个可能接触到的表面都进行消毒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且这对于减少感染风险的意义究竟有多大还得打个问号,要避免新冠病毒的传播,我们更需要做的还是勤洗手、戴口罩、少去人多密集处。


参考文献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251-4#ref-CR1

2. Chin, A. W. H. et al. Lancet Microbe 1, E10 (2020).

3. Harbourt, D. E. et al. PLoS Negl. Trop. Dis. 14, e0008831 (2020).

4. The REALM Project. Test 5: Natural attenuation as a decontamination approach for SARS-CoV-2 on textile materials (REALM, 2020);

5. Harvey, A. P.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 Le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气溶胶   病毒   毒物   核酸   阳性   美国   要得   疫情   传人   样本   物体   志愿者   实验室   表面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