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远凯教授专访:免疫治疗任重道远,研究探索永不止步

石远凯教授专访:免疫治疗任重道远,研究探索永不止步

2020年12月11-13日,第八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暨2020年全国癌症中心主任会议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肿瘤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肿瘤专家,共同商讨我国肿瘤防治的宏伟事业。


在本次大会期间,健康界有幸邀请到了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接受采访,对肺癌和淋巴瘤的免疫治疗现状和前景进行探讨。


—— 临床前线 ——


健康界: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当中的现状?目前临床上用于肺癌免疫治疗的药物有哪些?患者的选择多吗?


石远凯教授: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方面确实陆续发布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相当一部分患者诊断的时候,都已经到了疾病相对比较靠后的时期,针对这个时期的肺癌,无论是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还是腺癌,免疫治疗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即将在2021年第一期《中华肿瘤杂志》上发表《IV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1年版)》,指南上将针对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进行明确而详细的介绍。


虽然肺癌的免疫治疗这些年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在疾病进展之后,应当怎样选择后续的免疫治疗方法或其他的治疗方案,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还有虽然免疫治疗无论是在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果。如何筛选和区分治疗有效的患者和无效的患者,除了PD-L1的表达状态以外是否还有更好的、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这些问题都在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中。


如果有能够更加精准地判断或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我们选择最可能获益的患者来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和现在相比就会有更加显著的提高,譬如我们现在根据EGFR基因敏感突变或ALK融合基因表达的状态选择EGFR-TKI治疗和ALK抑制剂治疗,利用确切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相应的靶向治疗就会获得更好的疗效,同时也让那些可能无效的患者选择其他的治疗方式。所以,在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上,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健康界:请您简单谈一谈未来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有哪些?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石远凯教授:免疫治疗的发展比较快,然而也存在一些挑战,如PD-1/PD-L1抑制剂治疗有效的患者耐药后应该怎样去治疗,现在实际上已经有一些下一代的免疫治疗药物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像双特异性抗体、还有除了PD-1/PD-L1之外的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比如TIM-3和LAG-3等,这些药物的单药治疗或和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都在探索和研究当中,估计再过几年这些研究结果也会陆续发布。


健康界:目前CAR-T细胞治疗对晚期淋巴瘤的治疗有很大改善, 那么目前还存着哪些困境和一些未解决的需求?


石远凯教授:CAR-T细胞治疗已经成为B细胞淋巴瘤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难治的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我们无可否认的是,即使是CAR-T细胞治疗,也不适用于所有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难治的患者,而且即使CAR-T细胞治疗有效的患者,也存在疾病复发进展的问题。另外,CAR-T细胞治疗的毒副反应也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除了CAR-T细胞治疗之外,一些新的药物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2020年美国ASH年会就报告了几个特别重要的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比如说CD19和CD3,还有一些其他的新兴的治疗手段。这些疗法都会给复发难治的淋巴瘤患者提供新的潜在的治疗手段。


健康界:目前弥漫淋巴瘤的亚型很多,哪些患者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石远凯教授:从免疫治疗中首先获益的淋巴瘤患者,当属复发难治的经典的霍奇金淋巴瘤,美国FDA批准的纳武尤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还有中国药监局批准的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和替雷利珠单抗都以其作为适应证。


美国FDA批准的第二个PD-1单抗治疗淋巴瘤的适应证是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复发难治的纵膈原发大B细胞淋巴瘤,还有一些其他的适应证都在探索和研究当中,比如我们在2020年美国AACR上报告的PD-1单抗杰诺单抗治疗复发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还有2019年ASCO年会上报告的信迪利单抗治疗复发难治的NK细胞淋巴瘤的研究等。


专家简介:石远凯教授

石远凯教授专访:免疫治疗任重道远,研究探索永不止步


肿瘤学博士 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肿瘤内科专家、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家。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会长、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进行抗癌药物及相关临床研究300余项,其中中国企业研发的一类新药200余项,作为主要研究者牵头完成了十多个国产新药和生物类似物的关键注册临床试验;以第一或/和通讯作者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作为专家组组长牵头制定国家诊疗规范和专家共识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第一完成人)、国家发明专利7项(第一发明人),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医师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免疫   教授   淋巴瘤   抑制剂   肿瘤医院   任重道远   肺癌   美国   中国   癌症   肿瘤   专访   药物   患者   细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